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探索

2020-02-22 11:53袁鹏举
上海商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文/袁鹏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形势下,各单位、企业开始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管理模式出现质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和谐事业单位的关键一环。人才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相当重要,但当前事业单位在人才管理的诸多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制约着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依照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后续事业单位优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期,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服务机构和基础性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和相应的工作要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人力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新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已经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促进人力资源模式的改革创新,促进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进程。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日常事务性工作多而繁琐(如员工考勤、绩效考核、发放工资、人员招聘及岗位调动等),大量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时间被机械而重复的日常事务性所占据,使得工作效率难以提升[1]。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减少机械而重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从而降低人员成本和操作成本,提升单位运作效率。

(二)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将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信息传递的通畅度,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同时,依靠便捷的对接渠道,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迅速而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有利于内部信息沟通,从而使得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其中,实现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透过信息化处理模式,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过程中,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创新的基础,给决策者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获得同步提升。例如,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化招聘功能,更加有效地完善人力资源配置,进而提升人才择优录取的效率以及岗位匹配度。

(四)有助于拓宽人力资源管理渠道

事业单位在社会各个运作环节均承担着关键的社会职能作用,因此其面临的管理要素也相对繁杂,传统的管理渠道过于单一和低效,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管理需求。基于网络结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得员工可以不受限于单位传统的等级观念,增加沟通的渠道,有效提高沟通效率。

二、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状

(一)核心管理理念滞后,目标设置脱离实际

大多数事业单位规模大、员工人数多,需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作为支撑,但部分单位的相关管理者实行粗放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多地强调内部技术、设备管理、财政资金等方面工作,使得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2]。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应付不断增长的管理需求,无法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暴露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解决,在错误管理模式下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信息建设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决策依据

受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的影响,现阶段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尚不完善,无法满足适应时代发展的使用需求。首先,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应用的系统软件通常只涉及常规工作,无法完全涵盖某些特殊的管理需求,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其次,动态数据的无法随时更新也难以满足特定工作需求,导致有很多单位在某些特点工作环节陷入困境。传统的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方式主要以书面或者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为主,软件的信息模块功能简单,无法做到快速更新、分析和处理相关的信息.导致信息无法快速统计和及时更新汇报,不利于管理层作出准确和及时的判断。

(三)管理制度明显缺位,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管理制度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但也普遍属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缺位因素,主要由于事业单位接受信息时代新技术的能力还有限,在管理系统的构建上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先进性[3]。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在工作职能上存在一定共性,导致部分决策者在制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混淆现象,导致制度落实困难,难以完成适用于实际工作情况当中。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过于表面,例如在绩效考核方面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标准模糊,存在走过场的情况。考核员工表现好坏取决于上一级领导,主观因素较大,易造成考核结果与实际脱节,进而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整体管控架构混乱,人才浪费现象严重

纵观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运作的实际现状,大部分并没有制定或实行一套包含完整内容的管理体系,在架构上通常存在信息缺位的问题,例如员工基本信息、岗位、薪资、培训等。完整的管理体系能够使各分支机构都各为其政,从而有效提高人力管理效果,反之,各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交流,没有依照统一条理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便容易导致管理漏洞的形成。例如,在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架构设计中,管理形式主要为直属上下级点对点沟通,对接模式倾向于单线性,缺乏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习惯于采用因事设岗的传统配置,人才利用率难以提升,人才浪费现象层出不穷,难以将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发挥至最大化。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搭建信息处理平台

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需要将信息化建设意识融合其中,引入先进管理观念,为促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格局形成打下坚实基础[4]。首先,事业单位的决策者与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去学习和了解信息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以及转变工作理念,在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升级,从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质量。同时,对不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模式进行合理化更新,深度解读并剖析信息化时代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借鉴各地优秀管理成果,结合新的管理理念与科学指导,制定出适应现状的管理制度。其次,为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集中管理,可在单位内部搭建统一信息处理平台,根据自身管理需求设计平台功能框架,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案为参考,致力于调动单位内部信息对接、处理的综合积极性。另外,可通过在信息处理平台当中加入员工反馈板块,为职工提供统一的信息交流渠道,用于搜集、整理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见,并作为后续优化工作开展的依据,确保所运用的方向及功能能够与人力管理工作实际需求相符。

(二)巩固信息建设基础,纳入人才培养范围

信息化时代形势下,信息化的人才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建设基础巩固工作,进而实现高效、准确、长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对内部员工进行分析找到各自的优势,对现有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处理,致力于提升人才利用率。同时,通过加大信息化意识的培训力度,让员工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程度,从而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能;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化技术操作的相关技能,提高员工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水平;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合理规划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并进行定期考核学习成果,保证职工能够学以致用。事业单位还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全网招聘综合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人才,从而带动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优化现有管理模式,提升信息管控力度

为了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中要考虑到涉及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逐一优化,促进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发展。第一,在信息系统日常使用中,可以要求职工结合使用感受不断提出优化意见,帮助系统的完善。第二,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与员工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系统的及时升级不断提高系统的效率,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信息管理模式。第三,通过加强人员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提升整体信息管理水平。第四,通过加强保密系统、设置防火墙、定期进行系统维护等方式,提高网络设施的安全系数,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四)加强整体统筹规划,逐层落实战略目标

为了全面而系统进行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力资源信息化目标,从整体的维度进行长远的统筹规划。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规划根据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技术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做好总体规划[5]。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架构时,需要优化业务流程的同时重视用户操作体验,将系统设计与业务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提升系统的规范化与个性化。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规划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充分把握现有资源,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要由根源上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发挥,还需要事业单位切实由发展方向出发,做好管理制度、管理方案方面的规划工作,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总体发展彻底相互结合,从而直接作用于服务职能的优化层面。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