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执法合作领域警务人才培养中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2-22 08:19吴杰丽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维和警务英语课程

吴杰丽,苗 颖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137)

一、引言

当前,国际执法合作领域的警务培训与交流日益频繁,各国警务部门对于国际警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际警务人才与世界各国警方开展国际执法交流和合作,迫切需要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简称:ESP)与国际警务教育和培训标准接轨,从而全面提升我国警务工作者的外语能力和国际执法综合素质。有鉴于此,我们以联合国维和防暴队指挥官培训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对照研究,就如何在国际执法合作警务人才培养工作中有效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背景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翻译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二战后,随着经济、技术和科学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英语成为了国际化语言,这就使得英语学习者更加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能够在更为真实的专业情景下,诸如法律和科学领域进行使用。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更注重语言使用的语法规则,而忽略不同语境中的实际语用能力。因此,语言学家也逐渐认识到社会和语言学习者的相应需求变化,将ESP教学定义为在特定情境下为某个学科进行的语言教学。ESP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界已稳稳地占有一席之地,与通用英语(简称:EGP)一起,成为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两大内容之一。

ESP的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根据其理论基础,ESP教学与EGP教学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ESP具有明确的应用性教学目的,能够满足学习者特定行业和职业需求。ESP的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获得在真实情景中具备某一领域的英语语言技能,从而能够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学术或者其他专业领域,并能够进行沟通与发展。其次,EPS具有专业化的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教学内容使得ESP成为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在ESP中,表现实质内容的语料载体随不同的专业学科方向而变化,使学习者学与用的联系更紧密。也就是说,ESP学习者掌握专业词汇,还必须熟悉行业的内在知识体系。最后,ESP教学具有明确的对象。ESP通常针对在某个工作领域的成年学习者,学习者一般是中等或者高等学生,ESP课程主要针对具有基本语言知识的学者,他们对于语言需求有一定的认识。对学习者而言,学习EGP是为了通过考试或实现日常交际的功能,而ESP是使学习者在某一专业或职业上实现英语知识和技能专门化的应用性课程。

综上所处,与其把ESP看作是特定的语言产品,不如将ESP看成是语言教学的方法,即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基于学习者学习的理性要求。因此ESP和EGP教学在理论上并无太多差别,而在教学实践操作上存在差别。ESP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学习者的需求、目标为首要因素,学习者通过英语学习这一载体,最终够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是辅助者并不是知识的权威者。然而EGP教学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语言本生就是课程的目的,强调从语言技能、英美国家文化等方面对语言的理解。

三、联合国维和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联合国维和培训班于2018年11月19日在上海公安学院举办,历时10天。培训班学员是来自19个国家的20名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指挥官,由5位来自联合国维和行动部警察司分别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教官。该联合国维和培训班属于联合国防暴队培训的指挥官培训模块。所有课程围绕如何开展联合国警务进行设计和开展,分为冲突后期和脆弱国家改革与重建方面的警务核心专业课程、警务指挥和领导力以及警务战术类技能专业课程、平民保护问题与东道国建设和发展等文化内涵课程。笔者通过对此次培训实施全过程的观察,发现并总结以下四点特征:

一是英语语用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联合国维和培训班的课堂内外凸显无疑。来自19个国家的20名学员,包括中国学员,无论英语是否是母语,都需要通过英语开展课堂讨论、交换意见以及互动分享。教官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全程采取英语授课,通过英语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且反复强调在非母语国家执行任务,英语是基础,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联合国维和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词汇、术语与表达。学习材料以及联合国政策法规规章制度都是英语版本。虽然没有专门英语的课程,但是良好的英语听、说、读的能力是获取信息的前提,也就是说,普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专业英语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英语能力是维和警察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完成维和警察任务的前提。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与专业的语用实践能力是联合国执法警务人员的必备素质。

二是联合国维和培训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强调学习者参与式互动和自主性学习反馈。联合国维和培训采用BOPPPS教学过程模型,该教学主要由课堂导入、课堂目标、课堂前测、课堂参与、课堂后测和课堂总结六个环节组成。课堂活动形式丰富,主要包括口头汇报、小组讨论、提问与回答,课堂小测、案例分析以及阅读评论等。其中,小组讨论和提问回答的形式几乎是所有课堂组织的必有环节。在课堂面授之前,要求每位学员进行线上导学,针对线上导学内容进行培训前测。培训前测既能方便授课教官了解学员已有知识掌握程度和预习效果,又有助于教官分析学员间能力差异与学习盲区,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因材施教。培训后测则更直接反映出学员培训的效果。此外,在模拟任务区的情景式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官充分将授课内容与任务区的情况相连,学员不仅需要注重书面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层面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与各国同仁协作配合。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BOPPPS教学过程模式与ESP教学过程中强调需求分析、教与学的互动以及评估等必备环节互相联系的理念不谋而合。

