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堂
(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红河 654300)
随着各种特种设备的普及,我国正在致力于提升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针对特种设备的运转与特点,做好现场管理措施,以降低特种设备造成的影响与安全威胁。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既是现代化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供电系统、交通系统以及经济发展稳定的关键。当前,特种设备广泛地分布在各个领域中,在设备施工时,必须要做好现场管理,才能在享受特种设备便利性的同时,降低特种设备的安全威胁,合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提升现场执标的监控力度,以构建完善的特种设备监控与管理体系,将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将检修任务部署好,实现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管理,优化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效果。
特种设备的危险系数较大,多数都是涉及到生命安全以及公共财产,社会发展相关的压力管道、电梯以及客运索道,厂内专用的机动车辆等,还有常见的一些大型锅炉或是起重机械等。这些设备都有共同的特点,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解放生产力,但也很容易出现事故,管道爆炸以及电梯事故也是现在常见的突发事件,这些特种设备不仅要做好现场施工,按照规划做好管道铺设与电梯配置,还要在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完成后,进行长期的检修与维修、安全管理等,才能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特种设备的安全威胁。特种设备施工过程中,企业在做好现场管理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今后更换与检修,基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现如今,特种设备主要包含3 类:①企业生产类。比较常见的是锅炉、压力容器以及大型重工业设备、厂(场)内专用机动车等,对这些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非常高,需要严密监控设备的运行环境,严格落实各种预防措施;②生活作业类。常见的有大型游乐设备以及电梯等,这些特种设备也会经常出现问题,但是其施工现场管理要求更高,对整个管理过程以及制度的要求,也更加的详细;③交通运输类,这类主要是包含压力管道、电梯以及起重机械等,这些设备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针对安全管理问题必须要深化管理措施,保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还要提升现场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完善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机制。
特种设备的管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占据重要地位,检验检测工作、安全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这些条例展开,且要增强对人身和财产的保护。由于特种设备数量逐步增多,设计层面也较广,近年来特种设备登记数量也在飞速增长,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也愈加看重。这些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应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做好特种设备的事故预防等,尽早地发现特种设备隐患,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摆在首位,面向现场管理中存在各种管理风险,做好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长期规划。
目前进行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的机构有500 多个,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也逐步彰显出来,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也应该拓展到火灾、放射源、电接触以及机械损伤等中,不能沿用一般的设备管理方式,持续性增强检验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当前特种设备现场管理急需达到目标。毕竟,现如今特种设备的检测、监管以及安全认定体系较为混乱,特别是检测中也容易引起各种问题,很容易发生危险事故,改建检验工作机制,完善现场管理条例,才能保证检查监督工作更加高效的展开。
此外,当前特种设备的安全认定,也逐步改变了以往的申请认定流程,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线上认定与线下认定工作共同开展,简化认定流程,更加细致地进行性能、安全、结构等各方面的检测与认定,还能对特种设备的运行现场采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监测,有利于更加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特种设备现场管理,具有自身的特色与要求。
(1)因为特种设备管理的威胁性更高,需要更加细致且完善的管理机制,既要实现特种设备检测与安全管理的和谐统一,也要从影响特种设备危险性的各项因素入手,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审批把关。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应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谐统一,一方面应该实现企业与设备的相互协调,检验机构应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执行者与数据提供者,切实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反馈给安全管理人员,配合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保证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特种设备的危险性体现在设备本身以及外在因素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设计以及材料的不足,这是设备本身的问题;二是安装、使用以及后期维护不当造成的,导致设备后期出现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要发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职能,做好特种设备的监察。既要严加把控特种设备的准入,选择高质量的特种设备产品,并且要保证生产部门得到国家安全监察部门的许可,又要严格把关特种设备的安装,从安装人员到安装现场管理、安装资质,多方位地监督好整个安装过程,确保设备检验与管理能到多方面督促;既要做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的质量技术监督与把控,依法进行特种设备的验收检验,又要加强对人员的把控,进行特种设备的维修、操作时,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须要经过系统性的安全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各项要求,从源头上消除特种设备存在的问题。
(2)现场管理不仅包含安全管理,还有质量、建设与施工等其他管理,这些管理要与现场监督工作和谐统一。现场管理人员,应针对特种设备的现场施工与安装等,专门进行现场指导与监管,并在上岗前对所有人员进行证书认定,保证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做好施工的行政管理与施工监管。例如,在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现场至少要配置一名以上的防护员和监督员,负责现场特种设备的管理与操作监督,另外还要配置相应的人员负责生产指挥与安全防护人员,在现场管理过程中细化各个流程,解决现场人员管理以及现场监督问题。因此,实际现场管理中,既要结合企业的特征,也要适当地做好现场管理准备工作,提出设备故障维修管理控制方案。针对现场管理的职务岗位主任、组长等入手,面向不同的岗位职能,做好特种设备现场控制的关键性步骤。现场管理中,也要合理的安排岗位,学会控制维护细节,将设备管理与维修、操作等责任落实到部门与人员身上,促使人员安排好设备管理工作,引领人员履行好本职岗位中设备管理方面的责任。
(3)现场管理应面向整个特种设备的采购、进出厂、使用以及施工等过程,制定特种设备维护措施。应针对特种设备的使用优势,借助信息化的管理软件,定期更新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做好特种设备检测与检验的管理规划,定期进行设备性能与结构、材质检查,按照使用要求进行维修与养护,提升特种设备的使用价值;应划分好特种设备的管理内容,针对设备运行环境以及设备本身情况,将特种设备的使用与施工等分开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采集设备信息并进行信息分析,并更换相应的设备配置,以保证特种设备管理能符合实际要求;应从实际使
用需求以及标准入手,面对不同的特种设备管理条例和安全法则,使用不同设备系统,优化设备的线路连接,保证特种设备使用,符合实际使用要求。但要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需要开发出不同的管理系统,便于检查与安装,进而优化设备安装与操作的效果,更好地展现出特种设备的使用价值。
(4)特种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应用,既要满足项目对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要求,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逐步优化特种设备的应用效果,有效提升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安全性。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提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就必须要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注重使用管理,科学化引进设备。此外,对于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还要树立效益意识,从市场标准价对多种特种设备进行性价比分析,注重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引进以及滞后的管理,具有较高的效益。采用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利用多种管理方式。从特种设备的生产厂家开始,制定科学的配置计划,保证设备使用最大化,符合项目实际需求,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分类管理以及完善工作机制。例如,通过安装监控系统随时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较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要把安全生产的思想融入到每一位员工心里,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此外现场管理,还应完善特种设备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设备使用、操作、维修与养护制度,监督与监控好特种设备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