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持是以金融信用体系为基础的,而构建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只是依靠道德规范的力量来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也要依靠法律的力量,强制性地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保持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秩序。所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借贷是包含在信用经济范畴之内的一种行为方式。借款人是未来必须以支付本金加利息为条件,而贷款人是以收回本金加利息为根本出发点。信用的道德范畴包含的内容为货币单方的让渡以及未来还本付息的综合,这其中必须要关注借款人的诚信问题,而道德范畴中的诚信问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借款人来说,除非一些不可抗因素的存在,对于未来还本付息的承诺条件,都取决于借款人对承诺的信守程度。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前者是后者的支撑和基础,而两者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前者是非强制性的,而后者是强制性的。在道德范畴信用中,如果对于承诺人愿意承担并在将来兑现的义务上来讲,我们可以从承担并兑现义务这个本源意义上找到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还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义务,而义务就是将要还的债。
第一,商业信用。所谓商业信用是企业的一种直接信用关系,它表现为一种借贷关系(即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方式进行购销的借贷关系)。第二,银行信用。这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以银行为中介机构进行存贷业务的信用形式,其中银行信用的特征有如下几点:(1)基于银行自身储备所进行的资金贷放。(2)部分准备金制度,使银行相对于其资金积累而言可多倍扩张资产推动存款增长。(3)银行信用产生的客体是货币,是可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而单独发生的。(4)存贷业务的数量和期限都相对灵活,可满足存贷客户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第三,国家信用。顾名思义是由国家所参与的信用活动。伴随政府职能的强化,由政府作为债权人参与的借贷活动是政府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国家通过发债的方式接入货币资金,是一种国家负债,而负债可分为内债(向国内借款)和外债(向国外借款)。第四,消费信用。顾名思义,消费信用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支出的信用形式,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消费信用三种形式。第五,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涉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和活动的一种信用形式,同时国际信用也是推动国际之间经济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
金融信用,从简单意义上讲,是提供贷款和产生债务,是银行生存的根基。在金融领域中,金融信用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金融信用,是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的综合体,即个人存取款的自由与贷款人按照规定时间还本付息的整合,两个方面是互动诚信的关系,只有贷款人能够对银行恪守信用,银行才能对存款人恪守信用。
目前我国信用制度以及相应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尚且不足,金融失信现象屡屡发生,以下从几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金融信用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阐述。
第一,没有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虽然我国制定了关于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管理的相关规定,但是在这些法规制度中没有专门关于信用的法规制度,金融信用体系的法规制度严重不足。
第二,企业信用意识浅薄,导致社会经济损失严重。现阶段中,由于相关金融信用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个人和企业在信用意识方面较为薄弱,逃避债务、转移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所蒙受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信用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同时现金交易和三角债问题,导致了财务费用的逐年上升,整个信用链条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在巨大利益的趋使下,社会失信行为严重,缺乏相应的监督。我国现阶段中守信的成本远高于失信成本,这使得失信行为能够给个人或者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这也是“格雷欣法则”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良好的信用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在是否放弃守信原则之间徘徊,最终不得已选择放弃。具体体现在行业市场中,信用主体往往由于受到大市场环境的影响,较为重视短期收益,忽视信用所产生的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信用的缺失势必影响经济收益。而在现阶段中,我国对于失信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给信用主体钻了空子。
第四,金融工作者的信用意识淡薄。现阶段国家的信用记录系统和评估系统尚未完善,对于社会信用行为的记录、监督等力度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工作者而言,信用系统的不健全,对社会信用的不重视,个人拜金主义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都会使金融从业人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从而造成信用缺失,这是金融从业者信用意识薄弱的根本体现。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问题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同样对于我国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也是如此,以下从三个方面针对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金融市场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建立并完善现代信用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现代信用体系的构建,其核心内容是将信用活动以及关系进行规范,保障其健康开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撑,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也要遵纪守法,道德规范已经不再是判断信用关系发展的唯一标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信用制度,能够从根本上确保信用活动健康开展。第二,要足够重视道德规范在现代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社会征信系统作为信用体系中的组成内容,其目的是防止失信人再次失信,这不仅仅是对借贷行为的一种规范形式,同时也保障了信用活动的良性开展。第四,相关法律法规要对失信行为进行明确的划分和判断,明确失信行为的范围和标准,失信后所要承担的后果也要一并列出,行之有效的违法失约行为的惩罚机制是必需的,这是构建完善信用体系的终极保障,同时也是规范信用活动的有效措施。对于信用机构而言,如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信用监管机构等,这些也在信用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从根本上规范信用机构的信用内容(信用数据、信用信息、工作流程等),确保信用机构的发展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相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金融市场信用体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金融市场的走向,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信用体系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金融市场信用形式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加强对金融市场金融信用的监管,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明确划分监管的主体,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第二,对于违反相关法规政策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加大实施力度。第三,重视对信用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管信贷资金。第四,应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为民间借贷指明方向。
综上所述,学术的专业理论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而社会实践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对于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而言也是一个最佳的机会。如何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进行妥善的处理和科学的配置,这其中更需要政府和行业市场的参与。只有多方面的统筹规划,合理的处理行业市场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以及当下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使金融信用能够服务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才能推动金融市场的蓬勃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