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一
(1.武汉大学 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立足于文化固有属性以及文化经济学的视角,文创驱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融合性使文创与旅游视觉形象的结合成为可能,美化性使得文创在应用于视觉形象构建之后能够提升其附加值,多样化使得城市能够基于文化创意设计出多元视觉形象模式,社会性使得文创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推动旅游生产与消费的进行,个性化使得旅游视觉形象具备与其他城市形象相区别的独特性,创造性则为文创应用于旅游视觉形象构建提供可能。城市的文化要素主要取决于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元素,而文化创意则能够使元素得以扩展为无尽的发展动力。文创旅游在视觉形象构建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它能够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要素的整合,使得两者的发展更为顺畅与灵活。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构建中重视文化创意的推动力,它使得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所产生的后续效力更加持久而强大。
从定义上来说文创旅游是指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结构。在当前创造性得到大力推崇的时代,利用文化的特有属性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能够催生更多的新生产业。文创利用无尽的智慧资源与文化精神财富,产生大量的物质财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有的文化,而文化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灵魂,因此文创旅游是文化创意与旅游深度结合的体验。文创旅游转变了以往旅游资源同质化的倾向,它更强调受众在旅游过程中参与到当地的文化体验之中,用智慧去吸引消费者的视线,通过打造多元旅游项目使得地域旅游资源得以有效发挥,并推动城市文化的进一步生成。
地域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特有的地域视觉形象来使受众产生独特的记忆点,这是因为视觉是我们接收外部信息最重要的来源,相对于嗅觉来说,视觉是我们认识一所城市更重要的判断方式。城市旅游环境中所有一切能够被我们视觉所捕捉到的存在就属于城市旅游视觉形象。地域视觉形象的构建目的在于使城市的旅游产业能够以更系统的模式运转,使城市形象能够以独特的气质在受众间传播。地域旅游视觉形象通过图形、色彩、文字、动画等要素,并借助不同的传播途径,使城市名片得以输出,使得地域在旅游产业的竞争中聚焦更多旅游者的视线,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所谓符号化塑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文创旅游与城市视觉形象的符号能指,其二则是所指。从比喻学的角度来说,前者可以指代本体,后者可以指代为喻体。从符号化塑造来看,文创旅游与城市视觉形象的结合是具象形象与创新文化的结合,这也正是它的本体所在。而从喻体来看则表示为隐性精神[1]。譬如城市历史、工业、风俗等多元文化的融合最终将在旅游业中形成独特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必定由某种符号表示,从而来使地域旅游视觉形象具备符号形式。譬如将曹雪芹、李大钊等历史名人通过文化创意进行符号化塑造,并融入城市视觉形象之中,就正是一种塑造方式,它能够实现文化创意与城市视觉形象的有机结合,将具象或抽象的文化通过创意的手段在视觉形象中表现出来。
在探讨文化创意旅游驱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构建的作用机制时,主要从文化本身的特性出发,基于六个方面来探讨文创旅游在驱动视觉形象构建中的六种动力。文化创意的创造性以及融合性是其最显性的特征,也是驱动地域视觉形象构建最基本、最强大的助力,与其他四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文化创意并不能单独地体现出来,它需要载体加以依托,帮助它与其他领域更有效的融合。在城市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之中,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文化创意是文化与科技、服务等融合的结果,能够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发挥强大的创造力。当文化创意与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相融合时便生成了数字内容产业,当文化创意与传统杂技相融合时,便产生了创意艺术表演产业,当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时则能够衍生智慧旅游、网络视频等新型产业。如果文化创意在与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视觉形象的设计特色鲜明,将能够使得两者的融合结果更为强大,也必然能够推动城市旅游的转型升级。
