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储照芳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部署和实践。近几年,中共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委在学懂弄通做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方法,抓住基层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
晋宁区在组织区级和基层理论学习宣讲工作时,注重统一宣传组织策划,统一教材和宣讲提纲,相对统一安排时间、人员、内容,进行城乡人员分类别,组织形式分层级,学习重点分行业业态,既有统又有分,统分结合,让理论学习宣讲既有“引经据典”又有“家长里短”,有效避免上下“一般粗”“一刀切”。
下好“统”的功夫。一是统一组织策划。加强宣讲制度建设,出台《晋宁区组建宣讲理论专家库的实施方案》《晋宁区宣讲理论专家库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强化宣传队伍管理,组建由60人组成的晋宁区“郑和故里”宣讲团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分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9个专业组,每期统一宣讲主题,进行统一备课和统一到乡镇村宣讲。二是统一教材和宣讲提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宣讲主线,统编宣讲教材,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等开展宣讲宣传。三是组织集中学习和集中备课。重大政策理论宣讲,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宣讲团成员,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学习,交流研讨,让宣讲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再由区委宣传部统一审核把关课件和讲义,保证宣讲课件质量。四是相对统一安排时间、人员、内容。按照每年宣传思想工作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宣讲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统一安排宣讲;充分利用文明讲堂、文化室(馆)、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载体,丰富宣讲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大调研、大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在解决改革发展难题上下功夫。五是扎实开展巡视巡听。成立巡视巡听组,由区委宣传部领导带队,到相关单位进行巡视巡听,从工作部署、方案制定、宣讲团组建、活动开展等各个环节进行督促指导和宣讲效果评估。
在“分”上做足功课。一是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受众特点,突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区委宣传部督促指导讲课教师课前深入群众全面调研,掌握讲课地区、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认真备课。在宣讲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摆事实、讲道理、解疑惑、出主意、指方向,务求讲课效果。同时,根据不同受众,选取合适的宣讲内容。二是采取分众化、对象化宣讲,增强宣讲吸引力。对于区级机关党员干部的宣讲,采取报告会、学习交流会、观看专题片等形式,以理论宣传、政策阐释、方法指导为主,通过理论宣讲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理论水平和执行能力。对于农村干部群众,采取座谈、大喇叭、视频、手机报、文艺演出等形式,讲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政策,讲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以及有关教育、医疗、生态、土地等方面的民生政策。三是宣讲成员分工明确各有侧重。每位成员带着目的和任务,区别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要,精心确定宣讲主题和宣讲重点,既宏观地讲解党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又微观讲解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关系最直接的基层党委、政府的发展规划、工作重点、扶贫措施、产业发展等内容,以及政策落地落实的程序步骤、具体措施、操作方法,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的方言、俚语,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浅显化、明了化。
晋宁区注重加强宣讲员学习培训,将理论宣讲业务作为学习培训重点,有效整合优化各方面力量,采取邀请专家专题宣讲与本区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在自主性和开放性相结合上下功夫,把北京传来的理论“普通话”转化为入乡随俗暖心的“昆阳话”。
增强理论宣讲的自主性,“训”强本地讲师。近几年,由于岗位变动、人员调动、到龄退休等原因,需要及时补充新的成员,同时需要对新进成员进行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培训。因此,晋宁区积极探索理论宣讲员学习培训制度,充分发挥本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在理论培训和政策宣讲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到宣讲团成员随缺随补,稳定专业齐全、特长明显、数量充足的宣讲员队伍,更好适应基层理论宣讲的需求。比如,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只要在这个岗位就是宣讲员,不因人员变动而变动,有效解决人员变动就出现空缺的状况。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干部“四力”要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本区宣讲员培训。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党校老师、宣传干部到知名高校和发达地区,进行理论和宣讲专题培训,通过开展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努力提高宣讲员政治理论素质、宣讲业务水平和宣讲能力。定期开展优秀宣讲员、宣讲先进工作者评比表彰活动,形成以评促学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宣讲员主体性。
增强理论宣讲的开放性,“请”优外部智囊。建立与国家及省、市知名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机制,精心选聘一批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晋宁区讲师团成员;根据本区培训需要,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开展理论培训和政策宣讲,确保教育培训质量。一是“请进来”。邀请知名宣讲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宣讲,组织基层宣讲员现场学习观摩,让基层宣讲员在看中学、学中思、思中悟。2018年以来,由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区委老干部局主办、晋宁区图书馆具体承办的“晋宁讲坛”讲座活动,共举办“晋宁讲坛”讲座14期,参与老干部4000余人(次)。二是“走出去”。晋宁区积极联系理论宣讲专业培训机构或学校,举办培训班,定期选送宣讲员进行专业、全面、系统的宣讲业务培训。三是“进党校”。近几年来,晋宁区在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培训期间,区级机关、乡镇(街道)开展了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工作,培训发展对象1191人次。四是举办“研讨会”。组织开展宣讲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为基层宣讲员创造学习互鉴的平台,通过开展“学训研”,全方位提高基层宣讲队伍的宣讲能力和水平。