三是课程内容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训迁移理论为基础,成功将知识、技能等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满足维和实际任务和工作需要。培训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传授与操练以及伦理道德与思维的培养。其中,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参与维和行动所必备的理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专业技能包含领导能力、指挥能力、谈判与沟通能力、涉及维和任务区组建与运行的能力建设等。伦理道德与思维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了解任务区所在的国情、习俗、人文情况以及执法机构文化等。一系列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在短短两周时间内体现出了高密度和高强度的特点,从而加强人员之间的联合和协调组织,将听说读写的英语同警务技能相融合,实现速成的效果。这充分表明英语是基础,警务是核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旨在锻炼学员即兴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员文化和综合素养,在人性与道德、公平与歧视等问题方面有正确的价值观。

四是培训师资来源讲求多元化。联合国维和警务培训服务于维和实战,授课教官要从维和工作实际环境、背景甚至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出发,遵循“实效性”的原则,依靠真实案例为教学情景,创设更贴近实战的教学情景。五位培训教官中的两位培训教官都曾经是联合国特派团成员,接受过各类培训和评估。一位曾担任大学教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位由联合国警察处行政级别较高的负责人担任,多元化的师资组合是课程全面性的保证。

四、联合国维和培训班与公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相似性

警务英语教学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具有职业性和学术性的用途特点。职业性要求学员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具备日常处理涉外事务和处理涉外案事件时英语实践的能力,包括特定警务术语和句式的表达能力。学术性要求学员能够阅读国外相关警务专业文献,具备警察学与犯罪学等相关的学术领域比较与调查研究的能力。虽然教育和培训具有实质的不同,例如,教育强调学术内容,培训强调实操技能,但是,警务英语已发展成为结合英语语言与公安学专业的独立交叉课程,更倾向于以语言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警务综合技能提升为目标的培训。由此可见,联合国维和培训与警务英语培训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第一,两者对象都是从事执法工作者,且拥有警务工作经验。因此,针对此类学员的教学方法具有特定性,即都应该注重成人学习原理,包括成人学习的自主性与实用性。在联合国维和培训班的课堂里,学员学习动机都很明确,积极性高涨,总是热衷于通过分享、探讨以及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样,警务英语的学习者都是已从事或者将从事警务工作的执法人员,他们急需锻造扎实的警务英语基础以及提高口语水平,以便更好地适警务工作岗位。

第二,两者目的都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满足执法学员的特定需求,从而确保学员语用能力在实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两者课程内容都强调理论与实战并重,从而实现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培训目的。由此表明,两者的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是实现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层面转变的学习过程。例如,联合国维和培训班旨在促使培训人员具备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改进执法工作,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使得学员根据相关原则、政策、准则以及实践经验和教训,应对维和行动不断变化的挑战,且以有效、专业和综合的方式履行其专门职责,展示联合国的核心价值观和能力。随着我国公安工作全面走向国际舞台,涉外警务工作增多,对警务人员的英语沟通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警务人才的外语沟通和跨国交际能力对日后警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警务英语的教学必须以国际警务执法人才培养为目的,将系统的专业语言知识有效地融入警务专业知识,给学生创设贴近公安实战的警务英语学习环境,使学员不仅做到英语在某一特定专业范围内运用,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警察学员沟通、协调、合作甚至管理等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适警务工作岗位,更好开展国际警务执法交流合作。

第三,两者的课程内涵建设都注重人文素养、法律意识以及道德伦理的养成。从联合国警务行政管理指南、警察能力建设和发展指南、警务指挥指南、警务行动指南、联合国警察保护平民指南、联合国和平行动中以特派团为基础的警察规划手册、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警察监督以及指导和咨询手册等课堂学习材料到警务英语中融入的执法规范程序、行为准则、社区警务等理念,两者的课程都根据学员即将从事的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强调学员法律知识、文化感知以及思维训练,都明确了从能力到素质养成的深层内涵。两者以意识和素质培养为主要抓手,潜移默化地将学员打造成具有高尚人文情怀,能够用英语胜任警务执法领域工作的合格执法人员,包括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联合国维和培训班实践对提升国际执法合作警务人才英语素养的启示

