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国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91)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集体智慧结晶和最高理论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内容、理论品质、现实关照和价值意义四个层面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下中国的集中展现,对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广博、结构严谨、开放性强,充满着真理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则和观点,很好地继承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占据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高地。
1.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回应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从而把握和创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2]其包含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等等,科学把握和运用这些哲学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这一“本领”,如运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的论断,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作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新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成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运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树立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来回应和求解当代中国现实问题而得出的结论,其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思维品质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现今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要以这些方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要求,作为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
2.将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从本质上结合起来,从而坚持和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作出的理论回答很好地坚持和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中,“八个明确”是认识遵循,指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改革目标、法治目标、强军目标、外交要求、本质特征、制度优势;“十四个坚持”是实践遵循,指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奋斗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理念、各领域各方面建设要求。这些基本遵循渗透着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长期性、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重要性等的原则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在本质上结合、于深层中互动的创新成果,其有力地坚持和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现今时代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获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有力推进和深入人心的过程,坚守基本原则才能保持政治本色,贯彻基本原则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在新世纪开辟前行道路。
3.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弊病,探索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导。其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商品生产规律、商品交换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分配规律等至今仍具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建设进行经验总结,结合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等等”,[2]这些创新成果实质上是党和人民将社会主义的制度和原则与资本和市场成功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有效利用资本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结果,既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观点,也展现了中国社会在驾驭资本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现代性的创新实践,是有着中国特色、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吸纳了资本主义有益经验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迈向新阶段的理论标志。
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容体系上的科学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现实关照上的实践性,这些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学说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特殊规律,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同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同时开拓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从而很好地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捍卫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精神圣地。
1.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在科学性上实现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到中国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发展。科学性作为根本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可靠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柱。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国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思想观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等等。这些思想观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坚持历史发展动力论、无产阶级专政论等基本原理的同时,对唯物史观的民族化、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而进一步彰显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品质。
2.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人民性上实现了从“人民主体”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性作为核心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认为广大无产阶级既是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价值主体,也是推进这一革命运动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以打碎无产阶级大众身上的锁链并解放全人类为目标,为此,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史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观,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4]“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2]等等。“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对党的初心的坚守,也是对党的宗旨的践行,其生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品质。在新时代,要以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要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不断使“人民主体”思想在理论形式上有新表述,在具体内容上有新内涵,始终坚持和发展人民性这一品质。
3.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照,在实践性上实现了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拓展。实践性作为特殊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照和发展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蕴于实践性之中,通过实践性来体现和实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根据唯物史观而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共产主义者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以解放生产力,积极进行生产实践以发展生产力,这些观点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和发展并非一劳永逸、朝夕可成,而是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完善的,其本身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强烈的现实意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不仅指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全过程的发展完善。为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统筹全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且形成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总体布局,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民主政治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华文化的弘扬、民生问题的解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真正在实践中深化思想认识、推进建设伟业,从而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情怀和实践性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关照,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的一百七十余年时间里,其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实践不断深化和突破,在19 世纪、20 世纪、21世纪呈现出具有不同主题和特征的现实关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任务进行了求索和诠释,对于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世纪的发展具有内在共性,亦具有时代个性,在19 世纪和20 世纪完成了不同的使命与任务。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指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实践理路。整体看来,“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怎样推进革命实践”贯穿19 世纪、20 世纪和21 世纪,是马克思主义自始至今而未改变的使命与任务,这是由一直存在而未解决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决定的。此外,马克思主义在19 世纪、20 世纪和21 世纪的使命与任务在根本旨趣一致的同时又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进步性。其中,19世纪马克思主义完成的使命与任务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唤起了广大无产者的阶级意识,形成了领导革命实践的政党组织,取得了巴黎公社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初步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伟力。其主要理论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主要实践表现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地区范围上限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马克思主义完成的使命与任务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确立,虽然后来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其主要理论形态是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实践表现除了革命斗争还有社会主义建设,地区范围也从欧洲扩展到全球。19世纪和20世纪马克思主义完成的使命与任务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任务具有不同于19世纪、20世纪的内容和特征。在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整体向好的基本特征依然存在,同时也应看到,21世纪与19世纪、20世纪相比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安全对话等相比以往更加频繁,整个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和特点十分突出和明显;另一方面,一些世界难题层出不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整体看来,当今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激烈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共存。时代特点与政治形势共同决定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任务是要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潮以推动人类进步与共同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以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通过不断赢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以推动世界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转变。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一是其主要理论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是其实践表现由革命斗争变为合作竞争,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也大大加强;三是其现实关照超出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和致力解决世界共同难题。准确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使命与任务的内容和特征是科学认识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阐释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具力量、最有生命的思想路径,这是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独具的巨大实践成就和伟大理论创造决定的。具体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树立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新型义利观,推动国际社会朝着稳定繁荣、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其勾画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巨大成就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等重大问题,从而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任务进行了积极求索和有力阐释,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
马克思主义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和中国,为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其具有非凡的价值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继续发挥重大价值和巨大影响的理论载体与思想依靠,其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信仰内容,集中体现着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昭示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广阔天地。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不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其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影响着世界的未来走向。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科学信仰和思想武器。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成熟、力量不断壮大,先后取得了巴黎公社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诸多革命的胜利,无数劳苦大众和被压迫民族得到解放,诸多国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走向独立,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走向。当今世界处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潮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并存共处、竞争合作,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结果。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进步需要中国,中国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平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旗手,其作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思路的集中展现,内蕴的现代化诉求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的发展之路,是一种对西方启蒙现代性、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性的超越,这诠释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情怀和价值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继续在当今时代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思想依靠。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运动以来逐渐影响中国,其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铸就了中国的辉煌今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中国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被奴役和压迫的历史才开始终结,中华民族复兴的天际才露出一片曙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站立起来并富裕起来。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带领中国人民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迈进,使中华民族不断强大起来。可以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一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使命任务,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的实践动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其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使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目标更加具体,发展路线更加可行,提出了“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使国家现代化的任务重点更加突出,实践部署更加成熟,各方保障更加完善,从理论上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现实关切,是马克思主义继续在当代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的理论载体。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和中国的伟大贡献使越来越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思想理念的演进、党群关系的发展、党员队伍的壮大等都有力说明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其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强调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定“四个自信”,从根本上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这些丰富的价值信仰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而具有的巨大感召力和时代价值性,昭示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广阔天地。
整体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高地,捍卫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精神圣地,拓展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空地,昭示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广阔天地,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着眼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未来,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