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内涵的临床中药课群标准化建设

2020-02-22 08:04张冰林志健张晓朦刘欣
药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药学药师药学

张冰,林志健,张晓朦,刘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2488)

课程标准化建设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体现专业教学与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自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重点学科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立本学科专业主干课群标准的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实践,本学科提出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推动背景下,临床中药学科的课程标准化建设应不仅以专业定位为前提,以学科内涵为教学基础,更要立足于新时代临床中药师培养,以学科发展引导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制定实施标准,使课程活动达到标准课程水平,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1 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纲领文件,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提出当前和长远需要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药学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并显著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使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人类追求大健康、大卫生的道路上,由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扮演着与医疗服务同等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深入,新医改“医药分家”对药学工作者提出新要求,医疗机构由此开展了药学服务的实践。

药学服务作为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是药师为维护患者乃至公众健康进行的专业服务。其不仅要求药师提供合格的药品,更重要的是关注疾病的合理治疗,并对疾病治疗过程进行决策,包括药品的选择、剂量的确定、给药方法的优化、治疗效果的评估等,同时还包括提供人文关怀,以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参与预防疾病、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病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公众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医药费用。不限场所,不论住院、门诊或急诊患者,不论是预防、治疗或康复期间,不论是在医院药房或社区药房,药学服务要直接面向整个社会的用药人群,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渗透于医疗保健行为的各个方面,有效地预防药源性疾病、合理利用医药资源。

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其实施者临床药师的培养则是实现新医改和大健康目标的重要支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提出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但目前,高水平临床中药人才不足,全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更是举步维艰,此现状对传统高等中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 临床中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基础

人民对大健康的需求、新医改对临床中药工作者的需求,都是当今临床中药学科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如何提高临床中药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药学服务人才紧缺,现有队伍水平亟待提高,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中医药高等教育开始了临床中药师人才培养的尝试,但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培养模式不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其课程标准建设的基线、特征,必须全面考虑。如何保证课程特点?经过近年课程建设实践,笔者认为,课程标准化建设应以学科发展为基础,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相结合。

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科学认知、经验积累中不断发展与演进的知识体系。学科领域是知识创新的前沿与主战场,是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先导与基础,其最具时代特征,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即形成专业设置,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教育一致。临床中药学科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是以中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中药临床合理应用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具有医药交叉的学术特点。这个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目标之一是培养高层次能够从事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临床中药学人才——临床中药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第一批建设单位以来,一直致力于中药专业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新医改要求医院药师的工作必须从药学服务的内涵入手,在提升服务方面做到更加深入,从而对临床中药人才提出更高的定位、更明确的职责。临床中药学科致力于阐述中药基本理论,探讨中药临床有效与安全的应用规律,以推动全程化药学服务,实现中药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性为学科任务,以指导临床中药的合理应用为宗旨。通过近20年的学科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搭建了临床中药人才培养平台,依托中医学7年制(临床中药学方向)、中药学(“4+2”卓越中药师方向)、中药学4年制本科(临床中药学方向)培养,形成理论教学实践体系,以药学服务、临床合理用药为导向,开设新的主干课程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中药治疗学、临床中药学等;改进教学手段,课程中药安全用药导论线下与线上同时展开,补充模拟病案情境。本校通过摸索临床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方式,拥有丰富人才培养经验和专业培养机制。

3 临床中药核心课群标准化建设

《教育辞典》中课程是指“为了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1]。单门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细胞,课群则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组织结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2]。标准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准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化建设则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标准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研究制订教育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课程标准化建设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

3.1 课程标准化建设意义

课程标准是指对一门课程从开发设计到实施的标准化规定。课程标准通常包括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高等院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创建课程标准体系的积极作用,针对“课程标准的缺失”“药学服务技能缺失”“教学内容陈旧”与“课程设置混乱”等问题,为了规范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该实施课程标准化建设。[3]

课程标准化建设针对专业领域不同,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教学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临床中药学课程组最接近我国医疗改革需要,面对新形势,教学创新要求较高,其标准化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临床中药学课程组的标准化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我国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模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科教学规划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谓学科教学规划,是指学校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总的教学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总体的统筹、设计和安排。

