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目標任务,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1985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提出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和通信,解决快速定位与通信问题的“双星定位”理论,成为日后北斗计划的奠基理论。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启动建设。2000年,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一号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斗一号系统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启动,2012年底完成组网发射,成功建成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区域覆盖亚太,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启动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建设。2018年,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2019年12月底,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目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领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目前,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