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在回答时代之问中“火起来”

2020-02-22 02:01:32李育全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文 李育全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部署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针对性强,为我们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要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准确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政课必须回答好时代之问

思政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好时代之问。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关键所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经受住了各种风浪和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这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既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青年一代头脑中发芽开花结果,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和跟随中国共产党,原因十分清楚。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挑战多么严峻,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执政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落后挨打、积贫积弱。为了改变这个状况,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首先面临亿万人民的吃饱穿暖、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等问题。经过70年的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应变局、化危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这不仅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我们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党具有强大领导力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这雄辩地证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大地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事实和“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样本”等赞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

思政课要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上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让思政课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让思政课立起来。让思政课立起来,必须做到“三个有保障”。一是组织有保障。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思政课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把思政课打造成为学校的“第一课”,让思政课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好发挥,党政负责人必须亲自抓思政课建设。二是经费有保障。严格执行按生均标准预算思政课经费的要求,确保经费有保障,必须将思政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单列专项经费加以建设。积极筹措经费,用于课程和学科建设,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三是人员有保障。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单列思政课教师编制和职称系列,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成长通道顺畅,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采取事业单位选聘、人才引进、在职转岗、校外人员兼职等方法,内培外引,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让思政课教师政治上有地位、待遇上有保障、工作上有干劲、成长上有空间。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内功修炼,做到自立自信自强,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必须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做知行合一的引领者。

让思政课活起来。要上活思政课,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关爱学生。思政课教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用心、用情教学,用爱心感染、熏陶学生。二是要润物无声。应避免“填鸭式”教学。思政课应该像春雨,润物无声;应该像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三是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师要善于讲家常话,用“大白话”,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讲明白,思政课才能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思考。四是要寓理于例。学生喜欢听故事和案例。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把故事、案例中的学理知识、人生智慧、世俗矛盾、价值追求等内涵解剖分析透彻,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明白真理、事理、情理、法理等大道理,学生自然就会走心,触动思想和灵魂。五是要深入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思政课教学应该将实践贯穿始终。思政课教师必须走入社会、走入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贴近社会脉搏,感受时代之变,感受群众的生活实际,才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讲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灵性、鲜活性和生动性。六是要顶天立地。思政课讲道理要高屋建瓴,视野开阔,站位和高度要够,要与党的方针政策一致;同时要接地气,要能讲身边事、身边人,讲学生喜闻乐见的事,讲学生关心的事,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把大道理融入平常之事,把真理融入生活实际,真理的力量就会不言自明,吸引力、震撼力、感染力就会自然增强。这样,思政课就真的活起来了,也必然会“火起来”。

让思政课强起来。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提升标准、严格要求,锻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鼓励优秀思政课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功夫下在课内,还要下在课外。要广泛阅读,熟读精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反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新理论、新政策,才能讲好思政课。办好思政课,需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创新,就是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金课”。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多用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只有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乐学愿学,并且在其人生中扮演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思政课才能真正强起来。

猜你喜欢
思政课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