晋宁自古文风鼎盛,是古滇国的发祥地、历史名人郑和故里,是一座历史文化“富矿”。石寨山青铜文化名扬世界,双河秧佬鼓等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晋宁区充分挖掘运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时代内涵,为理论宣讲寻找接地气、合民俗、传播快的载体,把理论上的“阳春白雪”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
创新宣讲形式,进行文艺理论型宣讲。在晋宁这片沃土上,孕育了古滇文化、名人文化、民俗宗教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古镇文化,是增强晋宁干部群众文化自信、爱国爱乡的生动教材。一是发挥历史文化名人效应,组建“郑和故里”宣讲团。晋宁历史文化名人众多,有郑和、担当等几十位历史文化名人,在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在晋城镇、夕阳乡文化馆等场所都陈列着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这些都是基层理论宣讲和青少年学生学习参观的重要内容。二是探索民间艺人“文艺+宣讲”方式。宝峰街道以清水河村为试点,依托清水河村文艺人才资源,由省级非遗项目——宝峰调子会区级传承人张建翠牵头成立昆明韵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党建+文艺+宣讲”队伍建设和文化服务活动。围绕不同时段的宣传主题,为宝峰广大群众展现喜闻乐见的山歌小调、花灯小戏、小品、舞蹈等文艺节目,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家。2020年9月,宝峰街道组织的《架起彩虹桥文化润童心》《习总书记到云南》两个节目代表晋宁区参加昆明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理论宣讲大赛,分别荣获语言类三等奖、文艺类二等奖。双河乡除了运用形势报告会、座谈会、个别走访、进村入户交谈等方式外,还借助诗歌、方言、彝语、土话、百姓舞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文艺搭台、理论唱戏”,以秧佬鼓舞、跳乐、彝族刺绣等组织民间文艺爱好者编排节目开展宣讲,将《内甸枪声》等舞台剧与理论宣传相结合,用彝族语言、彝族调子说唱的形式进行理论宣传。
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历史文化+宣讲”资源。晋宁区是古滇国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夏朝、商朝时期晋宁属梁州,周朝时属雍州,春秋末至汉初,晋宁是古滇国故地,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她独特的文化神韵。滇王金印在石寨山出土,鉴证了《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揭开了庄蹻开滇的神秘面纱。以郑和为代表的名人文化: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世界航海史抒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双河秧佬鼓夺得居庸关长城杯鼓舞大赛金奖,多次参加各种重大活动演出并登上央视舞台;“渔人文化节”“民俗接佛节”“米线节”“鲜花文化节”“沙雕艺术节”风生水起。以晋城、昆阳为代表的古镇文化隐藏着多彩的人文故事,传递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是宣讲人文和边疆社会治理的丰厚史话。
延伸宣讲阵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晋宁区树立群众需求导向,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建到哪里的理念。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文明讲堂、文化站(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建设和管理,让其成为理论宣传宣讲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根据基层生产生活特点和群众需求,将宣讲阵地延伸到广场、市场、企业、学校、田间地头、建筑工地,甚至农家小院,以方便群众参与、增强学习效果为出发点,使宣讲不受时间、人数、地点等因素的限制,采取体验式、互动式、广播宣讲等方式,把讲道理与讲故事、讲政策与赏文艺结合起来,让深奥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观念受洗礼、发展思路得启发的目的。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有一条历史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效地推动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经济社会发展。晋宁区通过持续理论学习宣讲,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群众,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形成全区上下团结干事创业氛围。晋宁区通过理论学习宣讲,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干部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热情高涨。有效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组建了10个区委议事协调机构,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全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健康稳步和谐高质量发展局面。
推动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质量的重要工作,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定位和“三个圈层”产业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构建“1451”大招商工作格局,创新机制精准招商、产业招商,文化搭台招商,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区级领导带队15批次“走出去”招商,用干部“辛苦指数”、部门“服务指数”换来晋宁“发展指数”,200余家企业来晋共谋发展,投资潜力全面释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推动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局面。始终坚持把做好社会治理工作作为推动全区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以重点突破之功谋推动全局之效,沉积多年影响全区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妥善化解。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城乡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善民风,社会和谐稳定,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推动形成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共识。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克服资金缺口大、项目点多面广、治理困难等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在全市率先设置正科级河长办,率先实施河(库)网格化精准管理。生态建设促进环境改善,环境改善促进要素集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晋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等优势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能量,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