此外,在文化创意所创造的价值上,当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时,不仅能够为原本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旅游产业注入文化要素,还能使其旅游经济价值更为稳固。原本城市的旅游经济价值是普遍存在于其他城市的旅游属性之中的,但当独具个性的文化创意要素汇入后,旅游经济价值则也具备了独特性,甚至还能够在其原本具备的经济性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效力,这正是文化创意的美化机制在与融合机制共同发挥作用下的结果。
一般来说文化能够美化事物,给人带来积极的审美情趣,从感官以及精神上洗涤受众对美的情趣。像音乐、美术、舞蹈等都是文化的美的表现,建筑、工业同样如此,它们的作品必定存在美的内涵与价值。虽然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低俗的文化现象,但我们将文化创意应用到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中要运用的是具有美化作用的文化,这使得文化能够在创意的手段下与旅游实现更为完美的结合,从而使旅游视觉形象的附加值更高。
文化创意的美化机制既包括表露于人前的作用,又包括深藏于事物肌理深处的作用。显性的美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与环境设计等的融合之中,这使得城市的空间、地标等更具高级美学价值,而后者的美化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与建筑设计的深层意蕴之中,需要受众发挥审美情趣仔细品味才能得知。文化创意凭借文化的美化机制使得旅游视觉形象更具美学与象征价值,对于城市旅游文化形象以及社会形象来说意义重大,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目光,还能够增强当地居民对城市旅游价值的认同感。在一些不具备旅游特色资源的城市和地域,文化的美化机制则更为突出,可以通过“讲故事”等艺术手法赋予当地的旅游资源更高级的美,使得它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构建中能够塑造更特色的形象与更高的知名度[1]。
譬如,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在文化创意的手段下打造城市“光”的旅游形象,使得光成了当地的旅游特色文化,在借助文化创意的美化功能的作用下使得当地原本以漫漫黑夜为主的地理资源转变为能够提升旅游附加值的特色旅游资源,构建出独特的旅游视觉形象并大力地提升了其附加值。黑白两个季节原本给当地的居民带来精神与身体上的无尽困扰,但文化创意的引入使得“光之力”得以成为特色,“光之力”灯光节活动不仅使得该城市与其他地域的交流合作更为密切,而且使得光更为该城市的独特旅游地标。文化是旅游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精髓,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如果文化不能发挥其美的作用,那么它将缺失灵魂,而文化所具备的美学价值则能够更好地赋予旅游资源强大的发展动力。
文化具备多样化的内涵,这使得文化创意在应用到视觉形象的构建中能够发挥多元效果,这种效果使得城市的文化基础更为丰富。文化本身是极具包容性的,它能够接纳不同的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这使得文化创意的形成更为可能。文化创意的多样化机制正是旅游视觉形象得以有效构建的基础,视觉形象的构建需要新思维与新方法,而多样性则正是它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对于视觉形象来说如果其没有多样化的元素作为创作的根基,那么它在旅游元素的提取上将不能选择更能突显其地域特色的要素。除此之外,文创旅游的多样化机制能够使城市的文化更加多元,这对于文化本身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文化创意的多样化机制使得地域旅游视觉形象在构建之中能够充分实现不同领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每一种潜在的可能性都得到实现的基础,设计师能够以更充沛的活力与思维将文化转变为构建旅游形象的方案与元素。此外文创的多样性与融合性能够共同推动旅游产业的多元模式的生成,从而使得地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更为顺畅,使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生成具备更多可能性[3]。譬如“设计之都”神户市其地域旅游视觉形象就不仅定位于时尚,更是拓展到休闲度假、创意等多元模式。而像东京、伦敦等都市则充分地发挥了文化创意的多样性与融合性,使得文化创意能够应用到不同的产业之中,创造出多元化的文创旅游产业。这不仅能够推动城市旅游视觉形象的多元模式生成,更能够增加城市的文化基础,这正是一个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城市文化同样具备社会化属性,正是因为文化是社会现象,从而使得其内在本质中能够通过社会化机制发挥效用。