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作农场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02-22 06:22袁骥李敏刘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南通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袁骥 李敏 刘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转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是其中的关键。新型合作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一种全新经营形态,具备诸多发展优势,目前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阐述目前由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配套建设采购平台、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南通市新型合作农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在产業发展、内部运行、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针对性提出了关于构建“农科所+村集体”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深度融合”科技支撑新路径、增强“学科提升”科技助农新动能及探索“技术参股”科技发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型合作农场模式的成熟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合作农场;南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4-0320-04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1]。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江苏省南通市结合自身实际和先进地区的鲜活经验,大力试点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联盟3项工作“全覆盖”[2]。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3],从2018年开始,江苏省南通市在全市推动新型合作农场建设,把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工程,并配套出台了多项培育激励措施。新型合作农场,就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联结村干部、农场经营者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4-5]。这种新型经营方式顺应了农业农村发展趋势。

1 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实践

1.1 政府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2018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两办”发布《关于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市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的奖补政策,各县(市、区)也研究出台了不低于市级财政补助额度的配套奖补政策,个别地区对经济薄弱村还提高补助标准,支持新型合作农场的发展。以财政奖补为例,市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 hm2以上的新型合作农场给予补助。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建立新型合作农场,给予约 1 500元/hm2 的一次性补助;对新型合作农场,自创办之年起至2022年,按其经营面积计算每年补助约1 500元/hm2。海安市出台文件,明确支持新型合作农场的10项政策,2018—2022年,财政预算1亿元左右,从启动资金、面积补助、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10个方面给予优惠,用于扶持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海门区在南通市补助的基础上,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新型合作农场每年补助约1 500、6 000元/hm2,经济薄弱村再给予1 500元/hm2补助[6]。如皋市鼓励经济薄弱村加快土地流转,集体规模经营面积达33.3 hm2以上的,在享受原有农业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每年再补助6 000元/hm2。启东市明确村集体规模经营面积在20~33.3 hm2范围内的,给予每村2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规模经营面积超过33.3 hm2的,给予每村3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同时南通市也明确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创建、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扶持资金向新型合作农场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南通市级财政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中安排1 36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型合作农场给予补助,对村级集体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继续实行专项奖补。

1.2 配套建设采购平台,解决农资采购实际问题

新型合作农场作为村集体经营的一种模式,对于资金使用有着严格要求,生产资料采购流程较为复杂,按照以往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都需要进行招投标,周期长,影响农业生产,不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成为制约新型合作农场的一个关键瓶颈。

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率先开发海采平台,种子、化肥、农药等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上进行比价采购,挑选出价廉物美的商品,极大地减少了村集体经营农场生产资料采购流程,提高了效率,避免了因程序繁琐而贻误农时,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效率,为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创造了条件。启东市政府农资采购网上商城也已正式上线,商城目前共入驻20余个农资、农机具供应商,共有种子、肥料、农药和农机具等4个大类26个子类500多种商品,基本满足了新型合作农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农资、农机具需要。单项或批量采购在5万元以下的,合作农场可以在网上商城直接购买;单项或批量采购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不含20万元)的,可以通过竞价的模式购买。采购订单一经确认,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时间将商品送达合作农场指定地点。南通市农资海采平台正逐步实现市域全覆盖,比起以前合作农场动辄半个月以上的农资采购流程,通过平台采购不仅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而且提高了价格透明度,降低了采购成本,不存在廉政风险,也不影响农时。

1.3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合作农场发展路径

新型合作农场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今后农村“谁种地”问题为目标,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建立包工定产机制、搭建干群交流平台、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提高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土地流转费用和新型农场农业劳动结算薪酬,能够切实提高农民收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7]。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南通各地的村集体顺势而为,利用自身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正在打造形成一批各具特点的新型合作农场。如皋市白蒲镇合兴村,集体流转土地33.3 hm2,围绕优质稻米、特色杂粮元麦开发,注册有“梓韵”商标,打造了有机、富硒等多元化多层次产品,通过在上海、南京等地名特农产品展销以及网店销售等,形成了较强社会影响力,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新品种新模式应用、高值产品开发,形成完整体系;如东县曹埠镇直港村,集体流转土地20 hm2,围绕优质稻米开发,利用“草甸土”独特土壤优势,注册完成“九遥香”商标,聚力打造高品质稻米品牌;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是传统的旱粮种植区,集体流转土地113.3 hm2,全部种植水稻、小麦,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大、标准高,基于规模化生产的机械作业要求,改旱田作物,种植水稻、小麦,重点提升稻麦种植水平。

