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光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北京 100044)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根基[2]。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其内容非常丰富,意义十分重大,影响特别深远,可以说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健康发展有丰富的论述和阐述。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倡导“宝命全形”。所谓“宝命”,就是珍惜生命;“全形”,就是保全形体。养生的本质就是珍惜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的质量。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论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发展模式,是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还论述了心理与健康的关系:“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说,“居移气,养移体”,论述了居住环境、营养健康等因素与心理、身体的深层联系。《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易·乾》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解释了健字。《文选·屈原·离骚》“日康娱而自忘兮”,李善注为“康,安也”,将康字解读为“安,乐”。由此可见,古人认为,身强体壮谓之健,心安神宁谓之康。这与我们当今对于健康的定义完全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讲:“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3]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经典论述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体力、智力全面发展理念。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我首先要请你注意自己的健康。时代在好转,它将对你的身体提出很多要求。所以你要锻炼它,而不要损害它”[4]。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深入揭示了劳动工人阶级的健康状况。1916 年12 月,毛泽东在写给朋友黎锦熙的信中就提出了“德智体应全面发展”“体弱可以变体强”“身心可以并完”的辩证的健康思想。1952 年6 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在50 年代初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口号。毛泽东的名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尽人皆知。邓小平同志早在1952 年,就为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江泽民同志1996 年在接见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1997 年他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胡锦涛同志2008 年在北京奥运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都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健康本无国界,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也认为:“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写过:“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国际上,美国、日本等国家均对国民健康的长期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制订和实施了各自的国民健康战略。美国政府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就开始酝酿并制订、实施全国性国民健康战略,至今已连续制订并实施了三个全国性国民健康战略(国民健康1990、国民健康2000、国民健康2010),这些战略的实施使美国国民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5]。日本是最早制定并实施运动健康政策的国家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78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厚生省)出台了《第1 次国民健康促进对策》,提出了“健康一生”的理念,确立了健康增进要素(营养、运动、休养)改善是健康增进事业的核心内容。2000 年厚生省出台了《健康日本21》,从9 个方面首次制定了量化的具体健康指标,以此规范国民生活方式[6]。
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康中国战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战略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内容博大精深,蕴含丰富价值。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目标来引领的。发展目标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指覆盖每个人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涵盖预防、急病、慢病、康复、养老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包含三个层面的涵义:其一,以人民为中心。“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7]。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进程,把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把健康优先体现在生产生活全过程。其二,全方位。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出发,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优生优育、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生态保护、体育健身、职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层面各要素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其三,全周期。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为生育妇女提供优质的婚前孕前咨询指导、健康检查、住院分娩、母婴保健、儿童预防接种等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推进儿童营养膳食计划,开展体育锻炼、心理培训、智力开发、兴趣小组等健身培训活动,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和能力培育。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要全面建成层次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8]。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诊疗治疗系统,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采用门诊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手机预约等多种手段,减少减轻医生、患者负担,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要以农村和农民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健康服务的公平公正。“郡县治,天下安”。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在医疗卫生设施、人才配备、医疗保障水平及医疗服务利用的可及性等方面加大基层建设力度,建立起覆盖基层、相互衔接、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打造出家门口的“15 分钟医疗圈”。解决边远基层地区医疗服务的“真短板”,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9]健康中国战略,以预防为主,“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换言之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也说过,“预防胜于治疗”;西医也强调“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联合医疗卫生部门、生态环境部门、食品安全部门、公安民政部门等,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防控结合机制,形成多层次的预防体系。预防为主,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一个人健康状况的60%受自身日常的生活方式所影响[10],健康与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要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提倡绿色健康的膳食方式,改变很多人群日常多油、高脂、过热的不良膳食习惯。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宣传、心理、治疗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早在2000 多年前,孔子就总结出了“八不食”原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古人说:“预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严格保障食品安全,还要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不能让政策法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2013 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1]。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强立法司法,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内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食品生产。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对于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要细化程序规定,扩大打击范围,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罚款数额,延长所判刑期,提高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我们要强化人口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地位,积极将人口计生事业纳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推进,加强人口因素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内在关系的研究。准确把握生育、死亡、分布、流动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对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生育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加强家庭发展、妇女健康及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准确认识新时代人口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深刻揭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机制新动能,研究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推进各阶段人口与健康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卫生、健康、统计、公安、民政、保障、农业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基础,建立起人口信息资源收集、传输、存储的共享机制。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使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形成多元、多层、多级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人口健康服务管理区域的“一盘棋”。