课程标准化建设是以专业定位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重点,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培养并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学校通过制定课程实施标准,使课程活动达到标准课程水平。课程标准化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更是提高高校临床中药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4- 6]。

3.2 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要进行全面的标准化建设,首先要规范临床中药课程名称和代码,区别于设置在不同专业、但学时相同、教学要求不相同的课程。建设中各项目内容需紧扣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执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课程建设具体操作[7-13]。

3.2.1 明确建设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明确教学目标。根据21世纪大健康、新医改对执业中药师的岗位要求,教师对临床中药学人才的教学,应明确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如中药治疗学课程旨在培养未来临床中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与医师的协同、处方适用性判断、处方点评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临床中药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配伍与合用的基础知识与用药告知、用药监护基本技能。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教学目标是培养临床中药师判断、界定药物复杂安全问题、分析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2.2 建立相应的教学大纲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标准需规范教师教授的理论体系,明确课程知识点、实践技能培养要点。大纲设计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对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对课程教学大纲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

3.2.3 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内容,教师合理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2.4 规范课程负责人与团队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课程标准对教师团队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等要素提出明确要求,并且有明确的团队建设规划、目标。授课团队及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标准要求。课程教授人应具有中医与中药学交叉专业背景,或来自医疗机构的双师型人才(具有医师和药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团队负责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熟悉临床中药师岗位任务、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能够组织并实施本课程的相关建设任务。

3.2.5 规范教研活动、教学运行与教材建设

标准要求定期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及研究;制定课程组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课程教师间互相听课等)的要求与形式。课程教材的使用以国家统编教材为选择,并以讲义形式更新教学内容。并且对课程教学运行资料(教学任务书、班级课表、教学进度表、教案、讲稿、成绩册)及归档方面进行规范。

3.2.6 规范试卷命题与成绩评定

在理论教学方面规范组建试题库,规范试卷出题、试卷分析、试卷保存等各方面工作。课题组规定: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成绩各占总成绩的60%~70%和30%~40%;平时成绩考核项目由自主创新、论文写作、案例分析等构成。在实践能力考核方面,建立医院临床药房及药师岗位情景考核题库。如通过医疗机构模拟、医院实践、患者走访、门诊信息采集等形成个性化课程考核反馈机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论文写作项目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等。教师在执行学校课程成绩评定要求的同时,不断改进、运用先进的考核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2.7 建设课程教学特色

追踪学科前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探索与补充,持续进行课程建设,并力求在课程内容方面满足临床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书育人、能力培养等方面有创新,对同类课程建设形成引导和实际借鉴作用。

3.3 课程标准化建设思考

3.3.1 建立主干课程标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课程建设反对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立足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本校通过专业主干课程每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考核评估、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团队等进行标准化建设,形成课程教学可遵循、可借鉴、可推广的规范,建立统一建设标准,给同类课程提供基本教学指导。各任课教师在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课程建设的内容应有全面的了解,明确课程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建设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些理论上的提升、思想的改变在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3.3.2 建设标准化课程,需要教师形成教学共识

临床中药学主干课程的教学活动,处于急需但尚在探索阶段,教师对主干课教学的认知和把握程度不一。通过课程建设活动,教师应根据临床中药学科建设内容,重新认识新形势下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的理论核心、知识要点、技术技能,系统梳理整体教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体系,将主干课程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估等统一认识,进而进行规范、形成一整套课组教师都适应的标准化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师课程教学的执行力。通过规范建设工作,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认识,明确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激发其教学创新意愿,促进整体教学发展。

3.3.3 以学科建设为基础,规范专业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学科教学规划就是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所谓学科教学规划,是指学校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总体的统筹、设计和安排。学科人才培养与高校专业建设方向、内容是一致的,学科人才培养直接表达在高校的专业教育教学中。针对临床中药学人才培养,临床中药学科建设已取得的成绩与理论积淀,是高校专业课程规范化建设与教学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药学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