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建业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2020-02-22 06:28陈昌春
语文天地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下阕人民教育出版社边关

陈昌春

宋仁宗时期,外敌入侵,战事不断。许多志士仁人虽披肝沥胆,但统治者却浑噩度日,这使得志士们慷慨激昂中忧愤叹息,吟诵出了许多千古为之垂泪、为之激励的高亢之曲。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乐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①[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北宋皇帝仁宗统治年间,一直虎视眈眈的西夏新皇帝一登基就带领本国军队进攻大宋边境地区,北宋王朝积极迎战,主战派范仲淹被任命为副总指挥,与韩琦等共同防御少数民族的侵犯,范仲淹等人远离家乡在这里坚守四年,西夏称“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②[(清)蘅塘退士:《唐诗宋词元曲》[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09:254],正是因为有了像范仲淹这样仁人志士的奉献,大宋王朝的边境地区安定了好长时间。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守边的感怀之作。词作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忧国忧民,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建业的气息充溢全篇。

词的上阕中作者以酣畅淋漓之笔描绘了边塞秋景的奇异、辽远、壮美,作者用“去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③[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构成了塞下秋来“有景观、有活动、有喜有愁、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惊有险”的奇异景色。开篇“异”字惊艳起笔,统领全景——秋已来,西风烈,大雁南飞长空壮;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号角呜咽孤城立……作者以点点勾勒的白描手法,绘制出一幅色彩分明中显高清、荒凉偏僻中见旷远的边塞图。结句中的“闭”字则干脆落笔,淋漓尽致显现出在斜阳西下,烟雾弥漫的千山万壑之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边塞孤城外战场上传来的鼓声、号声、呐喊声、撕杀声……这些声音在千里屏障的群山之间,在落日余晖中一直传到今天。

“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托物言志以鸟写人,边关壮士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发出大雁尚可回归,将士却难还故乡的感叹,边境战事的吃紧使得将士们日日惊心,时时警戒,天天思家!心怀天下、献身报国的壮志产生激烈的冲撞,动人心,泣鬼神,震山河!即使这样,大漠上空的边声依然如旧,长烟落日的环境依然森严,孤城深闭中将士的警戒一直凛然。但边地的苦寒永不能掩藏作者的豪迈气概,思乡的浓烈永不能抹杀诗人苍凉中的悲壮与激昂!

词的下阕转入思乡抒情。作者以一文人之身份担负起防守边关的重任,天长日久,思亲念家忆旧之情怀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词中的“家万里”与“酒一杯”于对比鲜明中又极富内涵,想一想这样的一杯浊酒如何能销除“万里之远悲秋却常做异地之客”的思归之愁呢?其结果只能是举杯消愁、望雁寄愁、对月叹愁却愁上加愁。细读下阕会发现将士们不能归去的原因是“ 燕然未勒归无计”!④[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这一句尽显作者无奈、忧愁,但还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多样心情——不沉缅于思乡之愁,不颓唐于荒凉边塞,哪怕“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也要“去留肝胆两昆仑”。为国战为民守与思乡思亲的矛盾又统一的情感同行,舍小我顾大家的国重民贵的精神并存,坚韧的卫国毅力慷慨激昂!纯挚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

第一,作者借助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和边塞特有的景物描写,抒写了守边将士所处的自然与战争双重恶劣环境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体验、感悟和情怀。涵泳品味中我们可以清楚明白这“白发”“征夫泪”早已融进了所有戍边将士的心!将士们期待的国家安宁,追求的建功立业,渴盼的早日归家等复杂的情感入文、入情、入理、入心,从而使全词显得既苍凉悲壮,又慷慨哀婉,感人至深,读来有一种凛凛之气!这恐怕也正是静安先生称赞的理由吧!

第二,词的上阕虽句句写景,却字字有情;下阕虽句句抒情,但字字绘景。上阕中作者在描写边塞景色时,用“异”“无留意”“连”“起”“孤城闭”等词语⑤[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把自己在巡视防守中的见闻感受同边塞地区别样的风景、单一的生活、紧张的战事融合在一起。既写出了北方秋天边塞地区的异常风景,突出了边塞无尽的苍茫辽远,又传递出边关将士难心言明的情结。从而以简单的语言文字勾画出了一幅辽阔、悲郁、苍凉而又戒备森严的戍边图景。词的下阕,虽情感浓郁,但“浊酒”“燕然未勒”何尝不是一种有情之景,至于“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白发征夫泪”⑥[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则更是通过艺术手段实现了“情中寓景,景中有情”的妙合无垠、妙手偶得的别样境界,这样一来“戍边、穷秋、思乡、孤悲”等复杂的情绪就自然而然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羌笛悠悠、乡愁绵绵、壮志扬扬的艺术境界。

第三,这首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的边塞词在表现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与英雄气概中,也似乎传达出作者等主战派对北宋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意,这直接决定全词的基本格调是低沉的,但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而且也并非作者的主观意愿,却是由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决定的。作者所处时代虽表面上全国内外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者”,北方边境的威胁日益加重。然而敌国外患,丝毫没有改变这个王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无奈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范仲淹的建功立业之情、报国之志的实现自然是“难于上青天”的,他到达边关后,虽然坚持不懈地精选将卒,增设城堡,联络招抚少数民族,然而就这样他也不可能“射天狼”,实现“燕然未勒”与“封狼居胥”的不朽功勋,特别是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封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从未放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迈气慨从未丢掉,所以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扼腕叹息意志消沉之作,它真实地表现了边关将士虽思念故乡,但国家至上的认识却不减半分,更愿意表现“身在家乡地,心老西夏关”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词中的壮士将军,不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贴切的自然写照吗?兼具“取义成仁”的爱国激情与“家国天下”的浓重乡思让本词在宋词中别有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本词“……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其他气象已不逮矣。”⑦[王国维:《人间词话》[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125],透过词中浓浓的思乡之愁,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作者那种“燕然未勒”的豪情!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秋思》以不一样的手法传递出了边关将士身孤而心不悲,力薄而思建业的可贵精神,唱响了边塞之曲中的最强音,在北宋柔婉艳绮词风风靡词坛的大态势下,能够出现这样格调高昂、词风宏伟、气势磅礴的作品,可以说是不可多得,它也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并以独出心裁的构思与高远情怀显示出范仲淹实际上是苏辛豪放词的领跑者。

猜你喜欢
下阕人民教育出版社边关
思念的五月
边关战歌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边关月(独唱)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边关巡逻路
半阙词
倚着车窗歌唱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