到2020 年,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预计占总人口的17.8%左右,迫切需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家庭是中国老年人口养老的最主要场所和最根本性的依靠,应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延续和发展。加大社区养老设施和养老敬老活动投资力度,在社区建立老年餐厅、图书阅览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并对高龄、失能等老年人提供餐饮供应、家务劳动、紧急救助等服务。加大市、区县、乡镇各级养老机构投资力度,改善公办养老机构设施配置,提高机构服务人员素质,创新机构服务环境。加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力度,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发放养老服务补贴等形式,重点保障高龄老人、低收入老人、“五保”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加强护理型养老机构和护理院、护理站建设,增加照护床位供给,逐步满足老年人口照护需求。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的作用,提高社会各界对老龄问题的认识,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社会氛围。推进医养结合,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医疗卫生机构。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坚持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积极发展为老服务产业,将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业纳入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的投资项目中,设立老龄产业专项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老龄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2014 年5 月,习近平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表示:“大家都知道我喜欢足球。其实,我还喜欢着篮球、网球,而且很喜欢武术。希望孩子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战略,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系统的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和常态化。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群众健身活动规范,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与云计算,建立体质健康监测调查体系,健全健身运动风险评估与措施保障制度。统筹设计与规划,加强室外健身场所、室内活动空间、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步行道、骑行道、既有建筑物等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无障碍交通设施与服务设施的改造,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出行和锻炼提供便利。
健康中国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新的理论创新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健康重要价值和关键作用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要求。健康强体、健康强族、健康强国,健康中国战略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坚强支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行动,是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属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大举措。“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系统谋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立柱架梁,以新的理论高度,以新的战略视角,以新的建设体系,指引和领导国家健康事业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其一,推动人人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共建局面。健康中国战略,政府要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政府要建立健全立法和制度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发展健康服务新产业,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形成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在政策、财政、税收、机构、场地、人员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帮助,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积极推进社会力量进入健康医疗领域。加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残疾养老护理人员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健康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保护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推进全民共建健康局面。其二,共享。“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健康领域我们要坚持全民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健康方向稳步前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理论的动力源。健康中国战略是在深刻揭示当前中国健康发展状况和人民面临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说,对健康现状与困难的理论思考、理论考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实践的担当和探索,贯穿健康中国战略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影响人们健康发展的多种多层多元因素,既有生物、资源、环境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的作用。健康中国战略,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人民健康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健康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这一战略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人口健康体系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和战略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步骤等方面的基本问题。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健康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的飞跃,具体多个维度的创新发展,对于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开创健康工作新局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于推动健康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健康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 多年前。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生态环境污染、疾病谱变化等因素,都带来疾病类型、发病原因、健康状况、心理情况的巨大变化。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不平衡不公正的矛盾依然尖锐。人民健康需求与生态资源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规律性有待研究,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这些重大和长远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攻坚克难、破冰前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邓小平曾说:“没有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3](P37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健康中国理论,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和壮大社会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冲破落后思想观念束缚,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固化藩篱,清除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医疗器械体制改革。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老百姓的迫切期待,一直被习近平总书记揣在心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健康。从顶层方案设计、健康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健康中国战略,特别关注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2015 年9 月27 日,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特别讲到,“我们要保障妇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关注农村妇女、残疾妇女、流动妇女、中老年妇女、少数族裔妇女的健康需求”[14]。制定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有幸福的医生,才有满意的病人,要让医生“留得住、下得去”,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着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在教育投入、升职加薪、住房安置、社会评价、职业荣誉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健康中国战略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做长期努力,进行长期建设。一方面,实现人民健康必须尽力而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制度政策上予以全方面支持,在财政投入上优先发展,在机构设施上进行重点建设,在人员编制上加大激励力度,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发展突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建设健康中国必须量力而行。健康改善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不健康到健康的过程,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健康状况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只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力财力状况逐步实现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