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士博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上海 20024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1](P483)。实践造就思想,具有内外联动特征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上了“内外联动特质”的印痕。举凡治国思想,均带有内外联动特性。然而,受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特殊的国际关怀,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自身发展与世界进步连接起来。以此为基点,探究内外联动特质的生成依据、实践机制以及独特优势对于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理论关怀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特质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根据与现实判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贯具有内外联动特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急剧上升的时代,伴随着资本在全球范围疯狂逐利,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2](P404)。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社会化大生产全新模式,社会化大生产在为资产阶级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同时壮大了他们的“掘墓人”队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工人阶级状况的基础上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P435)的号召,在这种环境下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带有内外联动的特点。工人运动确立了国际主义的原则,更加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内外联动性。马克思、恩格斯极力强调各国工人阶级的联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要从德国打开无产阶级运动的突破口,进而在多国同时胜利。由此可见,此时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工人阶级联动是欧洲范围内的大联动。1871 年5 月,由于没有广泛发动其他地区工人阶级的力量,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这更加凸显了工人阶级联动的重要性。
列宁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展现内外联动特质。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国胜利后,注重内外联动发展尤为重要,由于缺少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参照蓝本,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利用了资本主义因素。他概括地指出:“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3](P520)这明显体现出利用资本主义相关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的做法。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行将失效的情况下,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比如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管理经验等。实质上讲,列宁强调学习资本主义的经验体现了内外联动的特点,但是,列宁在培育本国市场的基础上,对于利用外部市场尚没有形成科学总结。进入工业化以后,苏联体制不断僵化,内外联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社会主义内部的联动却得到增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是内外联动的结果。理论之所以指引时代发展在于其有效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如果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发挥作用,必然要进行中国化的改造。
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由于没有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导致错失革命良机,失误不断,乃至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淖。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4](P534)的理论命题。尽管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更加紧密,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配合,联动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政党角色转变,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环境和建设环境的关注与思考必然体现在指导思想中。受意识形态的结构性影响,中共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但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与资本主义世界的隔离。恰恰相反,中共也积极向资本主义国家释放和平信号,但是其前提要件是“打扫干净屋子”与“另起炉灶”。随着美苏争霸,冷战阴云席卷全球,虽然毛泽东思想的内外联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出第三世界外交等也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内外联动性特质。
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开始起步,执政环境与建设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继续坚持传统思路将导致国民经济建设效率低下,执行僵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形势诡谲变化,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的时代大势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满足了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理论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如何与各市场主体开展贸易往来,提振中国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为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用国际规则发展自身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与要求。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发展形势,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影响,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科学发展观。中共在不同时期,立足国内,以世界眼光审视自身发展,其接续创新的指导思想均带有内外联动的鲜明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优良特质,不断显示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形势作出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难度加大,从世界上看,各个经济体、政治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保障中国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首先必须保障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为确保指导思想占据先进优势,就必须立足国内,注重内外联动,从国际范围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位。据此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了内外联动特质生成的逻辑依据。
融入全球化的挑战依然存在。但是不能因为融入全球化伴随风险性就因噎废食,而是要抓住机遇,利用国际规则参与竞争,破解发展难题。当前,中国发展必须面对来自世界整体发展态势的关联性影响,这种风险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在经济方面,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是改革开放后,保证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条件。然而,部分持有偏见的国家仍不承认中国的市场主体地位,也因此中国经济遭遇多方打压。在政治方面,由少数国家精心炮制的“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等辱华抑华言论仍不绝于耳;在文化方面,极端思潮的兴起给世界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持续增强,以上这些危险表明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威胁依然严峻。因此,应对威胁、化解风险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具备内外联动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在内部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外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构成了内外联动特质发挥作用的独特形式。这一形式科学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涵盖资源联享、风险联防、发展联帮、治理联控四种运行机制。
