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婷
成果不转化就是“无花果”,知识产权不交易就是“不动产”……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是激励创新、培育增长新动能的强大基础。只有真正落地生根,那些来自研究前沿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快速惠及市场。然而,当前已取得不少成绩的知识产权服务赛道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发展痛点。
知识产权转化率较低
目前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很高,位居世界前列。但转化利用率低,却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难言之隐”。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有效专利许可率仅为6.1%。专利持续时间也较短,放弃率居高不下。以2013年至2017年这五年为例,2013年授予发明专利的放弃率为37%,外观设计专利超过90%,实用新型专利超过60%。
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吴汉东认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富,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基础。虽然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获得了不少知识产权专利,但这些专利却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出有效价值。”换句话说,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让知识产权“变现”。
另据《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在当年抽查46.41万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仅3.88万件(约占8.4%)发生过转让或许可。
“转化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实际运用产生效益的专利不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殷方龙认为,“每年上百万件的专利申请,有的不是為了实际运用而发明,而是为了专利而专利。如有的企业将专利申请作为提高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一个重要筹码,部分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甚至靠专利申请撑门面等。”
为什么大量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很低,而科研人员依旧不愿将科技成果放到中介机构孵化发展?“因为一旦放手,经过两三个环节,他的知识产权就流失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道出个中原委。“在‘死亡之谷中死亡的科技成果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技术秘密得不到保护。作为专利的拥有者,技术秘密的‘母亲舍不得把自己的孩子放出去,只能从头到尾慢慢培育,慢慢产业化。”
此外,确定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也非常难——无形资产多,创新性产权多;标准不细分到各领域不行,太细分也不行;评估师既要懂法律、会计、评估,又要懂知识产权和金融等。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胡海容曾撰文表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的症结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价值存在不确定性。以专利为例,尽管专利权人已经获得了专利权证书,但因专利本身的特殊性仍存在无效的可能性,这就使得专利权的价值与其他财产的价值相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段志强分析,从主观原因来看,一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小、散、差”,缺乏权威和诚信;评估内容单一,层次低、规模小、资金缺乏、网络功能不强;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缺少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挖掘,对产业了解不深;没有考虑到增值服务、质量监控、市场营销等因素,难以从事全链条服务。
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作为转化中介,国内多数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企业缺乏一批能将先进技术理论产品化的“能工巧匠”。
据悉,中介机构是专利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工作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的各个环节,其服务的广度、深度、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水平,对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已陆续建立一定数量的技术市场、技术转移机构、产权交易平台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不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据天津大学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的问卷调查显示,82.6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完善技术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66.46%的被调查者认为,中介机构服务力度不够。目前存在的中介服务机构中,综合性机构多,专业性机构少。多数中介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并不懂技术,机构几乎只能起到资源推介的作用。
具体来看,比如,一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的专业性不强,很多是由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兼任,他们更多的是协助科研人员完成一些材料申报等程序性工作;一些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则往往停留在从事专利、补贴申请等比较初级的业务上,缺少对技术价值的判断和挖掘,对产业的了解也不够深。
“目前,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这块业务而言,市场处于僧多粥少、同质化严重的局面,一些中小型服务机构为了生存,不断通过压价等方式形成恶性竞争。同时,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同质化又使得竞争力下降,久而久之,有碍整个行业的发展。”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汤可权说。
专业技能人才稀缺、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后包括运营分析维权的售后服务、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了解等,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中介服务所欠缺的。北京知识产权头部平台八月瓜、恒冠科技董事长助理夏欣欣对记者表示,虽然知识产权服务业已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和市场化,但仍存在服务能力不能全面满足创新主体上的多样化需求、国际型和复合型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全面迈向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步伐,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
据南京理工大学费开智博士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有29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课程,约占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比重的3.3%。换言之,现有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模不足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当前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贸易纠纷等问题愈加凸显,急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知识复合型高层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然而,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端较晚,开展中外合作、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高校还不多,尚未取得明显效果。
数字化服务水平不高
数字化犹如发出的利箭,以纲举目张的态势,推动各产业朝数字化方向发展。疫情也进一步催生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渗透,这将进一步助推知识产权产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但相对来说,知识产权服务整体智能化转型升级仍需时间。”夏欣欣认为,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中,多数仍为传统的专利服务企业,它们的特点是线下获客线下服务,依靠传统的拉业务、人工撰写工作,人工成本高,盈利和发展主要依靠行业自身的增长来带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中也出现了一些互联网代理服务公司,但尽管其是线上获客模式,却也只能做到线下服务。
毫无疑问,知识产权服务数字化之路已迫在眉睫。数字化时代,不仅要求服务内容的创新,而且在售前和售后服务上也需要高效、准确、优质。传统的售前和售后服务方式,其整个服务流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客户的需要,尤其是售前售后服务的渠道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一对一电话沟通方式,扩展到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如果企业不能立即响应,将会严重影响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楚认为,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灵活度和深入度增加了很多,它对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带来不少挑战。因为互联网发展快,甚至是24小时作业,对于机构,尤其是大机构而言,在互联网的便捷性方面,它们现有的程序和决策速度往往跟不上变化,这是一个巨大挑战。
知识产权在数字化时代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信用问题。能否得到客户的认可,换言之,能不能让客户信任你,这是最关键的。”张楚说。
“由于开发建立核心数据库时投入较大等原因,目前采用线下获客、线下服务的传统模式年收入可超过6亿元,未来市场仍具有较大增量。”夏欣欣说。
资本运营市场相对缺乏
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是发挥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变现的重要形式。不过,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本运营情况不够理想,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市场需要大力挖掘。
一方面,企业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识不够。业内人士分析:“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大多停留在保护层面而没有进入资本化运作”,甚至不少企业对获取知识产权的意义本身存在模糊认识,这也势必会影响着企业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动力和效果。
另一方面,國内进行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环境还不够完善,这不仅体现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上,而且体现在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投资或信托方面。在我国,总体上人们对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和无形财产的价值重视不够,“重有形、轻无形”的观念还比较严重。
“如果能推动资本市场发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从传统的依赖房地产、互联互保等贷款方式向知识产权领域转变,从以传统企业为主要投资方向,逐渐转向重视投资以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那么,知识产权支撑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不可估量。”连成资产管理资产评估师、董事长刘伍堂表示。
知识产权资本运营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例,其是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家底薄”,融资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土地、房产等银行较为认可的有形抵押物。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企业的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快速恢复产能,也有利于加速知识产权市场化进程。
当前,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进程,要求我们继续改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增强知识产权对服务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正在加快形成的新发展格局,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培育更多经济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