邹丽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结构发生新变化,城市管理对象越来越多元,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原有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基层治理的需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定,提出要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芝罘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為构建起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芝罘区出台了《关于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区街职责规范“属地管理”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在提升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激发社区党组织活力、提升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组织各街道社区创新绘制区域化党建资源地图,有机联结驻区单位、行业及各领域资源,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拧成一股绳”,在互联互动、共建互补中解决街道社区依靠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是整合各方力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一方面,着力构建“党委统筹、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区自治工作格局,引导社区居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群众活动。另一方面,在“六联六促”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到基层“双报到”工作,推动更高层级的党建资源、服务资源向社区倾斜,沉到群众身边发挥作用。
三是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全力推进场所设施标准化建设,统一门头标识,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打造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园地。以“烟台市协同办公系统”为载体,以89000民生服务中心为运行主体,建立“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探索分类分级考核办法,针对公益性岗位、自聘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分别研究不同办法,有效调动不同类别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芝罘区立足实际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街道社区工作者任务重力量弱。调查发现,目前社区居委会所承担的工作有10大类近百项,其中多数工作是政府各职能部门或派出机构指派的行政任务。一些社区工作者开展行政事务性工作占日常工作量90%以上,而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工作量不到10%。工作任务多人员力量却并不充足,而且,还存在人员老龄化、流失严重的问题。社区人员平均年龄达到40周岁,由于工作量大、收入水平低,面向社会招考的社区工作者离职率高达25%,存在“能干的留不住、年轻的干不长”的局面。
二是社区资源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芝罘区作为一个老城区,人口密度比较大,辖区内各种单位、组织等相对集中,随之而来的是需求的多元化、矛盾的集中化,但街道社区作为治理主体,受限于“老旧城区”等客观因素,本身的资源有限,能协调的资源也有限,无法有效满足需求、解决矛盾。比如,在一些老旧小区,经常出现水电暖基础设施维修、地下管网破损、停车难问题等问题。
三是部分电子信息不能互通。由于工作业务需要,一些系统部门建立了电子业务平台,但信息化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在技术支持、数据格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另外,很多数据掌握在国家、省级、市级对口单位手中,基层没有获取权限,协调的渠道不畅、力度不足,开展信访维稳等工作时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负担,限制了工作效率。
三、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深化街道体制管理改革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之举,针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扩权赋能,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一方面,稳步推进街道扩权赋能。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原则,加快制定实施扩权赋能“1+5”制度文件,赋予街道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等5项权力,在中心城区街道全部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推进街道社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上来。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社区减负工作。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加强对社区的政策支持、资源统筹和能力指导。应当由上级政府部门履行的法定职责不得要求社区承担,依法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事项,应当为其提供经费和必要工作条件。进一步清理规范上级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全面清理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出具的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证明。减轻基层考核负担,实行街道对社区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各职能部门不单独组织考核评比活动,真正做到为社区减负,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健全机制,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根据地域、居民、驻区单位等情况,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加快构建“多网融合”型的组织体系。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随时随地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居委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发动群团组织力量,着力促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共用、功能衔接。加快完善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四社联动”工作模式,推进“红色光源”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十百千”工程,积极培育参与社区治理的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开展邻里互助、居民融入等活动,扩大群团和社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社区焕发新活力。
三是优化队伍,推动街社强基固本。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持续做好社区工作者招聘、从优秀社区书记中考选事业编等工作,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制度、薪酬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正向激励机制,在精神上给予关爱,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完善街道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结合城区街道职能,对街道机构在编人员进行整合,按照“人随事转”的原则,下沉到社区集中办公。班子成员担任“派驻书记”,承担直接管理社区、综合协调街道和上级部门等职责,给予社区指导支持,确保政令畅通、工作推进有力。深入推进一体化报到、精准化对接、项目化服务、信息化提升、综合化考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线上线下统筹结合、规范运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建资源、服务资源向社区倾斜,切实沉到群众身边发挥作用,指导街道社区做好“双报到”单位沟通对接、服务事项选定等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芝罘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