资源联享是全球化潮流的必然结果。资源的全球化流动配置,导致世界分工更加精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处于世界加工制造产业链的底端,以劳动力为主要优势,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世界竞争力。此外,伴随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传统加工制造业遇到的困难接踵而至。因此,发挥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向产业分工的设计端、技术端转变摆在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位置。
调动优势资源,对接外部需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积极发挥不同开放区域自主性以实现优化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重要命题。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国内优势资源,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以省份为单位,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内地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进一步优化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结构。
资源联享通过激活不同省份的优势,充分发挥不同区位的资源优势,形成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上海、广东、浙江、新疆、海南、宁夏等18 个省市区纳入其中,将国内不同省份的优势资源与国外有效需求连接起来,合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释放发展活力,激活发展潜能。从各个省份出台的推进方案来看,这将是实现内地不同省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开放经济发展的深刻实践,体现了指导思想内外联动的深刻性。
在世界上,内外联动特质实现与各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同频互动,发展战略的协同与对接,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此情况下,实现共同发展,必然要做到资源联享。在具体实践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实现了与欧盟“欧洲2020”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的协同与对接,促进了资源的联享。
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实现自身有序发展是对世界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积极帮助广大亚非拉国家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实力的跃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也在不断增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发展对外关系、提升国家形象的根本指南。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育下,中国共产党打出了一整套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组合拳。首先,提供无偿无息贷款以及物资帮助,直接用资金帮扶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派遣技术人员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攻克技术难关;再次,帮助培养技术人员、实习生、留学生,提升国民素质,为落后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联合建立持续性机构,探索帮扶持续机制。
发展联帮机制涉及到各个领域,具有广延性。在经济方面,2014 年10 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 个国家达成共识,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这是中国首个倡导成立的政府间的多边金融机构。在首批批准的四个项目中,帮助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完善了基础设施。在文化交流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沿线国家到中国留学机会,促进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政策方面,实现中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发展联帮机制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特质的宝贵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特质的规制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的具体实践,这些实践都是内外联动特质的宝贵优势。
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信息技术发展打破了国际交往的空间与时间局限,使“地球村”治理成为现实。然而,随着新兴大国力量崛起,传统世界治理格局与体系的弱点逐渐暴露,亟需作出改变。传统的世界治理体系以少数几个大国决策为主要特征,这与新兴国家谋求世界话语权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中国积极倡导平等、公正、有效的多边治理体系,这个新体系以平等对话与共同协商为主要特征。而在积极参与国际协商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内部的治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中国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区域治理。“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的政策导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性的深刻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全球环境治理、全球发展赤字治理、全球贫困治理等,特别是全球科技治理。科学技术竞争是全球的竞争,受历史局限影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层次不高。为改变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P467),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在参与全球事务中,一贯扮演“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践行者”的角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球治理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方面。“共商”体现对不同国家主权、话语权的尊重,强调求同存异,尊重差异,共同协商;“共建”凸显在行动与实践层面,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共同建设,发挥各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共享”则侧重于发展的结果,发展成果理应由世界人民共享,而不是几个国家掠夺式的占有。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球经济的关联性增强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性危机的影响将传导给全球。故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认识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将防范全球性风险摆在重要位置,为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安全,国民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增添砝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践行全球风险防控的重要表现,也正是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策倡导,实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联动发展。
当前,全球发展风险依然存在。和平赤字严重影响世界安定,地区动荡仍在持续,恐怖主义蔓延肆虐;经济发展不均衡,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南合作也在文明冲突的景况下遭遇危机;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海洋岛国深受海平面上升威胁,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明显增多。除此以外还有全球重点区域泛滥的传染疫情以及毒品威胁等都给人类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成为影响世界发展进步的致灾因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7](P47)
