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豪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250100)
初心,就其普遍性语义而言,可理解为行为主体进行某种行为最初的目的与愿景,它引领着行为主体的行动方向,是激励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与愿景的过程中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根本精神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撑。作为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者的政党,理应有着明确的初心和使命。“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P139)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诞生之时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出发的目的。在近百年来的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初心”这一语汇郑重引入治国理政的话语体系,启迪全党同志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要到哪里去”这一初心之问,并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上升到政治伦理的高度加以强调,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出一系列举旗定向的光辉论断,逐渐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系统完备的“初心论”。深刻把握习近平“初心论”的时代背景、理论意涵、价值意蕴和实践方略,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入推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都非无根之水、无本之木,都有一定的出场语境,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理解和把握一定的思想理论,首先要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依据。习近平“初心论”亦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首先,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提供新的机遇。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继续推进,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方兴未艾,国家间综合国力之竞争更加激烈。然而,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逆全球化的飓风时有刮起,“黑天鹅”与“灰犀牛”频繁出没,国际关系瞬息万变、波谲云诡,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面对各种棘手难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极力推崇的“西方模式”却拿不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其固有弊端日益显现,旧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有待重构。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4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盎然态势,其国际影响力和说服力与日俱增,为人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的文明样态。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其次,大国间纷纭复杂的冲突较量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打击而陷入低潮。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绝处逢生的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机,但从目前的世界格局来看,社会主义依然没有根本扭转其处于低潮的境地,还时常遭受资本主义敌对势力的围攻。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将各种猜忌的目光投向中国,中美两大国间的冲突较量渐趋显现。美国想方设法阻碍中国发展,对中国内政横加干涉,发起贸易战,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加紧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极力鼓吹其所谓的普世价值,大肆推销其虚伪的意识形态,歪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诋毁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致使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沉渣泛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带来严峻挑战。
首先,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关键期。新时代,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坚实发展成就之基础上继续阔步前进,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发展前景。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P12)新时代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初心和使命所必须紧紧抓住的黄金时期。
其次,社会转型期背景下诸多社会矛盾的涌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造成一定消弭。新时代,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积累的发展难题亟待破解。同时,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以及三大“陷阱定律”的威胁与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值得高度警惕的问题。一方面,市场化浪潮下部分党员干部深陷资本运行逻辑的泥潭,沦为权力、金钱、美色等“糖衣炮弹”的“俘虏”,淡忘甚至抛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逐步脱离群众,背离党的宗旨,这使得一定时期党内“四风”问题泛滥,贪污腐败横行。另一方面,面对改革发展治理难题,部分党员干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悲观失落,止步不前,轻易认同西方错误言论,盲目信奉西方现代化模式,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马克思主义是虚假的意识形态说教,逐渐动摇乃至丧失了理想信念,致使“‘后共产主义’现象”[3](P48)在党内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出现。
综合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不难看出,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党实现初心和使命,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遭遇着严峻的挑战;既肩负着重大的时代责任,又面临着“后共产主义现象”等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在这紧要的历史关头,习近平警示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饱含着深切的历史忧思,既是对全党肩负时代使命的深刻召唤,也是对背离初心现象的有力校正。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4](P10)这也为我们理解习近平“初心论”的理论意涵提供了基本的坐标系。
“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判别政党性质的价值分野。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靓丽的理论底色。“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5](P411)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的利益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解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苦海之中,实现人民的解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动因。在近百年的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带领中国人民接力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解除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创造社会财富,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深刻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6](P2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P9)人民的幸福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衡量标准。在此语境下,习近平作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P4)这一政治宣言。在随后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他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与时俱进地采取诸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精准对接人民幸福生活之需,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质言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的价值追寻,成为习近平“初心论”的首要理论意涵。
进入近代社会,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华民族由于西方列强的肆意侵略和国内封建王朝的腐化堕落而陷入了任人蹂躏、备受凌辱的苦难境地。自此,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于上下求索间着力探寻救亡图存的良方,但无论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自强”“求富”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推行的维新变法、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都因其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无法真正扭转中华民族的命运。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民族才真正迎来了救亡图存的曙光。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使命。经过28年血雨腥风的锻造与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力挽狂澜,彻底推翻阻碍民族复兴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制度基础、创造了伟大的奠基性成就。跨入新时期,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通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并逐渐引领时代发展。迈进新时代,习近平对民族复兴之宏伟目标进行深刻的历史思考和现实考量,赋予其“中国梦”的诗意表达,将其内涵明确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党的十九大为实现“中国梦”规划设计了更为科学完备的时间表、路线图,并进一步号召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P12)回溯我们党近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难发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贯穿党的历史的一根红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深刻揭示出习近平“初心论”的核心理论意涵。
马克思主义是最具人类情怀的世界性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虽然发轫于欧洲,但其思维视域却从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国度,而是着眼于整个人类世界,构建“自由人联合体”是其宏伟夙愿。“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5](P413)“四海一家、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历来所坚守和秉承的价值理念,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价值诉求,这在某种意义上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诚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积极弘扬者,因而为人类世界谋大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P46)革命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就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内各项建设百废待举,但我们党仍然带领全国人民积极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反霸事业,热忱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8](P537)这一时代命题,中国积极总结自身发展经验,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获取智慧启迪,深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同,已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此外,中国积极参加世界维和行动,积极推动建设“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关涉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的伟大战略工程,支持其他国家在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的过程中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逻辑视野进行审视分析,可以看出,为人类世界谋大同是习近平“初心论”不可忽略的重要理论意涵。