2018年度,南通市经县级初步认定的新型合作农场达到106个。从种植规模看,全市新型合作农场村级集体经营面积达4 866.7 hm2,种植小麦 4 733.3 hm2,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的有18个,规模最大的达到220 hm2。从管理方式看,村级集体集中经营的有76个,占71.7%;村干部分片管理的有9个,占8.4%;聘请村能人管理的有21个,占19.9%。从经营成效看,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106个新型合作农场村集体溢出面积达到206.6 hm2,带动本村农民就业7 876人。2019年在此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增长。

2 新型合作农场发展难点

2.1 产业发展方面

南通市面上情况分析,村集体经营的新型合作农场在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是无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规划,目标不定,思路不明;二是大多处于作物生产阶段,产品主要以市售商品粮为主,增值增效空间有限;三是大多是稻麦种植,产品呈现同质化、单一性,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

2.2 内部运行方面

在全市新型合作农场初成气候、初见亮点的同时,有些村干部对新型合作农场能否实现预期持续发展深感担忧。针对“担忧之说”,分析认为新型合作农场在运行机制上主要有“三缺”“三难”“三束缚”。

“三缺”是指内生动力缺、人才保障缺、科技支撑缺。制度设计层面,其内部激励机制缺乏可操作性、激励作用不大,责任大于利益,内生动力不强;现行村级干部经营管理能力缺、专业知识面窄,人才保障度差;村级农技员形同虚设,镇级农技人员工作重点偏移,品种、肥料、农药等应用依赖于农资供应商,科技短板凸显。

“三难”是指资金运作难、风险防控难、产业提升难。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经营的变数大,现行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金运作难度;稻麦生产种植效益下降的压力加大,一旦出现非盈利状态,风险防范束手无策;产业发展涉及到精准定位、要件配套、市场拓展以及设施设备建设等,这些仅靠村级层面无法实现。

“三束缚”是指体制因素束缚、政策盲点束缚、要件碎片束缚。现行的模式与体制,监管、审批环节多,具体的村级管理者难以适应,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效率提升;新型合作农场刚起步,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政策盲点,使得村级干部束手束脚;由“生产”到“产业”、由“产业发展”到“产业兴旺”,需要不断地投入、积累、完善、配套、提升,而大多数仅处在土地流转、农田集体种植的最初级层面,产业要件碎片化,束缚着农产品的提挡升级,效益难以提升。

2.3 科技支撑方面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新型合作农场发展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事实也证明,只要能够对接好新的科技成果,有相对稳定的科技服务人员,新型合作农场农业产业就有起色。例如:如皋市白蒲镇合兴村,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引进种植“苏裸麦2号”元麦、“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通过农科所常态化的科技服务和白蒲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的跟踪指导,基本上实现了稻麦种植标准化、生产模式高效化、稻麦产品系列化,并参与获得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奖和南通市农技推广奖等科技成果,农业产业架构已经形成且良好运行。而海门区悦来镇保民村则依赖于社会能人、如东县曹埠镇直港村凭借村干部种田经验,进行稻麦的生产管理,农业新科技应用渠道不畅。类似保民村、直港村的情况,在南通市新型合作农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新型合作农场科技缺失,具体有以下3方面:

一是科技成果不到位。新型合作农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别于传统生产种植模式,在生产管理中要更多地与农业科技前沿接轨,体现出品种优势和技术含量。但在实际经营中,新型合作农场普遍存在种植品种科学搭配程度低、栽培技术主要依靠传统经验、规范化程度差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应用到位,科技成果最后“1公里”的障碍并没有从根本上打通,如何实现从“培训课堂→田间地头”的转变即实现由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已成為新型合作农场急需破解的瓶颈和障碍问题。

二是科技信息不精准。新型合作农场的繁荣发展,必须实现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转变,应打造“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需要市场拓展与产业融合,对农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精准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新型合作农场发展中还是普遍存在科技信息渠道不畅,精准化程度低的情况,经营主体对最新市场信息以及农业品种和技术的了解往往滞后,不能及时调整种植类型和产业结构,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接市场需求。

三是科技人员不专业。产业兴旺需要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有多元的专业人才,例如在产业融合方面,强调发展“互联网+”农业等。而村级新型合作农场中,专业性科技人才缺少,科技、经营等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8]。普通农户参与度低,职业农民培育滞后。成熟的新型合作农场不仅需要领头人,也需要一批掌握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职业农民,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将产业做兴旺。目前所调研的新型合作农场都是村干部等少数几个带头人忙前忙后,有一定农业知识和技术的田间管理者缺乏,特别是土地流转后的普通农户参与度低。