中国共产党在全球竞争的格局中,通过风险防范机制监测危机,保障平稳发展。首先,面对世界不安定因素增多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要求要有忧患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居安思危。而在国际上,积极承担中国责任,参与多边合作国际组织,防范于未然。其次,积极帮助重点地区化解发展风险,帮助非洲地区共同抗击埃博拉病毒,提升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在国际组织框架内,积极发展维护多边关系,共同发力,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特别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积极打击影响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三股势力”。这些举措都体现出内外联动特质的有效性。
从国内到国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外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在本国、世界与人类文明三个层面上展现出强大的理论功能与实践效能,具有深邃的民族意义与世界意义。
约瑟夫·奈(Joseph Nye)提出,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现出的吸引力[8](P4)。文化软实力要提升,首先要提升一个国家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提升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增强指导思想的解释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根本遵循。受历史传统局限,资本主义国家习惯性地在意识形态控制权规制下看待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由此带来对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的先天性偏见。尽管两极格局坍塌瓦解后,意识形态对抗的痕迹越来越模糊,但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指导思想潜在意识形态抵触心理远未消解,反而是借普世价值观的外衣,静默潜伏,进行软渗透、真抵抗。国际舆论长期渲染的“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就是受此影响的真实写照。然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特质的实践中,一系列统筹中国与世界全局的深刻实践,严正驳斥了少数人杜撰的“中国威胁论”。2017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利用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契机郑重重申:“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6](P113)这也为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带来机遇。
将国内与国外连接起来,有利于把握世界形势,也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形象是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标识,是展现国家整体风貌的缩影,是国际社会认知个体国家的整体解读。内外联动特质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借助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认知的整体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外联动特质既是指导思想的特征,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关键。
中国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更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前者交代了中国发展的国际场域,后者则偏重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与世界的联动性越来越强,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发展受到国际风险的干扰也越来越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特质的优势就在于站在中国发展所处的环境中,审视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就国内而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带有全局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局都要经受新常态的结构影响。然而,新常态影响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而且,随着中国内部所承载的消费力能力得到激发,生产能力也被激发出来,巨大的生产能力导致国内需求不足,必须向世界寻求商品的消费能力,这更突出了内外联动特质的有效性。就全球而言,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也在增加。在这种条件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就需要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6](P683)中国主动分享国内广泛的市场,采取了吸引外资、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形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剂、排头兵。
内外联动特质彰显平衡、普惠发展模式的要旨,向世界各国传递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目标愿景。世界局部地区还存在动荡与战争的威胁,化解这些危机需要中国的力量与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思想内外联动特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拉近不同国家的距离,进而通过友好沟通保障世界稳定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具体实践。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坚持奉行和平共处的一贯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倡导成为开拓、维护、巩固国际关系的时代潮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家场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新时代追求共同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彰显了中国的担当与责任。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任务,要优先实现世界落后国家的发展,做到均衡、同步。从实践来看,“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6](P639)是中国帮助落后国家实现发展的鲜明标志。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全新表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体现。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连接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升为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类文明是世界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由于历史传统差异,不同地区发展了内涵各异的文明类型,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多元文明共生的结果。当前,世界原教旨主义抬头,文明的冲突成为影响时代走向的重要因素。汤因比在研究历史的分分合合过程中,结论性地指出:“建立世界性政府的需要已经变得十分迫切。”[9](P44)汤因比此处所讲“世界性政府”并不现实,仅仅只是国际组织的代名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轫成熟的过程中,一向秉持文明互鉴、求同存异的理念,搭建多边合作的重要机构,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在人类文明角度上讲,内外联动特质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有助于中华文明不断吸收域外文明的有益成果,在交流、交锋、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文明的革故鼎新。相互借鉴,不断交融的人类文明,最终成果理应由世界人民共享,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外联动特质的价值所在。
内外联动特质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发展的科学指南,也对世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回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桥梁与纽带,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安排两个大局,为世界进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内外联动特质在促进经济发展、政治互信、文明共生、生态公治、人类共荣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机制优势。这种优势必将在实践中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活力,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