以艺术和科学两类文化为例,首先究竟如何确定艺术或科学的主题是由现实生活所决定的,其次艺术或科学的实现需要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完成,再次艺术或科学的传播同样需要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形成统一的理解与认同感,此外艺术或科学的消费同样在社会中进行。总的来说,文化是具备社会属性的,这种社会化属性能够推动产业的生产与消费,因此当文化创意应用到城市旅游视觉形象之中时,它能够凭借社会化的内在肌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参与到旅游的发展之中,形成复杂的层次网络[4],从而引导从推动旅游业的运转,使得当地居民在旅游产业中的参与积极性更高,能给旅游者带来极佳的城市旅游环境享受。并且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当整个城市为旅游产业而服务时,必定要为了构建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而加大对环境以及基础设计的建设力度,这对于城市的居住环境来说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文创旅游能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强大的扶持力度,对于整个城市的业态来说意义重大。
文化创意需要将不同的产业进行融合并再次创造,因此需要跨越不同的边界线来实现跨域的交流与合作,而文化的社会化机制能够为其融合提供渠道与平台。完整的社会化机制能够使得文化创意得以顺畅运转,落地生根,当其利用到旅游视觉形象构建之中,则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纽约是典型的代表,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纽约的社会网络十分健全,特别在文化领域各种创意人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使得纽约文化创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反映在经济层面则是推动了生产与消费的进行,使得文化创意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具备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文化属性较为鲜明的城市,譬如神户、南都等,它们在旅游业的发展上也能够充分的调动文化创意的社会化属性,使社会各方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旅游业的生产与消费之中。神户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开展了大量的体验互动文化活动。南都则充分发挥了人民的创造性,由政府出资收集民间的文创项目,使得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之中。此外,南都的文化项目所形成特色“艾罗模式”又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旅游视觉形象的形成。地域旅游文化所具备的社会属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生产与消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在文化借助社会属性应用到视觉形象构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地域居民的生活方式得以向旅游休闲活动延伸,更是凭借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消费而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此外在一些城市中,文化创意凭借其社会化属性应用到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构建中,从而使得旅游业的生产与消费更为繁荣,推动了就业率的上升,文创与旅游领域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并且由于文化与旅游行业的环境更为优质,使得工作者的满足感更为强烈。
文化或城市规划类的专家都在强调地域与文化形成之间的独特联系,不论哪个城市只要有人类的聚集,都会形成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文化,从而使其与不同的地域区分开来。譬如纽约、东京、巴黎等世界著名城市,它们的独特城市文化正是城市旅游视觉形象构建的原生动力,城市文化的个性化使得其能够构建出具备高度竞争力的旅游形象。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是难以复制的,即便被复制也难以发挥原有的效果。城市的个性化与典型文化譬如非遗、地方风俗、传统习惯等使得城市的魅力十分显著,避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陷入同质化境遇。