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初中复习课的设计既不能在学生原有的水平上打转,也不能设计太难的内容使学生难以理解而一头雾水。通过复习应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缺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它的要求应包括知识的系统整理、堵缺补漏和能力提升等方面,主要任务是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更大范围的系统化和对数学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策略集中的提炼,从而发展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进一步感悟数学的本质。它是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基本框架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知识梳理,形成网络→摸底测试,点拨释疑→能力拓展,内化提升→总结测试,分层作业
二、操作程序
(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操作1]1.根据本单元知识的内容,创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2.此环节很有必要性,但是用时不能过多。
[意义]带动学生的知识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操作2]用课件或学案的形式展示学习目标。需提前精心制定准科学、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意义]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根据目标指引的方向不断调整学习方式,积极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操作] 1.通过课件或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回忆、交流等形式诱发对有关知识的回顾和梳理,明晰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2.对于知识点比较多的单元复习课,教师可提前下发学案,巧妙的进行课前延伸,要求学生在课前就整理好复习内容的相关知识。3.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引导学生对某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这些知识串成“线”,组成“网”,将本部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理顺知识、方法的前后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意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也可以通过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回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方法及规律,唤醒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深理解。
(三)摸底测试,点拨释疑
[操作1]教师可以按照能够体现本单元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原则,精选题组,比如概念题组,方法题组,易错题组等进行思维训练,题组编写要注意有层次性。为了使学生在复习时有新鲜感,教师要经常改变复习形式和营造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2.教师针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方法与相应问题之间的联结,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来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升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意义]1.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的习惯。2.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
(四)能力拓展,内化提升
[操作]1.教师要精心设计思维性强的典型题目,体现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特点。要善于整合所有的复习资源编撰习题,习题力求凸显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整合性和综合性。练习题每道题目应赋予重要的知识深化和知识应用的作用。2.给学生充分交流及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适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要点、内化提升。3.解决学生共性的疑问,对典型问题应适当加以变形,拓展思维,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
[意义]1.深化知识网络,以达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牢牢形成紧密联系的知识链,达到做一题懂一类题的功效。
总之,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典型练习题,做到精选、多变、巧练,使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与能力。使数学复习课上出一种有序、有層次、有思想、有深度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