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现玲
20世纪初期,科学家揭开了量子物理学的序幕,英国物理学家欧内特·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1年,他参加卡文迪许实验室聚会,会上他就行星模型做了长篇演讲。卢瑟福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第二年,玻尔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
初入实验室,玻尔非常小心,唯恐有什么差错。偏偏第一次实验中,卢瑟福就让玻尔负责实验数据的整理。玻尔太过紧张,在实验最后阶段,他把实验装置上的“计数管”打碎了。准备了一周,耗时五个小时的实验前功尽弃,大家都非常沮丧,有人甚至小声抱怨,玻尔非常自责。
过后,玻尔去卢瑟福的办公室表达歉意,甚至想暂时退出实验操作。卢瑟福坚定地说:“你的论文观点独到,让你负责实验的最关键工作,就是考虑到这对完善你的论文很有帮助。相信你能做得很好。”
一周后实验重新开始,卢瑟福仍然让玻尔负责“计数管”的数据分析。有助手悄悄跟卢瑟福建议:“为了减少失误,先不让玻尔参与了吧!”卢瑟福摇了摇头:“谁都难免有失误,作为老师,我必须信任我的学生,而最大的信任就是再给他一次机会。”
实验顺利完成后,玻尔把实验报告交给卢瑟福。让卢瑟福惊喜的是,玻尔不仅指出了实验数据与现实的矛盾,而且还指出了行星模型的最大问题是原子结构的不稳定性。此后,卢瑟福给予玻尔更大的信任,每次实验室同事请教卢瑟福问题,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去问玻尔。”
卢瑟福的信任激发了学生和助手探究问题的动力,他们中先后有十几人获诺贝尔奖。玻尔由于对原子结构的贡献,于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深情地称卢瑟福是他“第二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