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志浩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侧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剩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动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都离不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创新驱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制度创新引领改革进而激发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纺织服装产业是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具备了明显的特征和优势:产业整体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链完整且不断延伸,产业发展国际化,涌现出众多知名品牌,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目前宁波纺织服装产业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新常态”: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个性化、时尚化、多元化日益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二是国际市场日益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原材料、用工等成本上升较快;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增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面对“新常态”,应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创新体系是指以产业链上各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构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和供应商、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联系网络,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系架构。本文尝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将产业创新体系细分为四个子体系,即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制度创新体系、产业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和产业创新的人才保障体系。按照要素的定位和作用方式不同,本文将产业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一是主体要素,产业创新体系的主体分为核心主体和协作或服务主体。核心主体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它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协作或服务主体包括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二是资源要素,具体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的人才、知识和技术,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等。三是环境要素,包括政府为促进产业创新提供的政策和基础设施、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制和外部市场关系等。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创新体系在创新主体、创新的资源要素和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宁波纺织服装企业的研发投入低。2018年,宁波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累计13.9亿元,研发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3%,其中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分别为2.27%和0.8%,在宁波市30个制造业行业中的排名分别是第12位和第26位。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风险较大,因此除一些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大量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与国际先进地区比较,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在面料研发、时尚设计、品牌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创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少,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一是知识、技术等资源要素供给不足。与国内外科教发达地区相比,宁波市在科教智力等创新资源上先天匮乏,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的知识、技术支持不能满足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端创新型人才短缺。目前,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领军型创新人才紧缺,高级创意设计人才短缺,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步伐。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相比较于国内外金融发达城市,宁波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在纺织服装产业创新上的资金投入还比较少,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不完善,影响产学研各方合作的积极性,创新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格局还未形成。二是创新主体合作机制不完善。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合作主要表现为沿产业链纵向的分工合作,在市场交易以外的协作比较少。产业内企业间的信任度低,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共享信息和资源的意愿较弱。三是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研发、创意设计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不合理,使得创新者获得感低,创新人才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在实际的执行中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新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有效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传播。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应以政府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实现政、产、学、研各产业创新主体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未来几年,宁波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是新型纤维材料和高档服装面辅料的开发与应用、时尚创意设计、绿色纺织染整加工和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
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前提,具有完善的产业制度创新体系,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有效进行。产业制度创新包括两个方面:宏观制度创新和微观制度创新。宏观制度创新是政府通过制度变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创新主体是政府。微观制度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内部制度的变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其创新主体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宏观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产业创新发展服务;构建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微观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员工自身的创新活力。
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基础研究、新技术开发、生产设备购置、生产工艺再造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效的产业创新融资体系能解决技术创新资金不足问题并规避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要以政府财税部门、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和企业自身等为重要依托,资金来源要形成政府投入、企业投入、风险资本投入三位一体格局。其中政府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基础研究和产业基础研究。企业资金主要用于直接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机会和可能,弥补政府资金投入有限的缺陷。
人才是一切知识和技术的载体。产业创新体系中各种创新的实现,都最终要落脚到人的创新活动中。构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创新的人才保障体系应着重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创建高水平的人才集聚载体,包括与产业相关的公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研发技术中心;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和留用机制;三是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和人才储备体系。
研发经费投入是产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创新活动的支撑力量。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应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有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体系。宁波市、区(县)两级政府应该综合运用财政奖励、偿还性资助、贷款贴息和奖励性后补助等多种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形成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进行扶持。
一是加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技术协同,夯实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基础。二构建和完善纺织服装产业公共创新平台,不断拓宽公共服务平台的内涵,探索建立包括面料研发、时尚创意设计、大数据、品牌培育与时尚传播等一系列产业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三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宁波市、区(县)两级政府要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可整合和利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资源,为产学研各方提供合作机会。政府可通过设立项目资金以及财税政策等方式激励产学研各方进行协同创新。政府应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载体建设,建立灵活、多元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拓宽协同创新平台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科技成果转移渠道。
宁波市、区(县)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加有利的创新环境和就业条件。此外,政府还应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