3 新型合作农场发展对策

3.1 构建科技服务新模式

改变以单个项目推广、单项技术应用的阶段式科技服务模式,拓宽科技服务内容,延展科技服务领域,构建“农科所+村集体”科技服务新模式。集聚“成果、人才、信息”等资源,研究分析以新型合作农场为重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帮助制定产业发展和村级“一村一品、多规合一”规划,订制式解决农业绿色高质高值生产、全链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障碍,通过“团队化融入式对接,个性化订制式服务,长期化整体式合作”,快速补强村级科技短板[4]。

3.2 拓展科技支撑新路径

由专业对路的学科团队,建立村级科技服务工作站,贴地式开展全面服务,拓展“深度融合”科技支撑新路径。科技服务工作站的职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规划编制:研晰乡村振兴瓶颈障碍,明确主攻环节,进行“适时适用”规划编制。二是订制服务:针对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组织研究攻关,推进“即研即推”订制研发。三是培训咨询:围绕绿色丰产增效要求,组建服务小组,落实“因地因需”培训咨询。四是技术支撑:根据高质高效发展目标,协同项目实施,实现“全程全面”技术支撑。五是信息服务:跟踪现代农业高新成果,提升标准质量,开展“引智引资”信息服务[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28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中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推进所村对接,将党建全部融入,推行“三联两同步一融合”所村党建共建模式。“三联”是指联办主题党日、联创科技板样、联结互学对子;“两同步”是指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同步提升,学科发展与产业兴旺同步推进;“一融合”是指推进所村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3.3 增强科技助农新动能

学科团队的科技服务水平,直接关联到农业产业质量、新型合作农场成效大小,应把学科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增强“学科提升”科技助农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合作农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对路的成果供给与有效的服务保障。随着南通市“三农”工作的重点与方向转移,农业提质增效与绿色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大生态”“大健康”“大休闲”“大融合”等需求不断加大,学科建设也应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切实加强产业发展急需关键技术攻关与引进集成示范。通过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和引进消化等途径,攻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农机农艺融合、乡村景观设计、休闲文旅功能开发、健康食源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构建符合我市不同区域产业资源环境禀赋的现代生态型农作制度、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和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持续强化支撑引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

通过科技助力,支撑新型合作农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引进来(上海游客)”“走出去(南通产品)”的双向流动中,使得南通的农业产业体现出上海“北大门”的特征与优势,并有机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农村繁荣、产业兴旺。

3.4 探索科技发力新机制

保障村级科技服务工作站的服务成效,其前提条件则是如何让“专业能人”“技术达人”能够吃得苦、留住心、有激情、有干劲,这里需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探索“技术参股”科技发力新机制[10],改变用“蹲点天数”“培训人数”等工作量式的考核管理为是否促进增产、带动增效等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建立以增加新型合作农场效益、提升其发展质量等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激发科技人员面向市场的创新与科技服务活力。

综上所述,南通市新型合作农场尚处于起点阶段,应有效借鉴苏州等地成功经验,充分融入“南通”元素,走“突出特色、优化布局、高点定位”提振产业的发展之路。一是突出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區位特色,农耕文明悠久优势作物丰富的产品特色,如皋世界长寿之乡、南通世界长寿之都的餐食与人文特色,定位产业切入口;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南通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推进的重点产品、主导产业和协同产业,找准产业发力点;三是高点定位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合理配置产、加、销等产业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惠民. 建设新型合作农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J]. 江苏农村经济,2020(8):12-13.

[2]王永林. 创新发展合作农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太仓市农村合作农场发展情况调查[J]. 上海农村经济,2013(9):44-47.

[3]张建华,朱利江. 发展合作农场推进规模经营[J]. 江苏农村经济,2016(6):50-51.

[4]胡 忆. 构建新余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J]. 经贸实践,2015(13):350.

[5]于金富. 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方向[J]. 经济纵横,2017(6):82-87.

[6]陈 敢. 加快建设新型合作农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J]. 江苏农村经济,2019(8):28-29.

[7]闻 铭,王丽琴. 发展村级合作农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J]. 江苏农村经济,2016(11):50-51.

[8]林 虹. 仙居县股份合作农场的探索与实践[J]. 新农村,2013(6):4-6.

[9]龙颖琳,李秉格. 新型合作农场助推农村脱贫致富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4):172-173.

[10]于金富. 构建新型合作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经营体制新的飞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2):52-57.王 瑾,胡恩华.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提升农民培训质量意愿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324-329.

猜你喜欢
南通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