个性化的城市文化能够吸引旅游者的目光,使城市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更为强大,帮助城市旅游产品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记忆点,推动城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城市文化能够突显城市特有的精神,这一精神同样反映在旅游业中。譬如洛杉矶的旅游业主要定位于后中产阶级,它借助当地特有的阳光、海浪、棕榈树来构建轻松的旅游视觉形象,反映出洛杉矶如梦如幻、随意自然的地域色彩;而巴黎的旅游形象则给受众精致、奢华的感官,它通过巴洛克时代的优良技术与奢华艺术、典雅文化构建了当地个性化的旅游视觉形象。地域旅游文化的个性化越明显,它应用当视觉形象设计中所产生的效应也将更为显著,甚至可以使城市凭借“地点垄断力量”使消费者产生忠诚感,在再一次遇到相关视觉形象时将首先产生对该城市的记忆点[5]。
人类最具表现力的行为正是创造性,文化同样可以发挥创造性,它所生成的结果譬如艺术、建筑、美术、音乐等所蕴含的创新价值是无穷的。文化所具备的创新价值与旅游经济价值可以在文化创意的手段中实现整合,文化所特有的美学、精神、象征等价值能够在文创的辅助下激发旅游的产业创新,通过与科技、服务等各领域的融合使旅游同时具备文化与经济价值,从而为城市的旅游经济与城市文化提供源泉,同时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提供辅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文化在文创手段下与旅游相结合,从而助推城市形成新业态、新体系、新产业[6]。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同样也可能因为其约束性与传统性而制约城市或区域旅游的创新,从而导致在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上落入窠臼。
城市的文化创意旅游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地域的内在文化精神,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正是这些文化才使城市拥有了区别其他地域的要素。世界上知名度高的城市都必定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转化为地域特色旅游文化,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或某一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汇集、积聚的资源。地域中特色文化能够成为旅游的资源依托,当它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时便更能发挥巨大的创造力[7]。地域文创旅游资源体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之中,主要可以从自然、人文、历史、民俗、建筑、饮食等六个方面来剖析其特色,最后提炼出最能集中反映地域旅游特色的资源,将其与文化创意相结合。
自然方面主要可以从地域的地理环境进行资源提取;人文方面则基于人类活动提炼能集中反映当地人生活与发展的要素;历史方面则可以提取代表性文物或故事等;民俗方面则可以从传统节日或地域服装等入手;饮食方面则从特色美食或闻名菜肴中提取元素。通过六个方面提取旅游特色,进而借助文化创意手段使当地的旅游资源能够集中反映当地的城市文化,譬如城市性格、生活态度、处世方式等,才能更好地为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提供特色资源。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其地域文创旅游资源是各异的,因此需要提取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本地域最具特色的文创旅游资源,才能避免在旅游形成的构建中出现同质化问题。选取地域文化旅游资源是实现文创旅游应用于地域视觉形象设计的基础性环节,如果这一环节中不能有效地发挥文创旅游的个性化特色,那么在后期的符号提取中将很难实现创造性。
1.具象形象与理性思维的碰撞
所谓具象形象主要是指将地域旅游要素转换为客观存在的物体,譬如文化元素中特色的图形以及图案;典型建筑纹样;地域信仰符号等,都可以借助文化创意实现对文化符号的具象提取[8]。譬如以保定为例,当地盛行的府衙建筑纹样就可以应当到文创与视觉形象的结合之中。此外,保定的地道战元素、狼牙山形象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极具特色,将其以视觉元素符号提取出来识别性较高。当地独特的长信宫灯墓葬元素、定瓷等工艺元素都能够以视觉元素符号提取出来。因此从保定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具象形象的提取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独特性,才能使得两者的结合意义更为深重。事实上不仅是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并且精神等隐性要素都能够通过符号化塑造为具象形象,因此在提取地域旅游视觉元素符号的过程中要整合各方面的要素,确保能够选取出最特色的资源。
