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治理

2020-02-22 02:01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村寨少数民族云南

文 李 达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要努力探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治理效能的有效实现形式。一直以来,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问题是党和政府推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9年国家层面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经过10年建设,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由于地缘、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相对滞后,整体表现为治理的层次性、差异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等方面,导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难度较大、推进速度还需要加快。基于此,分析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对加快推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十分重要。

主要措施及具体成效

长期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高度重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党的十九大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挂牌140个云南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12月,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下发《关于对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拟命名名单进行公示的通知》,云南省共有9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入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和命名的村寨基本上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在经济上属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连片化以及民族众多且分布广泛等显性特征。

近10年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挖掘、传承和创新并举的总体原则下,确立了科学规划、点面结合、体现特色、协调推进的发展思路;建立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主管部门协同共管的工作机制;探索了政策倾斜、明确重点、典型带动、有序推进的工作路子。按照抓特色民居保护、特色产业开发、特色文化传承、特殊政策驱动,形成一批可以借鉴与参考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做法。从全省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来看,有以传统村落融入全域旅游有益经验的模式,有将民族特色融入文化发展有益经验的模式,有将城乡统筹协调贯彻在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益经验的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经济发展这一中心要义,将产业发展与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构建起了实现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有效的行动策略体系。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正在逐渐成为在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示范等方面的一个亮点工作和重点抓手,为新时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释放出强大的驱动效应。

存在的主要问题

特色村寨建筑保护意识相对滞后。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各自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文化,边疆少数民族村寨的主体组成部分便是房屋建筑,数千年的农耕文明集中体现在了一砖一瓦上,融合和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以建筑直观地反映出本民族在历史演进中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宗教信仰、社会关系。但是综合来看,少数民族房屋建筑多以土坯、木材与竹料结构为主,火灾与虫蛀是破坏传统建筑的两大因素,加上自然风化严重,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云南省现存完整的少数民族村寨建筑群较少。同时,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资金投入少等原因,相对于交通不便、旅游未形成良好链条、对于民族建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的地区,多地少数民族村寨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民族文化同质化趋势渐进明显。民族文化是滋养民族繁衍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民族不可切割的精神文化体现。但就云南省来说,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痕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推广实施,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却使得少数民族群众面对主流文化的冲击产生一种边缘感,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对于民族同质化持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失去了本身民族文化特色。对于云南边疆民族少数民族村寨来说,“一村一品”才是科学的发展思路,但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绩效,将游客的喜好而非本地民族特色作为建设指导,这样打造出来的民族旅游千篇一律。对长期居住在此的村民来说,也容易形成文化旅游就该迎合大众口味的思维误区,长此以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独特性将遭到磨灭。

部门间发展合力有待加强。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涉及经济发展、政治关系、宗教信仰等诸多民族事务协调,相对其他行政区域更为复杂。就目前体制来说,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代表少数民族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的主体还是民族宗教事务局,少数民族村寨确定、挂牌和建设均由该部门具体负责,只要涉及民族相关事务,也都是由民族宗教事务局办理。由于人员编制少、机构经费有限等原因,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少数民族村寨的建设和治理未能扎扎实实落地。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各部门之间对于民族发展与保护工作中权力与责任的分配,如何进行协调与配合成为新问题,部门之间形成工作无法开展甚至互相推诿,导致无法形成村寨治理合力。

多元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协调不够。当前在边疆少数民族村寨治理和建设过程中,一定程度还存在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问题,挫伤了村民积极性,对于村寨建设和保护参与热情降低。

加快推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治理的对策

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村寨发展计划。一是加强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指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包括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寨文化、总体布局、建筑特色、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等。既要在建设指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过程中注重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也要切实做到对原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设计既要充分体现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也要展示本村寨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二是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深入挖掘不同区域的民族特色村寨建筑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风格并进行推广应用,做到一个村庄,一个规划,一个少数民族,一种建筑风格,一道景观特色,将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示范村,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三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动态调整。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是对未来若干发展时期的方向性布局,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总体上的稳定。因此,未来村寨规划编制的调整要做到具体分析实际情况,把村寨的治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

上下联动,坚持上层推动与基层探索结合。针对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治理问题要大力重视、层层落实,加大各项政策、资金、人力、财力的扶持力度。省委、省政府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指导与协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引导各项目实施主体部门确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州(市)和县(区、市)一级要抓好落实,将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精神落实到本地区村寨保护工作的日常工作中去。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管理,让边疆少数村寨治理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亮点工作和风景线。就实际而言,全省边疆少数民族村寨治理工作的落脚点和工作重心在于基层,以乡镇和村寨就成为少数民族村寨治理工作的主体力量。要明晰本村寨的发展实际和方向,通过以发展产业、传承文化、保护村落等融入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自然美、民族美、文化美”。

整合资源,形成村寨有效治理的合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省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和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要在国家各项投入与帮扶的前提下,在现实工作中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少数民族村寨治理的合力。具体来说,一是开展创建互动。把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本村寨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从而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向科学有效。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科学治理。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源,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成果,引导各类社会力量、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大学生村官、本土大学生返乡支持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要利用各种力量,发展主导产业、建设生态建设、保护村寨资源,不断形成发展的合力和向心力。

因地制宜,在“特”字上做足文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推动力和稳定器。就全省而言,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基本情况、具体特点各有不同。因此,在路径的选择和方向的引领上就会有各自的特色和方向。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推进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要准确定位。要把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不同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不同民族特色,进一步挖掘、收集整理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图标和民族特色建筑符号意义重大。要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按照“民族文化有形化,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的要求,将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进一步营造浓郁的村寨治理氛围,在建设中彰显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村寨少数民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