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预算编审 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2020-02-22 10:23:01
山西财税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力市级民生

进入2020年后,减税降费政策形成翘尾,加之受疫情影响,阳泉市经济运行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在艰巨复杂的形势面前,市财政局大力改进预算编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落实“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政策要求,力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保障方向,兜住基本底线

面对复杂的经济财政运行形势,市财政局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年初预算编审中根据支出预算保障领域进行刚性度分类,共分为人员、运转、民生、偿债、事业发展、工程建设和预留七类,预算安排优先保障人员、必要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优先支持中央、省有明确政策要求的重大战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年度收入财力严格支持“三保”政策,确保地方政府到期债券利息及时足额兑付,其他项目根据财力实际情况,争取通过其他途径妥善有序予以安排。年初预算草案初步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津补贴、部门单位及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基本运转、中央、省规定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足额保障,中央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资金投入得到有效落实。

(二)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做到“能增能减”

一是明确政策决策依据,预算申报必须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决策依据,各部门自行出台政策或提高保障标准,申报预算资金的同时要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情况;二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各部门单位申报延续性项目必须提供该项目2019年绩效评价情况,支出进度达标、绩效评价良好的项目优先纳入预算安排范围;三是精准测算资金需求,落实精细化原则,科学合理测算支出需求,申报项目的同时必须提供资金测算过程,部分项目还需提供市大数据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预算评审中心等专业机构评审意见。

(三)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有保有压”

在预算申报过程中,市财政要求部门单位的会议、差旅、调研、培训、劳务、各类工作经费等一般性项目总额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在预算审核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提出对于延续性安排的经费类项目要全面压减,单位安排总额在50万元以内的适当压减,50万元至100万元的至少压减5%,100万元以上的至少压减10%。为实现“有保有压”,市财政局探索实行“大项目”管理,将单位经费类项目进行统筹整合,由单位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开展计划,自行明确保障重点合理安排,年度内新发生重点工作优先在预算额度内调整解决,原则上不安排预算追加。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是争取上级政策和债券资金,对外积极向省级反映我市尖锐的收支矛盾和弥补民生短板、经济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内督促各部门单位尽快完善公益性项目前期手续,编制资金平衡方案,尽早做好发债准备,在债券申请竞赛中跑到前面。二是争取转移支付,在2019年争取市级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2020年省级再次提前下达对市级均衡性转移支付,有效弥补了市级资金“三保”资金缺口。三是做好资金统筹,一方面做到年度间预算有机统筹,选取部分符合政策规定的民生类、偿债类等刚性度较高的项目通过上年结转资金安排,另一方面做到各级财政资源有机统筹,充分发挥“因素法”分配转移支付补短板的作用,置换出部分本级财力安排的项目,腾出财力用于“三保”重点支出。

二、存在问题

(一)“三保”压力大,支出结构固化

据初步预计,2020年市、县(区)国家标准“三保”支出将占年度预计可用财力比重将达到80%甚至更高,其中市级年初财力内安排“三保”支出23.69亿元,占当年收入财力的66.58%。在国家标准“三保”支出以外,基层财政还必须落实地方各项“三保”支出。在统一工资津补贴以外要落实目标责任奖、公务员医疗补助等地方津补贴;除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经费以外,还必须保障城乡基础设施运行维护;除基本民生支出以外,还要负担社保收支缺口、国企国资改革等重点民生支出。从目前统计分析来看,市、县(区)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增幅已经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同时,要安排其他民生、偿债、政策性配套等重点支出。在收入下行、必保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市、县(区)财政支出结构固化,对财政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二)刚性兑付政策叠加,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全市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不断增长,地方财政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增加。今后几年还本付息逐步进入高峰期,2020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本金分别18.46亿元,其中市本级分别为14.42亿元;应付利息4.76亿元,其中市本级分别为2.59亿元。除了必须兑付到期政府债券本息以外,还要落实隐性债务十年化解规划;按国务院要求今年要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短期内刚性兑付政策不断累积叠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情况不容忽视。

(三)政策性配套任务重,推动改革资金缺口大

一是中央、省重大民生项目配套压力大,如冬季清洁取暖2020年仅市级就要安排配套资金3亿元,三大旅游路市级需安排配套资金1.5亿元。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资金需求大,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推进创卫攻坚、阳大铁路、棚户区改造、二青会场馆及周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重点项目,都需要市、县(区)财政筹措建设资金。三是推动转型发展资金需求大,国企改革、设立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创优营商投资环境、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资金缺口较大。

三、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优化一般转移支付结构。一般性转移支付对落实“三保”和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发挥着支柱性作用,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支持“保工资、保运转”,共同事权转移支付主要支持“保民生”。今年以来,国家大幅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了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比重。但从目前减税降费带来的困难来看,基层财政还需要更大力度的支持。建议进一步优化一般转移支付结构,在标准收入测算中剔除还本付息、化债等刚性扣减因素,支持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二是继续增加“因素法”分配专项转移支付比例。在环保、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减少指定具体项目下达资金的办法,更多采取上级设定绩效考核目标、由地方结合实际具体安排实施的方式,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腾出地方财力应对减收。

三是增加资源地区补偿性转移支付。阳泉市是传统老工矿基地,多年来高强度煤炭开采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落后、社保压力大等历史遗留突出问题。近几年,中央设立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2018年、2019年分别下达我市1.45亿元、1.49亿元,对于支持我市转型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规模较小,难以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建议上级加大对资源地区补偿性转移支付,帮助地方财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猜你喜欢
财力市级民生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8 08:21:42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42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结算财力
资讯速递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