习近平“初心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彰显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源自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也必将指引时代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决定习近平“初心论”的意涵界定。马克思主义以其内容、性质和功能等内在规定着习近平“初心论”的基本内容。从人民维度、民族维度和世界维度对习近平“初心论”的理论意涵作出界定,从根本上说,都源自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矢志信仰。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9]因而,马克思主义构成习近平“初心论”的理论根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为习近平“初心论”的逻辑起点。
其次,习近平“初心论”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添内生动力。对一种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内在要求并有力驱动着信仰者增强理论自觉、担负理论使命,将其所信仰的理论继续发扬光大。因而,在习近平“初心论”的指导与激励下,作为马克思主义忠诚信仰者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必然要在思想上进行正本清源,彻底破除“过时论”“渺茫论”“虚假论”和“空想论”等甚嚣尘上的错误论调,依据新的时代条件继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向前推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的内在规定,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理论使命和不断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是一个需要科学理论而且必定可以创造出科学理论的时代。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我们没有可以直接将之奉为圭臬的“母版”和“模板”,也不能盲目对别国发展模式进行“再版”和“翻版”,[8](P344)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思维回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书写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
首先,为国家发展营造有利条件。国家发展需要以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必要条件。其一,从国内维度来看,习近平“初心论”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诉求为笃定不渝的奋斗使命,彰显出深厚而赤诚的人民情怀,这有利于增强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感,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继而使理论掌握群众,推动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力量。其二,从国际维度来看,习近平“初心论”成功突破“修昔底德陷阱”等国强必霸思维的羁绊,突出强调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责任担当,为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贡献中国力量,这有利于为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继而为中国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次,为改革事业规范价值导向。改革开放是我们党于历史转折之关键时刻作出的庄严历史抉择,其对于中国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无可置疑。然而,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跨入“深水区”,改革发展治理的难题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渐增多。在此时代境遇下,应按照什么样的逻辑继续谋划改革、遵循什么样的导向继续推进改革,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回答的重要时代课题。习近平“初心论”突出强调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聚焦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要,重视民生社稷,为改革事业规范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论的力量在于落地生根、化作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以统揽“四个伟大”为聚焦点和着力点,自觉将习近平“初心论”化作实现强国梦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初心和使命既有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无法回避的挑战、风险、阻力和矛盾。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抓住历史机遇的同时,勇于迎难而上,敢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P33)
伟大斗争纷繁复杂,表征于治国理政的诸多领域。当前,意识形态、改革发展、管党治党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矛盾显得尤为复杂激烈。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各类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不断净化共产党人的精神园地;在改革发展领域,要坚决同一切阻碍改革继续深化的保守思想和利益藩篱作斗争,不断克服致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在管党治党领域,要坚决同贪污腐败等各类侵蚀党的肌体健康、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顽瘴痼疾作斗争,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坚强政治保障;在国家安全方面,要坚决同各类危害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社会稳定的言行作斗争,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总之,要勇于并善于同制约党实现初心和使命的一切阻力作坚决而彻底的斗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初心和使命的根本条件。面对实现初心和使命征途中的一切内生性矛盾,党必须在带领人民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坚持“刀刃向内”,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这是党永葆先进性和强大战斗力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的领导下,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永无休止符的伟大工程,永远在路上,绝不能在中途萌生“停下来”“喘口气”和“歇歇脚”的想法,否则管党治党业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将付诸东流。
当前,管党治党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六位一体”总布局。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性地位,将“两个维护”置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理论教育之固本培元功能;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之“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继续花大力气彻底纠正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防止其回潮反弹;加强完善党内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并将之贯穿于党的建设各领域,促进其更加成熟和定型;继续对贪腐行为进行重拳出击,巩固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使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标本兼治,确保党在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性“赶考”中成功冲破“历史周期律”,给人民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批判借鉴人类在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有益成果并深深扎根当代中国社会实践而发展壮大的,是由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付出各种沉重代价而接力探索、接续奋斗所取得的根本性成就,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推动一切理论和实践工作所围绕的鲜明主题,更是我们面向未来、实现初心和使命所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葆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就在于其始终根植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沃土,不断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文化逻辑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有机契合,在持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而日臻成熟完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恪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为根本遵循,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增强战略定力、保持政治清醒,彻底廓清各类改旗易帜、封闭僵化的理论和实践迷雾,不断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新发展、新飞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性、人民性、价值性和生命力在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征程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共产主义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它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10](P48)其实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要历经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必须以社会财富充分积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本前提。作为共产主义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历经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现程度。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既不能骄矜自满、罔顾国情,做逾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事;也不能南辕北辙、改旗易帜,做同实现共产主义初心相悖离的事。
新时代“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8](P66)这是我们党对实现初心和使命、实现伟大梦想抱有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抱有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我们实现伟大梦想,就要坚定这份信心和信念。同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绝不应该被当作是仅仅停留于口头的用来“振奋人心”的口号,而应该被自觉地渗透于“日常斗争”的实践当中。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应高度警惕“后共产主义现象”,始终坚持“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有机统一。既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要厚植作为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之魂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对市场经济的驾驭和掌控能力,牢牢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