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尹永全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发生改变,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式不断涌现,受众用户也不再是单纯的“看客”。目前,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相继挂牌运行,县级融媒中心应树立用户思维,抓住受众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吸引更多的“看客”,不断巩固壮大基层舆论阵地。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县级融媒体是基层新闻舆论引导、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基层群众也就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大的目标用户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基层群众用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用户思维,在探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打造权威发声窗口,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首先,要摒弃固有思维,更新观念。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用户的信息需求,我们需要改变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探索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新传播模式,把传播触角延伸到寻常百姓家。
其次,要树立用户思维,组织策划。作为基层用户,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在于这条信息对我的生活工作关系是否紧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县级融媒体产品的采集、生产、传播过程,不管是在新闻信息的编排上,还是在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上,都要以基层群众为中心去组织策划,了解基层用户兴趣、偏好、需求是什么。牢固树立用户思维,才能进一步通过媒体融合打通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取得基层群众的认同,获取更多的基层用户。
再次,要关注用户反馈,提升服务。如今,新媒体时代“互动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让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参与和实时沟通成为可能。县级融媒体提升服务,就需要去倾听用户的声音,关注用户的反馈。要利用好“两微一端”的留言互动功能,在基层群众的参与和反馈中不断改进。一方面利用用户的反馈,掌握用户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制作更精准优质的内容,“把基层百姓所需所盼与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对接起来”报道相关资讯;另一方面,结合用户的留言,通过巧妙的沟通时机,运用互联网的沟通方法,接近与受众用户的距离,将融媒体平台与用户受众紧密联系起来,做好用户的维系,在基层群众与融媒体中心间构建起更为亲切的新型传播关系。
最后,拓展传播渠道,满足受众需求。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再受时空和传播方式的限制,广大基层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趋向多元,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为便捷,触手可及。融媒体产品要想“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能只是做形式上的融合,将传统媒体信息进行简单复制粘贴“上网”,忽略用户的体验。而是要紧密结合受众用户对信息的差异化需求和媒体平台特点,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平台推出融媒体产品,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传播面的广覆盖。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战略工程,县级融媒体建设得好不好、传播的信息和提供的服务是否对基层群众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换句话说,我们融媒体产品传播的信息和提供的服务能否得到基层用户的肯定,就要看基层群众喜不喜欢。显然,如果我们不关注用户的需求,用户自然也不会关注我们,从而造成用户流失。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抓住受众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作为连接传播平台和受众的传播内容,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虑传播的信息内容能否激发受众用户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受众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去点击收看和阅读,甚至分享朋友圈,体现参与性;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传播的信息内容是否对用户的尊重,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可以让受众用户愿意看、喜欢看,体现适应性。
县级融媒体要树立用户思维,赢得受众用户,就需要去分析研究什么样的信息是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采取什么样的报道方式是用户可能喜欢的。一是强化内容建设。全方位拓展传播渠道,打造接地气、个性化的内容,使之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收听收看习惯,又凸显各平台优势,贴近受众用户,增强宣传报道的接近性、可读性和吸引力。二是丰富宣传形式。立足本地区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创新传播内容、手段和形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让新闻报道新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打造本地主流媒体,提升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集群”效应,利用内容的接近性,办出本地特色,为主流舆论构筑坚实的群众基础。
面对信息过剩、注意力稀缺等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探索融合过程中,完成了内容生产环节,还需要注重传播环节的推送,扩大公众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看客”。
定时推送吸引潜在用户。新媒体的受众用户有着其鲜明的个性,自身固有的行为习惯、惯性思维不会轻易转变。这就需要县级融媒体平台根据受众用户的阅读习惯,结合各平台的特点,在早上、中午和晚上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做好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第一时间推送有价值的信息,去培养和改变用户习惯,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
定向推送培养忠实用户。向目标受众推荐相关内容,实现类似私人订制的个体信息“量身”打造,适时推广主流舆论形态的相关信息,使得县级融媒体产品有人看并喜欢看,日积月累中培养忠实的用户受众。
分享推送积累目标用户。融媒体产品推送,可依托朋友圈的力量,通过分享朋友圈或是人数较多的群,不断拓宽推广渠道,产生叠加效应,引导微信群、QQ群朋友圈里的潜在受众阅读和收看“两微一端”发布的新闻、社会热点、民生服务、生活资讯等信息。时间久了,逐步帮助潜在用户培养起阅读习惯,以优质内容积淀用户。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1月15日联合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定义,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整合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也就是说,县级融媒体在开展媒体服务的同时,还需探索实现“新闻+党建”“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电商”等公共服务业务,不断开发适应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功能,实现“从引导群众到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抢占碎片化时间,不断扩大主流舆论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