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研究

2020-02-21 08:52高星博
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潜意识艺术创作

高星博

摘 要:“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和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艺术家最主要的任务是表现真实的生活,表现生命和自然,表现人最本质、最原始的东西。这不是智慧,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信念或者天性使然。通过精神分析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不息的生命和顽强的意志是艺术家的职责所在,这种对自我的剖析和对苦难的分解是创作的重要源泉。生命之花只有在经历苦难之后才更显绚烂,才能使我们找到真正的家园并获得真正的安全。

关键词:精神分析;潜意识;灵感现象;艺术创作

一、精神分析与艺术创作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创立于1896年,至今仍是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许多误解和争论,对社会和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从艺术创作与个人英雄主义的内在联系出发,找出艺术创作最深层的动力,来研究艺术家本能的创作冲动。精神分析学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动力来源,对我们重新理解艺术与人性本质的关联,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使我们认识到了潜意识的重要性。潜意识从很大程度上讲,表现出人的一种本能,或者说是人头脑中固有的思想,甚至连自己都不会意识到具有这样的思想。然而,当入睡后却完全有可能在梦中不受任何约束地表现出来。

从对其剖析来看,潜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爆炸实则是艺术家经验积淀的结果。艺术创作过程是以物的形式对清晰深刻思想的表达过程,这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和无意识的内容,正是这种矛盾和对比,使得艺术作品可以和精神对话。潜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大量的感性的无意识的经验喷薄而出,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和理性的束缚,呈现超乎寻常的创造能力,理性逻辑思维下的症结被突破迎刃而解,达到艺术创作新的理想和境界。

梦、自由联想和潜意识的存在和相互关系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得到了详细的解读和确实的认证。梦、自由联想和潜意识的融合在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和创作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综合的结果不仅只存在于艺术家体内,也不仅只存在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但艺术表达的成功在于带给艺术欣赏者的欣然接受、沉思、反省和回味的艺术体验,这种体验是源于生活的、源于苦难的,是被排斥和忽视的,在包裹上动人的艺术处理后,却可以重新获得欢迎。欣赏者感受到了快乐和悲伤,“回到了自己舒适又平静、快乐的无意识的根源去”,这种快乐和悲伤既是艺术家的也是欣赏者的。

二、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艺术家眼中的世界

现代雕塑史上,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通过对开放空间结构的探索,确立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尤其是他作品的怪诞,令人难以了解。他在有力夸张和富有质感的肌理效果中,注入了自己的深刻思考,并加以雕塑外表的扭变,以表达现代社会下人类与世界的关系。贾科梅蒂的艺术理念在于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视觉和哲学“源泉”,他敏锐地抓住外部世界稍纵即逝的幻觉,追寻现实认知的本质。

《行走的人》是贾科梅蒂这类作品的代表,其人物形象细长脆弱,如同漂泊的孤魂,在空气中留下游走的姿态,恍若一个人的虚空幻影。这个人是坚定又病弱的,他承受了来自所有时间空间凝聚的力量,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倔强地保持和空间的平衡以及距离,留下一种孤单的影像。

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中,但无论如何划分,我们都可以从她作品中感受到满满的自我剖析和精神解读。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手段包含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非常多样丰富。无论何种创作形式,她多喜欢用高纯度、高对比度、高亮度的颜色做主宰,大量的圆圈和反光镜包裹住所有可以被包裹的物体,包括她自己,无论现实或者创作中,她都把自己融入其中。

在接受的各种采访中,草间弥生都毫无隐瞒地表达,其艺术表现的状态全部来自于她的幻想,是她精神世界物化的结果,同样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和表达,没有边际的无数的点就像一张大网,笼罩了她的生命。这些蕈类聚生的造型无限繁殖和变化,衍生出草间弥生独特的艺术表达。这种艺术表达在1990年后被应用于商业领域,之后,草间弥生开始与国际奢侈品牌合作,精神世界的艺术表达被图案化成为艺术商品出售。

1966年,草间弥生的作品《无限的爱》问世,这个具有相当视觉迷幻性的作品引起非常大的反响。随后草间弥生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园》受邀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一个让人产生无限幻想并带来震撼视觉冲击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作品主体由1500个反光金色球体组成,耀眼的金色球体搭配端坐其中的草间弥生本人的金色和服。在踏入这虚幻空间的那一刻起,所有欣赏者不再是欣赏者,就变成了这虚幻空间的一部分,真实的影像在金色球体的反射下不断变化,永不消散。这是花花世界的万花筒下的幻想,是艺术家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分享和执念。

《那克索斯的花园》就是这样一座精神的花园,打破花园边界的所有人,最后都会发现自己已经消散成了那克索斯,与另一个自己对话,循环往复。在登上美国当代艺术巅峰时,草间弥生却悄悄离开纽约回到东京,于1977年自愿住进精神疗养院。

三、艺术创作的观念运用和语言表达

艺术是喜与悲、灵与肉的对抗,是被禁止和压抑的欲望,是人的喜悦、苦难、绝望与幻觉,是人寻求自由的向往,它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是一种想象和梦境的延续。人的精神包括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理性和非理性是同时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说:“在他们躁狂症发作的时候,就是优秀的出色的诗人,而此病一旦治好,就再也写不出诗句了。”

艺术是良药,是带我们走出绝境的光,它帮我们认识自然、生命和本源。只要从精神从内心出发找到释放的窗口,就可以在空间中找到平衡的自由。

在艺术创作的過程中,很多情绪会在形象化的过程中得到消解和升华。这源自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梦境以及与心理有关的描绘等等。梦是现实的倒影,是自己和自己的辩驳,是从自我到忘我的过渡,是一个与人息息相关的人生组成部分。当人沉入内心最隐秘的梦境,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一切,呼吸、痛苦、挣扎以及欢乐,都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失物招领”系列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以一种自我剖析和追问的状态呈现的。每一个物件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童年中有很多元素,如木马、机器、电话、电视机的陪伴,它们是物,是静止的,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媒介和源泉。在梦中它们或长出翅膀飞翔,或变出手脚奔跑。我们的精神世界住着很多这样的灵魂,笔者要把他们一一释放出来,用客观物的世界包裹内心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得到既熟悉又扭曲的新生命,这是熟悉又陌生的、幻想和梦境的重现。作品采用木头和金属结合的方式,从精神层面重新阐释各个元素的存在。

创作是一个慢慢摸索、慢慢改变的过程,是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的过程,是一个让人的精神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

四、结语

很长时间以来艺术形态的变化从来不曾停止。从生活用品到城市建设,艺术的身影无处不在。精神分析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和生命的所有联系、内涵和本质。在艺术走向绝境的时刻,是原始艺术、精神艺术和儿童艺术帮助那些走投无路的艺术家寻找到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达利.达利自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2]达利.一个天才的日记[M].陈苍多,译.台北:台湾新雨出版社,1994.

[3]奥格登.精神分析艺术[M].张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李行远.西方美术史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休斯.新艺术的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6]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

[7]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陈世怀,常宁生,编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8]何政广.写给大家的欧美现代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9]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巴竹师,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潜意识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