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杰
(海南中京南方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25)
针对通信基站的应急后备电源供电系统,通过后备电源电池的利用,可以达成负载供电的要求,实现合理的切换处理。当基站出现停电故障时,整个放电过程中不会存在后备电池的参与。一旦发现二次下电跳脱,需要投入后备电源,用于供电系统的使用,实现持续供电。
基站主要指的是公用的移动通信基站,属于移动设备接入公用通信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利用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实施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关键部分,一般围绕覆盖面、投资效益、通话质量、建设难易以及维护方便等要素来实施。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朝着分组化、数据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会逐渐朝着大覆盖面建设、宽带化、IP化方向发展[1]。
应急后备电源系统主要是满足各特殊行业对电能需求的应急电源。应急电源本身作为独立于电网之外的备用电源,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应急电源包含蓄电池、发电机组等。
通信基站应急后备电源供电系统的设计,主要包含控制系统、自动切换装置、后备电池等,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模型示意图
2.2.1 控制设备工作原理
第一,在交流电1输入中,需要针对电池组6进行处理,使其接入5,利用浮充就可以满足周期性的充放电。第二,当断开基站交流电输入1后,后备电池7会直接选择放电,并且会切换到4,从而实现直流母排5的响应调整,最终达到针对负载8的供电,且直接控制设备2也会跳开自身后备电池6连接到开关电源直流母排5,这样也不会参与到放电过程。第三,在断开交流电输入1后,开关电源的后备电池7直接低于43.2 V。此时,针对二次下电的磁合器3会出现跳脱现象,而控制设备2会与后备电池6相互连接,通过控制设备2实现对重要负载8的供电处理。第四,在应急供电系统蓄电池组6低于43.2 V时,会让控制设备2断开,并且连接到后备电池6,以避免出现电池过放电损坏问题。第五,在回复交流电输入1时,其控制设备2会直接将6接入到5,满足后续的充电[2]。
2.2.2 系统后备电源
对于后备系统电源,可以选择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基于实际负载,这样才可以针对环境满足不同容量电池对应的配备处理[3]。
在不同的情况下,整个系统需要发挥控制系统的基本作用,实现运行状态的监控处理。第一,正常供电中能够实现K3的正常供电处理,也可以保持对应的充放电。第二,一旦供电出现问题,K3会断开,这样会出现原电池组放电的现象,且备用电池组依旧停留在备用状态下,不会参与其中。第三,当其低于43.2 V的时候,会出现二次下电跳脱,让K2实施工作,且接入的电池组会实现重要设备的供电处理,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控制系统
同时输入A、B端后,首先闭合A端;当没有输入存在于A端时,会开展D端的输出,使得开关K4自动切换到B;反之,K4会直接切换到A端,具体见图3[4]。
图3 自动切换装置示意图
对于通信基站应急后备电源供电系统,生产所需的费用如表1所示,每一套设备的实际成本为5 600元。
表1 改造费用预算表
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研究,基站应急后背电源供电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也能够满足运营商的基本要求[5]。
考虑到不同运营商存在的差异化需求,通信基站的应急后备电源供电系统相对可靠成熟,且不需要花费太高的成本,值得大力推广使用。在完善配置处理后,终端供电成为关键所在,还可以进一步延长供电时间,最终控制断电问题,避免出现业务中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