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爱情观教育

2020-02-22 17:32杨建越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情观爱情教师

杨建越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爱情观现状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大学生追求爱情的现状是:第一,恋爱动机具有盲目性。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普遍未考虑自己谈恋爱的真正目的,而且大多并不以结婚为目的。有的学生是出于好奇心;有的学生是随大流,看着别人谈恋爱,自己也想加入其中,他们把谈恋爱看成是一种时尚、一种炫耀的资本,把不谈恋爱看成是落伍的表现;有的学生是为未来积累恋爱的经验;有的学生则是以填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为目的,以满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借此打发无聊的日子。第二,恋爱结果具有未知性。当代大学生只注重恋爱的过程,不在意恋爱的最终结果,逃避爱情的责任。他们普遍认为重视恋爱过程,抛开世俗的观念,这样双方的感情才可能变得纯粹,这样才算轰轰烈烈、明明白白地爱了一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另外,在女大学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她们认为女人可以依附男人,获得物质和爱情,存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价值观。一些漂亮女生为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心甘情愿成为别人的附庸。甚至有一些女生认为自己还年轻,有足够的青春让自己恣肆挥霍,她们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求,甚至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

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表现:部分恋爱中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他们将不文明的恋爱行为误解为是个性的追求,因而在操场、食堂、图书馆、宿舍楼下等公共场合过于亲热,甚至个别学生在教室里,教师在讲台上讲课之时便大秀恩爱;部分恋爱中的男学生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为取悦女朋友,大张其口,向父母要钱,互相攀比,过度消费,个别学生甚至为攫取金钱走上犯罪道路;部分学生在谈恋爱的过程中由于对恋爱目的不明确,因而形成把恋爱和婚姻相分离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其实是把恋爱看作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忽视了应主动承担的责任,其实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部分学生在遭遇失恋后,失去正常理智,或自暴自弃、借酒消愁,或抑郁消极,沉迷游戏麻醉自己,个别学生甚至为此自我伤害或因得不到而大打出手,伤害他人;大学阶段,学生在生理上已渐趋成熟,但心理、人格、人伦行为等还未真正成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极易导致部分恋爱中的学生因一时冲动造成严重后果;大学恋情经受不住考验,稍有不如意便分道扬镳,大学毕业时便出现“毕业死”现象,大部分情侣各奔东西,毫无留恋,其所谓的爱情不堪一击。

高职高专学生爱情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媒体等向高职高专学生传递了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二是受国外开放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是学校、家庭对爱情观的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学生婚恋观的有效引导,教育手段仍采用直接灌输的老办法;四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过渡期,心智还不够成熟,价值观受外界影响较大,对于爱情仅有朦胧的认知,尚未形成健康的爱情观;五是“0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顺境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我行我素是这代孩子普遍具有的特征,他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愿倾听和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意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爱情观存在的偏差,教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对学生爱情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大学语文对高职高专学生爱情观的教育作用

大学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语文教学具备情感教育功能,而爱情是人类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情感。在文学大师的笔下,那些惊天动地的旷世奇缘不仅能激励追求爱情的青年学子去探讨爱情的真谛,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从而引导他们去追求高尚的爱情。因此,语文教学为爱情观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素材,高职高专语文教师在讲解爱情题材作品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爱情是一种忠贞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宋代词人秦观所作的《鹊桥仙》。词人通过传神的诗句阐述了忠贞的爱情观在爱情中的重要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句写出了牛郎和织女相会时的绵长情意及分离时的难舍难分之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句,词人指明了爱情的价值:如果有真爱,两个人无须计较是否朝夕厮守。他赞美了牛郎织女之间真挚的爱情,颂扬了两人对爱情的坚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彼此相爱,却因婆婆不喜欢刘兰芝而被迫分离,最后双双殉情。“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作者在诗歌结尾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二人的悲苦、愤怒和生死不渝的爱情。

教师通过讲解分析《鹊桥仙》这首词,可以使学生明白,若是美好的爱情即使是离多合少,也会在别后彼此想念、期待那份持久相爱的幸福与相聚时的无比欢乐;使学生明白,天长地久的爱情不能计较朝朝暮暮的相守,尤其是求学期间,长相厮守势必影响学业。教师通过分析《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那不朽的爱情精神却永存读者心间,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教师可以多选取表现爱情忠贞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阅读领悟, 不断地提高其精神品位,陶冶情操,净化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爱情是一种奉献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23岁时深深爱上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但他的爱情却经历了重重阻力。为了爱,诗人愿意奉献所有,愿意为这份爱坚守一生。《我愿意是急流》一诗便是他伟大爱情的写照。“我愿意”,短短的三个字包含了诗人无比厚重、深切的情感,更是诗人对爱人相伴终生的承诺。“急流”与“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草屋”与“火焰”、“云朵”“破旗”与“夕阳”,六组并列的意象酣畅淋漓地展示出诗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毫无保留、无私奉献的内心。这首诗道出了古往今来爱情之真谛——对爱的虔诚、忠贞、执着和奉献。这些正是高职高专学生所缺少的。

