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系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活力

2020-02-22 22:15马雄飞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科技信息处处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学术

文 马雄飞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科技信息处处长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当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强力推动下,各级主管部门积极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简化科研过程管理、加大科研项目绩效激励,为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工作注入崭新活力。在此大背景下,深化推进科研体系建设,为科研工作减负释放全新活力,扭转科研工作薄弱局面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结合从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制约高职院校科研体系建设的共性问题和难点,并对高职院校推进科研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和思路。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科研是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是有普遍认识的,广大教师对从事科研工作有一定的愿望,能立足院系发展和个人成长,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倾注了极高的热情。但由于大多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学校升级为高等教育,一些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着共性问题。

科研定位认识不清,得不到充分重视。一些学校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教科研”的传统认识上,认为抓科研是教学工作的点缀、创新和特色,没有从本职工作的高度认识科研工作,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甚至轻视科研工作。还有的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太“高大上”,对科研工作存在惧怕心理,没有从优化提升教学和创新的方向拓展思路,选题没有方向,无从着手,对科研从申报、立项、研究、经费管理、结题等工作程序不掌握不清楚,不会做科研,这种情况更加深了科研工作的推进难度。

科研工作体系不全,科研管理责权利不清。科研体系建设滞后,科研工作往往还停留在原有教研制度和相关责任管理层面上,与当前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不相适应,责权利不清。从学校顶层设计看是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政策导向和责任压不实;从部门层面看,科研工作责任不够明确,政策经费等配套不到位,科研工作氛围不浓,部门抓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从教师层面看,除了评职称的需要,教师对做科研工作缺乏内生动力,没有从教学提质增效和个人成长进步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认识科研工作,认为做不做科研一个样,对科研工作强大的潜在效益认识不到位。

工作机制不畅,难以调动科研积极性。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受诸多政策限制,教师付出了大量时间做科研项目,付出得不到肯定,政策兑现不到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相关职能部门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够,工作缺位,导致科研工作运转机制不畅,保障机制不到位,涉及科研工作中的经费审批、调研、资料查询、设备采购、经费核销等环节程序繁琐,通道不畅,推诿扯皮,层层受阻,制度未发挥良好导向作用。目前各级主管部门围绕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简化科研过程管理、加大科研项目绩效激励等出台一系列制度政策,但这些激励政策在高校落地实施缓慢,科研活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培训交流渠道狭窄,科研视野不开阔。科研方面培训机会少、不系统,交流渠道狭窄,导致在科研工作中视野不开阔,缺乏学习交流的平台支撑,持续学习和提高做科研的能力及素质不强。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往往闭门造车,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缺乏创新性思维,导致研究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科研项目申报普遍质量不高,缺乏权威学术文献资源平台提供资料数据查询参考等支持。科研成果缺少固化和展示的平台,科研成果对教学等中心工作的优化带动显性导向作用不明显,研用脱节比较突出,科研成果集中在专利、论文等方面,加之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资金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导致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差,渠道不通畅,质量不高,优秀科研成果整合固化和推广交流渠道需大力拓展。

高职院校构建科研体系的路径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高度强调科研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认识,把加强科研工作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战略发展引擎,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充分发挥科研学术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核心影响力,作为党委重大工程、行政重大工作、教学重大领域来抓,着力构建政策制度激励、科研项目支撑、专项经费等制度体系,从各个环节凸显科研在学院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完善体系,明确科研工作责权利。进一步理顺和明晰学校、二级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科研工作中的责权利关系,以国家及地方主管部门科研管理现行制度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围绕科研工作的重点核心环节,编制适应高等教育教学需要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科研成果激励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在制度建设构架中,对从事科研的各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要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和有效激励,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和支撑。

突出专家治校和建立机制,保障科研工作运行通畅。以学术委员会建设为引领,构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负责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事项,并逐步健全学位评定、教学、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学风与学术道德等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协调职能,参考高校普遍现行模式,在二级教学系部和相关科室设立科研秘书兼职岗位,统筹本部门科研项目管理,按照教研组长或相关岗位兑现待遇,以科研秘书为骨干打造一支专兼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力度,明确各部门科研工作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在系部和相关办学管理经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的科研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理顺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现行绩效政策的研究,积极探索科研激励保障新机制,以项目补助、工作量、课时费、奖励等方式保障和激励各部门及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力保激励政策有效落地实施,让科研工作劳有所获、劳有所值。完善配套政策,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先进评选等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向科研成果倾斜,向拥有优秀科研成果的教师倾斜,向优秀的科研团队倾斜,形成良好的导向激励。围绕科研工作在经费审批、调研、资料查询、设备采购、经费核销等环节进一步优化整合程序,强化服务,加强组织协调,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保障广大教师把有限的时间真正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搭建平台,积极促进科研交流和成果固化。实现科研工作的突破,打牢基础是关键。要以校级科研课题项目为基础,加强培育孵化工作,优秀的校级项目课题积极向更高科研平台推送并形成机制。把科研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在启动课题申报期间组织开展定期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持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素质。努力拓展与“知网”“万方”等学术文献资源平台合作,为师生提供资料数据查询参考等支持,健全学术道德防范和管理平台。加强内培外引,积极开展和参加相关学术科研交流研讨活动,拓展视野。

强化合力,创设全员参与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机关管理部门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责权利,鼓励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科研课题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鼓励科研出成果,为机关干部职工在学术科研方面创造良好基础,转变机关干部职工在科研工作中边缘化局面。研究打通外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通道和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外聘教师能独立担任科研课题的负责人,又能有效避免外聘教师中途辞职等不利影响,创设全员参与科研的良好环境,促进优秀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着力提升科研职业素养。高职教育是类型教育,兼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特性,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重视,更应该通过职业教育彰显自身内在价值。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理应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科研的平台作用,把抓科研工作与培育“工匠精神”相契合,把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科研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着力提升科研职业素养,构建浓厚学术科研氛围,促进高职院校释放强劲科研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学术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