在地域旅游视觉元素符号提取之后,仅仅具备感性上的认识是不够的,设计师需要以理性的思维对具象符号进行合理取舍。具象形象可以通过特定的造型、鲜明的色彩以及象征性语言来表达深层语义,在视觉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现如今,全域旅游概念盛行,旅游区在地域视觉形象的设计上投入了较大心思以吸引客流量。以银川永宁县的地域旅游视觉形象为例,它通过水墨手法来表达永宁特有的山水意蕴。将回乡文化园、黄河大桥等壮丽风情汇聚一堂,展现了永宁生动别致的视觉形象。山东日照在地域视觉形象的设计上则结合了中国的毛笔书法,以“日”为创作源泉借此表达日照的太阳文化,英文书法则融合了当地特色的温泉、银杏、绿茶、日出等文化要素,使受众能够在有限的视觉形象设计中感知到日照无限的美,形象简洁而内涵深厚。总的来说,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规划中,可以提取旅游地的文化要素,以文化创意表达地域旅游故事,将故事应用到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之中。
2.传统色彩与个性创意的叠加
在人类对色彩与情感的认知过程中,逐渐将两个事物进行了关联,认为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的色彩将表达不同意义,流露出不同个体或民族情感[9]。一般来说色彩所表达的情感与地域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因而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设计中可以通过挖掘地域文化中的表征色彩,并科学交融不同色彩,以艺术手段表达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情感特性。一个地域所使用的色彩,会通过旅游标识或地标建筑等给予受众别样的情感体验。譬如当受众初到某一城市,对于该地域的旅游标识,他会被色彩吸走第一观感,进而对该地域的旅游文化展开联想。不同地域的色彩给受众的情感体验是不一致的,譬如江南由于其蒙蒙烟雨而形成蓝绿色基调,而北京则给人庄严大气的红色体验。因此可以发现一座城市会形成其特有的城市色彩,这对于旅游视觉形象来说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色彩选择参考。
然而,对地域文化所蕴藏的色彩进行提取仅是进行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的策略之一,而将个性创意进行叠加则能够更创造出完美的色彩情感视觉。以嘉兴旅游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色彩为例,从大众普遍印象来说,我们记忆中的嘉兴应当是恬淡的清丽城市,但其在旅游标识设计中选择以大红色渲染南湖上的那座小船,则与其城市原本所固有的城市色彩相异,突破受众想象从而抓住受众视线,引发对嘉兴旅游环境的全新想象。因而,在当前追求审美个性化与差异性的社会来说,不仅需要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构建中提取城市本有的色彩,更需要设计者赋予其个性创意。譬如贵州邑沙苗族部落视觉形象设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偏远,当地仍然以原始劳作为主,以太阳神为尊,充斥着传统而原始的气息。而当地在视觉形象设计上则通过提取当地典型的狩猎元素、太阳神等,并以当地最常见的土黄色为色彩制作,同时通过个性设计赋予利用后期设计功能,使具象造型更为突出,给人浑然天成而又显眼的感受。
3.地域材质与现代科技的对话
在设计地域旅游视觉形象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二维或三维的图形或动画对视觉形象进行表现。传统的纸媒能够使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更为质感,而网络媒体则更能体现地域旅游特征。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接触材质中,关联度最大的在于旅游区的导览系统,因此在导览系统的设计使可以创造性地将传统材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地域独特文化特质,并提取地域中特色文化元素以应当到设计之中,才能避免各个地域设计的同质性[10]。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有的材质,譬如云南的大理石。不同的材质能够为旅游导览设计注入不同的感染力,使地域视觉形象的设计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情更为融洽。
多数地域材质在设计中不能直接应用,这需要现代科技加以辅助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发挥效用。在旅游导览设计中不仅仅需要选择恰当的材质,还有文字、图案等信息也将使影响受众的识别。借助现代科技从地域环境中提取特色的材质,从而使地域视觉形象设计更为自然的事例较多。譬如安徽的徽城镇,此处渔梁坝老街的导览设计中,正是利用了当地特色青石板,使导览与周边环境的贴合度更强,在青石板上摹刻“鱼”的形状,使导览设计更为自然,在古老中透露出淳朴之美。地域材质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能够使地域旅游视觉形象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最突显地域特色的形式呈现在受众视觉中。特别是当地域旅游视觉形象应用到线下时,地域材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优秀的地域旅游视觉形象不能在特色材质上呈现,其效用将大打折扣。
