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存货管理研究综述

2020-02-22 05:21:33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存货库存供应商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赵 敏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针对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提出供应链下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模型,优化存货管理模式。

基于供应的不确定性角度,Anupindi,Akella(1993)研究一个购买商和两个供应商构成的供应链最优订货策略。研究根据不确定性的差别提出三种模型,提出库存水平超过上限,购买商不订货;库存水平处在上下限之间,向一个供应商订货;库存水平低于下限,向两个供应商订货的结论。

基于时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角度,Alev Taskin Gumus et al(2009)认为多层级供应链中时间的随机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存货成本,研究通过建立确定性(TG-D)模型和随机(TG-S)模型,运用神经模糊计算确定确定性需求、交货提前期、加速成本变量及其他变量,组织网络和总供应链成本计算确定变量因素的激励部分,结果评估等手段建立三层级存货管理框架。

基于市场需求和存货成本的不确定性角度,Giannoccaro et al(2003)指出,在供应链中单一阶段作出的最佳存货管理决策,可能会对其他阶段的利益造成损害,影响整个供应链下的企业整体利益。因此,该研究从市场需求、存货成本的变动性和供应链各阶段的紧密整合两方面提出了N阶段模型存货控制模型。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角度,Narendra Agrawal,Stephen A.Smith (2013)指出,顾客多变性、差异性给存货管理带来挑战。研究从零售链多样化需求的角度,建立动态随机模型,确定总订货量和各个时期不同商店最优的库存分配水平。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供应链存货管理的意义、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从供应链存货管理意义的研究角度看,马云霞(2012)研究认为,供应链存货管理属于动态管理模式,其优势在于处理信息的高效性:企业决策者可通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明晰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库存对策,实现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的提高。冯晓威(2015)指出,存货的动态管理以物流与信息流同步为基础,有利于掌控企业存货流转的真实状况,防范经营风险;有利于解决信息流传递滞后的物流问题,准确判断市场趋势,提高企业决策水平。牛颖(2012)提到,供应链库存管理可减弱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保持整个供应链机制达到平衡的状态,维持正常运行。谢小丹(2011)认为,供应链存货管理有利于链上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可通过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实现供应链整体经营能力提升。

从供应链存货管理模式的研究角度看,按供应链下存货管理的实质和管理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管理模式:1、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周杨(2014)研究认为,VMI是在沟通协调基础上,将库存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交托供应商,供应商与其下游节点企业合作的库存管理方式。魏炜(2005)提到,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用户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不及策略;双方协商的目标框架随市场变化而变化,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改。魏宝红(2015)提到,VMI的关键是库存状态公开化,只有销售商库存状态公开,供应商才能了解市场需求并进行相应调整。2、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魏炜(2005)指出,JMI是基于协调中心,对供应链局部优化控制的联邦式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均为库存管理者。通过保持供应链相邻节点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预测的一致性,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魏宝红(2015)指出,JMI是基于协调中心,对供应链局部优化控制的联邦式库存管理模式,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均为库存管理者。3、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模式(CPFR)。魏炜(2005)指出,CPFR应用一系列处理和技术模型,为整个供应链提供全覆盖的合作工程。马云霞(2012)研究表明,CPFR是涵盖买卖双方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物流管理的综合管理计划。消费企业、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计划、预测及补充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量,减少产品成本。牛颖(2012)提到,CPFR具有协作性、同步性,是VMI和JMI基础上的优化升级模式。其优点在于能对供应链异常迅速反应并采取措施,能定向、定量消除链上部分约束。4、多级库存控制模式。闫秀峰(2010)研究认为,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在单击库存控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供应链资源的整体优化。魏炜(2005)提到,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控制需要考虑库存优化目标、边界、效率等问题。具有非中心化(分布式)和中心化(集中式)两种库存控制策略。蔡桂金(2015)指出,中心化库存管理策略以链上核心节点企业为中心,构建数据中心管理体系。非中心化库存管理策略将成本控制作为各节点企业管理的重心。

