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2021-202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次通过网络征求意见
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这次活动效果很好,社会参与度很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梳理分析、认真吸收。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而具体,充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
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
划纲要”,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于长期规划。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系统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愿景规划目标和方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的重要指示精神,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活动组织有序,社会反响热烈,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个“第一”凸显历史地位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学者认为,“十四五”规划处于两个百年交汇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历史方位上,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党的十九大断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使中华民族“强起来”,“十四五”规划将会作出方向性、战略性的安排。
第二,在指导思想上,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并对“14个坚持”和“12个强国”(即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強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作出具体安排。
第三,在奋斗目标上,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五”规划将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奋斗目标必将体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和承上启下的特点,既要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又要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世界格局上,是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2018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的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十四五”规划的最大国际背景,也是可以确定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深入研判,审慎把控。
五大创新引领新时代
“‘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可能会难于以往,因为我国目前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外环境。”这是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的观点。
徐林分析指出,在国际方面,美国主导维护国际秩序的能力和意愿在下降,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迅速崛起,影响力不断上升,确实导致很多国家不适应。美国和中国作为第一和第二大国,在战略上一定是一种博弈的关系,但战略博弈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敌人。如果我国把美国作为敌人对待,那可能会使中美关系朝着一种更不健康或更危险的方向发展下去。国际体系未来肯定会面临改革和重组,这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我们面临的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心是围绕中美关系展开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常全面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更可能是一种不利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后果是储蓄率逐渐下降,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近几年逐渐下降,由过去较长时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6%左右的个位数增长。
面临国内外复杂的环境,该如何应对?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大创新思路:
一是“目标导向,分步落实”。“十四五”规划要从2035年到2050年达到目标构想的发展节奏与规模,由“外推”变为“回溯”的规划新思路,确定目标导向,分步落实。
二是“全局眼光,务实优先”。规格要有长远的战略性思维,要有全局式眼光,同时要有务实的作风,要有全局式、战略性的规划新视角。
三是“产业优先,动能转换”。规划要关注产业发展的健康度,防止产业空心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兼顾发展导向与风险导向,要以提升经济产业健康作为核心。
四是“00后思维,新发展视角”。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应更加注重青年一代的综合需求,充分重视新千禧代的成长环境、社会观、生活观把控,考虑新一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及愿景,有效引导年轻人参与社会发展进程,总之,规划要以“新一代人”为本作为大原则。
五是“区域经济联动,一体化发展”。随着我国四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未来,中国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将越来越大,“十四五”规划中应更加注重协同作战思维,寻找区域的抱团发展模式,将本地区发展有效、充分地融入到区域发展中,精准定位、协同创新,以打造价值共同体的思路谋划自身发展,打造价值共同体的规划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