1.多样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
(1)直观绘制法。此种表现手法主要突显具象事物的现实特征,将其转为二维平面从而进行设计。在绘制之中需要发挥创造者的思维创新性与创作理性,选择更适合视觉形象的表现手法,譬如线描、水墨、大笔触等都能应当到直观绘制法之中。不同的设计定位以及不同的视觉表现对象,产生的效果是多样化的。此外在绘制过程中为了突显某一特征可以通过适当的取舍使视觉形象的特色更为明显。譬如安徽歙县雄村,这里人才辈出,荟集县中,风景优美,它所设计的视觉形象就是通过直观绘制法所表现的,使得村落原本的特色被留存,同时又充满了艺术气息。
(2)摄影摄像法。主要是借助摄影机等外部设备对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进行拍摄创造的过程。摄影摄像是对地域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记录,并借助摄影摄像手法进行后期艺术处理,从而使受众能够在感官上最真实的感知到当地的旅游要素,从而激发受众兴趣与共鸣[11]。在后期处理上可以根据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传播渠道进行多样化设计,尤其当视觉形象上传到旅游官网或者软件时,很有时候单一的图形或者文字并不能清晰完整的表达地域旅游特色,这时摄影摄像法便能够使受众在直观感觉上形成对旅游地的印象,同时借助留白的艺术手法使受众产生联想与想象的感觉。大多数设计者在借助摄影摄像法构建地域旅游视觉形象时会充分利用裁剪、远景、近景等方式,使视觉形象的意蕴更为深厚,从而增加受众的兴趣。
(3)概括抽象法。本文主要是指通过将具象事物以抽象概括的手法来表达深层情感与意蕴。概括抽象法能够在图像、颜色、文化等要素的辅助之下达到形不似而神似的效果,主要通过受众的联想与意会能力来使他们对于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理解更为有趣。譬如海南五指山市在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中,绘制了三条抽象的宽线条,从内涵上来说它既指五指山,又可以代表海南的三条江河。而山东沂蒙的旅游标志设计也是通过抽象的图案对地名进行了表达同时也隐喻着沂蒙山的形象。因此可以看出概括抽象法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标志或者地名的提取、抽象、概括而形成地域旅游视觉形象。
2.统一的地域旅游形象调性
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中应当基于地域旅游特征,从而保证在视觉形象构建中地域旅游风貌与旅游形象的协调与统一,通过着重强调旅游区域的关键要点,使受众对旅游视觉形象的感知更为深刻,扩大地域旅游形象感染力。譬如从嘉兴设计的旅游视觉形象设计中,它所构建的“心游嘉兴”标识图通过在设计代表中国共产党历史性时刻的船,并且巧妙地将图形转换为笑脸,使得地域旅游标识的延展性得到更好发挥,对于地域旅游形象来说构建了统一的调性。
此外,地域旅游形象调性要求在设计整体视觉形象与局部视觉形象时,要保证两者的风格一致,对其标识以及导览设计等要求统一。如果在单独使用时可以有效地发挥局部视觉形象的特色与创造性,但当需要体现整体面貌时就需要制定规范使用标准。并且,在进行旅游地域的视觉形象宣传时要谨慎使用,避免受众由于在同一时间段内多次见到旅游标识而感到审美疲劳[12]。在地域旅游宣传中适当的打造出地域特色视觉形象,能够使受众对该地域形成独特认知,引导受众在某一时刻由于独特的记忆点而唤醒他们对该地域旅游的情怀。这不仅有利于该地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宣传。
文创驱动地域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融合性使文创与旅游视觉形象的结合成为可能,美化性使得文创在应用于视觉形象构建之后能够提升其附加值,多样化使得城市能够基于文化创意设计出多元视觉形象模式,社会性使得文创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推动旅游生产与消费的进行,个性化使得旅游视觉形象具备与其他城市形象相区别的独特性,创造性则为文创应用于旅游视觉形象构建提供可能。可以从自然、人文、历史、民俗、建筑、饮食等六个方面来剖析地域文创旅游资源特色,最后提炼出最能集中反映地域旅游特色的资源,将其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在地域旅游视觉元素符号提取之后,设计师需要以理性的思维,通过特定的造型、鲜明的色彩以及象征性语言对具象符号进行合理取舍。通过挖掘地域文化中的表征色彩,并科学交融不同色彩,以艺术手段表达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情感特性,会通过旅游标识或地标建筑等给予受众别样的情感体验。使用特色材质为旅游导览设计注入不同的感染力,使地域视觉形象的设计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情更为融洽。以多样的视觉形象表现手法和统一的地域旅游形象调性,使受众对该地域形成独特认知,唤醒他们对该地域旅游的情怀,有利于地域旅游视觉形象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