从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视角看,1、供应链战略与规划问题。王平(2012)研究认为,目前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未体现供应链的整体观念,存在组织障碍,缺乏合作与协调性。马云霞(2012)指出,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供应商库存、制造企业库存、分销商库存和零售终端库存,系统协作复杂。谢小丹(2011)提到,各节点企业有着独立的使命和经营目标,其目标与供应链目标不相关,甚至相互冲突,致使节点企业各自为政。2、供应链的运作问题。卢海清 (2015)指出,供应商生产系统发生故障或货物运输延迟,会导致供应链前期的不确定和订货批量的不确定。周鲁(2011)研究认为,生产者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制造商本身的生产系统的不确定性、计划执行的偏差、生产环境的变化等,会造成下游企业库存成本的增加。王平(2012)研究表明,顾客购买力的波动以及对产品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使得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供应链面临压货或缺货状态。魏宝红(2015)指出,由于产品的过程设计未考虑供应链结构的适用性,会使得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成本效益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抵消。3、信息传递与共享问题。马云霞(2012)研究认为,企业库存数据依据自身生产需求决定,其建立的各自有效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阻碍了链上企业相互共享信息数据。卢海清(2015)指出,链上企业倾向于封锁企业信息,设置沟通障碍,造成分享的供求信息失真;企业间缺乏信任,质疑双发信息的有效性、可信性,影响企业对存货预测的准确度。王平(2012)认为,供应链企业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各阶段需求纯粹依赖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4、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考评机制问题。魏炜(2005)指出,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仍显不足。链上企业不仅库存管理绩效评价尺度不同,使用的指标也缺乏整体考虑。马云霞(2012)研究认为,供应链库存管理未实现其效益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对链上企业的贡献程度无法评价。没有数据化考核的付出无法得到适当的补偿,使得链上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

从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对策研究视角看,1、树立供应链整体观念,王平(2012);王为民(2005)研究认为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信任,克服组织障碍,建立共赢关系。李凌杰(2014)研究指出,不同的供应链成员要有大局观意识,要有双赢的理念让不同的企业成员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及使用。徐冰(2014)指出建立库存合作的思想。基于相互信任和企业双赢的理念,并致力于长期的发展。2、信息共享,一体化传递,朱云(2015)指出企业要有自己专门的信息体系,建立企业的内部网络。王为民(2005)认为,对信息系统定义、设计和实施建立连续的实验、检验方法,供应商和用户业务之间的计划信息的实时集成和可视性。周鲁(2011),提到通过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张明燕(2014)提到要有效地实现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逐渐消除牛鞭效应。3、应用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董鹏、薛建谱、庞晓琛、丁文捷(2015),提到对库存物资进行科学分类,利用库存分类管理方法,实施对库存物资的 ABC 分类管理。武占军(2014)指出运用ABC 分类法改进库存管理方法要严格的审核供应商的订单信息,尤其要注意的就是要剔除不正确的信,以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的最小化。王芳(2006)指出优选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建设信用体系,建立产业链下的准时供应制度。林兴华、詹圣泽(2014)认为企业优化调控科学的方法有研发技术方面,实施零组件通用化。采购供应方面,建立物料预警机制,提高库存周转率。生产控制方面,实施生产过程合理化和在制品库存管控策略。企业运营层面,创新存货管理制度,增强市场应变力。李丽(2012)提出,建立合理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各项规定,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各项存货规则。李凌杰(2014)指出,需要企业将其供应链的发展模式控制为一个扁平控制形式,简化信息或货品从供应链到达顾客的流程,通过境界链条中的节点来优化结构。4、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考核激励体系。林兴华、詹圣泽(2014)提出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考核激励体系。卢海清(2015)认为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库存绩效评估机制,对供应链库存管理做出合理的绩效评估,并能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对供应链库存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徐森林,谢武(2012)提出,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就必须要求其各个节点成员间之间要相互协调合作,明确各个节点企业的目标和责任。

三、研究述评

目前,学者们主要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意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优化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建模方式,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探索,进行实证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供应链库存管理实证研究多从宏观问题入手,再建立模型后进行仿真检验,模型将现实抽象画,未能针对具体行业提出行之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对策。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对于供应链下库存管理研究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开始探索多级库存管理模式,但仍未掌握该模式的技术支持手段,对深层次供应链库存系统研究较少。第二,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供应链库存管理实证研究多从宏观问题入手,再建立模型后进行仿真检验,模型将现实抽象画,未能针对具体行业提出行之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对策。

猜你喜欢
存货库存供应商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福建轻纺(2017年12期)2017-04-10 12:56:32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3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多源采购的库存控制方法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