奉献是爱情的升华,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自己的爱人,为对方缔造幸福。教师通过讲解《我愿意是急流》,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是需要奉献的。不管相爱的彼此是健康还是疾病,是富裕还是贫困,恋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执着地去爱,全身心地去爱,不离不弃。

(三)爱情是一种默契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一剪梅》创作于词人与丈夫离别之后,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词人以女性特有的沉挚细腻的情感,用浅近明白的语言通过鸿雁、月光、水流等意象把思夫之情具体化,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思念丈夫的深情,向读者展示出一种婉约美,意境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同时由自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是双方面的,足见两人心心相印,情爱笃厚,信任之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仗工整,对比鲜明,情思表达巧妙,将人世间的相思之情做了准确的概括。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醉花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词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每个字都浸透了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营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于是她对丈夫赵明诚那苦苦的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这些词作表明李清照爱得执着,爱得深切,爱得缠绵。真正的爱情不仅是山盟海誓,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契合、心与心的渴望与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交流和心灵默契的爱情的确是令人遗憾的。这些美好的爱情诗篇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虽隔着万水千山,但心与心却近在咫尺的情感美。

(四)爱情是一种平等

在《致橡树》中,女诗人舒婷用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六个意象,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表达了女性对尊严和人格独立的追求和对爱情平等重要性的理解。“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用“橡树”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用“木棉”代表女性的独立自强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因此,爱情中的男女姿态应该是:“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爱情应该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说明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

爱,首先要有尊严。教师通过讲解舒婷的《致橡树》可以告诉学生,爱情是建立在人格独立、互相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要教育学生尤其是女学生要维护自身的尊严,深刻理解爱情中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一方甘愿依附于另一方,或把对方当成自己的附庸,那么一方将会失去“自我”,这种感情是相当脆弱的,这种爱情观是错误的。恋爱对象应该是有共同志趣,心灵上能产生共鸣的人。爱情应既保持各自的独立又能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五)爱情是一种患难与共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中第一首再现了昔日夫妻在困顿中相守相爱的情形,诗人感叹不能与所爱之人同享荣华富贵。从“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四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稹和韦丛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和韦丛的贤惠善良,其中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思念之情。末两句“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诗人仿佛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因此诗人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无限情思了。

元稹的悼亡诗感情真挚,抒发了贫贱夫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虽苦犹甘的至深至爱的美好感情。因而这三首诗被称为“古今悼亡诗之冠”。教师通过赏析三首悼亡诗可以唤起青年学子对这种真挚情感的理解和向往,使学生懂得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彼此患难与共的,正如龙应台在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所说:“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

(六)爱情是一种历练

陆游和前妻唐琬青梅竹马,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厚。但因陆母不容唐琬,最终被迫分离。从陆游的《钗头凤》“错、错、错”与“莫、莫、莫”的深深叹息声和《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沈园二首》《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春游》等一系列沈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爱得多么深沉。遭受爱情打击的陆游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陆游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他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陆游投身军旅,作《平戎策》,并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具有很高的成就,有《剑南诗稿》85卷,收录诗歌9 000余首,《渭南文集》50卷等。他的爱国诗篇无论在国破家亡的宋代还是现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游的爱国情怀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

失恋虽然令人痛苦,但它却能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和情感,充实一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诗词的分析和讲解,教师可以使学生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真谛,帮助青年学子理性地认识失恋,不能因为一次失恋就否定自己,更不能因为失恋就失去志向、失去品德,让学生认清遇到爱情挫折而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有效地化解恋爱过程中的矛盾,尽快地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上来。这样,青年学子们将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和成熟的爱情观。

三、结语

爱情观教育是人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职高专学生已经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教师和家长的直接说教都会经过他们的二次判断而不是简单地盲从,因此,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收效甚微,而语文教师正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能引导人的思想是文学的最大魅力,在文学大师的笔下,爱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爱情的感天动地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内心世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而且会激励追求爱情的青年学子们去探寻爱情的真谛。而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便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传递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使德育教育的直接灌输变成隐性的影响,这样便于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品读中接受教师传输的价值观,从而在情感精神方面更加趋于完善,使人格健全发展,为将来的幸福婚姻和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爱情观爱情教师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不谈爱情很幸福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