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军
【技法指导】
在记叙文里,如果说中心是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那么材料就是贯穿在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材料无趣,文章会让人望而生畏;材料出彩,文章能呈现“一线串珠”的美感。材料的优劣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选材基本功的训练。一般而言,面对同一话题,可供选择的材料有很多,大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紧扣中心。就是你选的材料要符合命题要求,不偏不倚,紧扣主题。二要精心挑选。要有一个选优的过程,那种最初想到的内容尽量舍弃,因为大家都容易想到,深思熟虑后想到的内容或许会有些与众不同。三要深入挖掘。选到了好材料,还得按照记叙文的写作要求,精心构思情节,还得调动描写技巧,还得美化语言文字,让内容变得情感充沛,让人物变得鲜活动人。如此作文,下笔自然会有如神助,材料也会为文章平添光彩。
【失误原文】
幸亏有了屈老大
□一考生
想起新来的语文老师,我忍不住笑了。
第一堂语文课,他大侃自己的弱点,如何矮,如何丑……那百分百的坦率,倒让我们很不好意思。有人说现在有一类“时尚先锋”,讲话夹杂英语单词,那他算什么呢?那天,他自嘲与某某、某某及某某为学校“F4”,可突然接上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写作语法啊?”弄得大伙儿一愣一愣的。他还说,他是屈原的第七十三代。(这是一则不错的材料,不过若能抓住特点进行外貌描写,人物形象或许会变得鲜活有趣。)
他的确有自己的一套!凭着他雷鸣般的嗓门,首先把所有的瞌睡虫震住了,再就是腾格尔《天堂》般的演讲,使班上爆笑连连。愤慨、激昂、暴动、平缓,伴随他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次写记叙文,班上一片叹息声,他竟然给我们画了一头猪,说文章应开头短而精,中间肥实饱满,结尾要升华。很有点意思。(这则材料不失为文章的亮点,遗憾的是没有写透,没有写出老师教学上的光彩。)
后面几天接触渐深,就更好玩了。年级统一规定段考内容为1~5单元,占整本书的六分之五,所以时间紧迫。可屈老大才不管那些,我行我素地徜徉于第六单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别班《醉翁亭记》都已进入尾声,我们还在大谈鲁迅。有性急的同学问:“屈老师,你怎么一点儿都不急呀?”老大笑曰:“唉,我去年教的那届学生和你们一样性急。别的班中考复习弄了一个多月,我中考前一天还在上新课。吓得他们要死,我一点都不急!最后我们班的成绩并不比别人差!所以你们陪我一起慢慢玩,好吧?”(这则材料看似写得具体,但无法体現老师的好玩之处,没有写出教学的亮点,建议删改。)
还有那次上《孟子二章》,他又扯到阿亮那首《子曰》,轻松的氛围,形象的描述,让我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上屈老大的课真是如沐春风呀。(这则材料可有可无,与文章主题关联不大,有拼凑字数之嫌。)
胡址了这么多,说真的,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有屈老大与我们在一起,真幸运!他赋予我们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让我们在学习的路上兴趣越来越高。
嘿嘿,初三的日子里,幸亏有屈老大罩着,真爽!
【门诊报告】
这篇描写语文老师的作文,文从字顺,读来颇有几分幽默气息与生活情趣;但由于取材不当,对材料的挖掘不深,人物的光彩没有得到绽放。
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取材不精。从全文来看,写了四个内容,有初次见面的印象,有作文课堂的趣事,有教学风格的不同,甚至还写到了上《孟子二章》时扯到的阿亮。从数量看材料有点多,建议选取三两事深入挖掘为宜;从内容看有点乱,材料与材料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像写老师教学风格这一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难以体现老师的光彩。二是材料不美。如老师课堂上画猪的情景,是很有意思的内容,可作者偏偏忽视了细腻描写,导致这一独特的材料黯然失色;而上《孟子二章》时扯到阿亮这类的材料,意义不大,也没有写出什么光彩,建议删除。
升格时可以从两方面努力。一是精心选材。就本文而言,初次见面的内容,突出的是人物的幽默风趣,这是可以保留的;作文课上画猪的情景,也是不寻常的内容,可以保留。而其他两个内容则可以删除。二是细心描绘。如写初次见面的情景,一般是少不了人物形象描写的,可以对人物的神态、言行举止等进行一些描写。对于作文课上画画的情景,意在突出老师教学之妙,一定要精雕细琢,若能泼墨如云,人物会栩栩如生。也就是说,修改时得多在细节上下功夫,让人物在细节中变得栩栩如生。
【升格佳作】
幸亏有了屈老大
□贺琳琅
想起新来的语文老师,我忍不住笑了。
此人叫屈雪辉,俗名屈老大。那时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身材不高,却也健硕,相貌平平,却也亲近随和。他自称屈原第七十三代,可说实话,除了那副挺有文艺范的眼镜,还真没看出点什么文人气质。(写人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外貌描写,修改之后的这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特点,为下文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第一堂语文课,他大侃自己的弱点,说自己如何矮,说自己如何丑……那百分之一千的坦白率真,低调得让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有人说,现在有类“时尚先锋”,讲话夹杂英语单词,那他算什么呢?他还自嘲地说,自己与某某、某某及某某为学校“F4”。就在大伙忍不住窃笑之时,他突然接上一句:“这是什么修辞啊?”同学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一时吓得粗气都不敢出了。“对,反语!”他一问一答,弄得大伙一愣一愣的。(与原文相比内容没变化,但表达有了亮点,尤其是对人物动作的刻画,让情节平添了亮色。)
他的确有一套!凭着雷鸣般的嗓门,先把所有的瞌睡虫都镇住了。谁要是敢睡,保证让你“一觉成名”。我们尤其喜欢他那腾格尔天籁般的声音,随便几句话,便能让同学们笑得此起彼落。你在笑,他却很镇定,或轻淡,或愤慨,或平缓,或激昂,一举一动,让你欲罢不能。(这些材料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关,于是略写,与上下形成了详略得当的美感。)
那次写记叙文,班上一片叹息声,他撸起袖子,冲下讲台,大吼一声:“激情呢?”他背依课桌,拿起一个同学还没开启的矿泉水,猛喝两口,然后转身跑上讲台,抓起粉笔,一挥而就,竟然画出了一头猪。没有想到,他还有这么高超的美术功底。那用笔,或细或粗,或缓或急,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只是为何要画头猪呢?大家来了兴趣。“作文其实就是头猪啊!”作文是头猪?同学们莫名其妙。经他讲解我们才明白:文章开头应短小精悍,中间要肥实饱满,结尾要细小有力。上他的课,真是如沐春风呀!如此轻松的氛围,如此形象的描述,让我们有点欲罢不能,大伙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好的材料还需要细腻的笔墨来展示,这一细节让人物顿时变得鲜活,文章也因此格外出彩。)
就我这样的角色,如今都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真是幸亏有了他!正想着,屈老大又走过来了,一边瞪圆眼睛一边与同学聊着,两肘呢,还是那个夹来夹去的习惯性动作。嘿嘿,初三的日子,有屈老大罩着,感觉真的好爽!(用一个细节收束全文,有卒章明志、笔墨含情的良好效果。)
【佳作简评】
这篇描写语文老师的佳作,在材料的选择上别有一番新意。从内容上看,无论是人物形象的描写,还是初次见面的印象,或是课堂上画画的情景,均体现一个“趣”字,材料有下笔引人的效果。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叙事到位,笔墨细腻,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较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与感谢之情。与原文相比,本文收到了去粗存精、材料出彩的鲜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