联合国维和培训班的成功实践为公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之警务英语教学的师资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借鉴,从而有利于提升国际执法合作警务人才的英语语言和语用素养。

第一,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师资的建设,培养警务英语教师既具有警务专业执法能力和经验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改变双师资源不充足、师资结构不平衡以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警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对于师资能力建设的要求和普通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根据ESP研究理论可知,ESP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语言知识传授者,更是课程研究者、课堂管理者和教学评估者,这也就决定了ESP教师必须具备ESP英语课程设计、开发和组织的能力。由此,警务英语教师要求能够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将英语知识和技能、警务专业理论和知识以及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内容灵活地融合在一起。然而,目前大部分承担警务英语授课任务的教师很难符合语言知识能力和警务专业知识能力齐具的双师资格,以致于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重视不够。同时,警务英语教学队伍师资还未形成良好的梯队结构,尤其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方面发展不平衡。因此,警务英语教师需要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弥补不足。一是高校要鼓励警务英语教师投身业务部门,丰富警务英语的知识的储备以及公安实战经验,弥补英语知识能力和警务专业知识能力的不足。注重警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警务能力并举,要求其一方面具有普通英语教师一样的英语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具备警务理论知识和警务行业知识与经验。二是鼓励警务英语教师与警务专业教师共同研发课程,实行合作式教学。实行合作式教学既有利于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也有利于把多学科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增强科研能力,两者齐力探索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在警务英语课程中给学生创设真正在公安工作中遇到的情境,构建卓有特色和成效的警务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三是鼓励建立、健全警务英语教师短期和长期培训机制。合理科学的培训模式和长效机制是警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学能力提升以及教学方法完善的必经之路。

第二,整合线上线下警务英语课程内容,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丰富和规范警务英语课程内容,弥补现有课程内容单一、刻板以及缺乏实用性等不足,力争与国际警务课程标准对接。目前,警务英语课程内容尚不系统化,存在随意性大,缺乏规划性和实战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日趋密切和广泛,课程内容也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和实战化。但是,由于警务英语课程所涉及的职业性和学术性范围不断拓宽,课程内容仍有待丰富和系统。

一是警务英语课程内容客观上要求加强学生警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用能力的融会贯通。鼓励警务英语教师以警务专题形式开展调研,可以使其收集中外警务典型案例、参考国内外警务文献和研究资料、参与国际警务交流和培训,对材料进行适当整理、整合和修改,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到警务英语课程中去。

二是警务英语课程内容客观上要求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注重跨文化知识的融入,增强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德育能力和思辨能力关注不够,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所欠缺。然而,具有较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能力,能够帮助学员以开放的姿态、批判的思维和包容的情怀对待日后职业岗位上多元文化的现象。笔者建议鼓励警务英语教师可以以国别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各国或地区的文化、习俗、地理、法律、体制以及宗教等基本情况,总结国别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提升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学术领域跨文化交流、合作甚至竞争的能力。

三是警务英语课程内容需要建立警务英语词汇库。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分门别类筛选、总结和建立警务专业词汇库不仅有利于学员便捷掌握和运用,更有利于帮助学员提高对教学内容和阅读资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帮助学员在课堂中更准确和地道地表达观点、阐述专业内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警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知识与警务英语语用能力的融合以及专业词汇库的建设均可以运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通过打造数字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从而丰富和规划警务英语课程内容和模块设置。

第三,警务英语课程设计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弥补课程设计缺乏自主性以及课程组织缺乏弹性化的不足。在ESP理论中,需要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也是ESP课程效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具有一致性,因此,建议以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与指导的任务式和协作式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使用反转课堂教学法、情景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的警务英语课程由于学生来源背景跨度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相应的教学组织缺乏针对性和弹性,从而造成统一的教学安排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而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感觉教授的内容太浅,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警务英语课程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更好得实现课堂上语言知识传授与解决实际问题与操作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采用BOPPPS的教学过程模式,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将反转课堂作为传统课堂讲授的补充,根据警务英语课程内容的整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的互动学习活动,通过活动设计能够增加课堂学生参与和自主化的时间以及教师灵活性和自由度。

猜你喜欢
维和警务英语课程
维和亲历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维和女兵
环球警务专访
海外维和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