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 张树山
摘要:从物流企业对内外部环境认知的视角,可以研究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对企业智慧化升级和企業绩效的影响,在300家物流企业的实证调研数据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企业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和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即物流企业内部驱动因素水平越高,或者感知外部驱动因素的强度越高,就越能够促进企业智慧化升级,提高企业绩效;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内外部驱动因素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智慧化升级协同整合内外部驱动因素,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促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应注重加强高管支持、组织因素和信息技术(IT)能力等内部驱动因素的建设,充分利用外部驱动因素对企业智慧化升级的引领作用,积极设计和实施智慧化升级战略,推动企业智慧化升级,提高企业绩效。政府应继续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政策以及行业标准,规范和监管物流企业行为,确立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借助市场机制来优化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价格机制作用,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
关键词:内外部驱动因素;智慧化升级;物流企业绩效;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20)02-0015-12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来临,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和智慧化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将对物流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发展战略带来巨大冲击。目前,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观念陈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物流装备认知水平有限。物流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僵化,缺乏柔性和灵活性。物流企业现行的信息技术(IT)和信息系统难以形成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无法为物流运作提供有效保障。同时物流体制及法律政策等尚不完善,物流信息基础标准体系落后,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整个行业小、散、乱现象明显,市场竞争激烈[ 1-3 ],造成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着“四低一高”即物流效率低、利润低、客户满意度低、创新意识低、整体成本高的困境。物流企业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快速适应企业内外部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必须改变现有发展模式和战略,进行智慧化升级。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是指物流企业在物流相关活动中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物流设备,秉承协同共享和产业融合的思想,实现对物流要素与信息数据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业务运营与管理决策的全程管控和优化自治以及技术方法与应用实践的深度学习和持续改进,同时通过对物流企业的技术、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变革(融合),最终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的多元化发展目标[ 1,4-6 ]。这是物流企业在动态变化和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导战略。
本文在梳理物流企业智慧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实践,构建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物流企业实证调研数据,明确不同驱动因素、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和物流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层面,通过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研究,拓展了已有物流智慧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在实践层面,为政府制定相关物流产业政策、推动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为物流企业进行智慧化升级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实现路径。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目前,物流智慧化是前沿性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对物流智慧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内涵特征和体系框架等方面展开。社会各界虽没有就物流智慧化概念达成共识,但是均认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赋能物流基本环节,辅以相适应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组织模式,可以达到提质、增速、降本和绿色的目的[ 1,7 ]。学者们在物流智慧化体系构架的研究中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三层构架,并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细化[ 2,8-9 ]。在此基础上,李佳[ 10 ]综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体系重构了物流智慧化的体系构架。国外学者主要针对物流智慧化技术应用和局部环节智慧化进行研究,如物联网[ 11-12 ]、云计算[ 13 ]、大数据[ 14 ]、人工智能[15]、区块链[16-17]等技术,以及运输智能优化[ 18-19 ]、智能合同[ 20 ]、智能仓储[ 21-22 ]等环节。总体而言,目前关于物流智慧化的研究呈现出以技术应用和平台体系构建为导向、以物流要素的信息化为基础、以物流资源配置为脉络、以提质增速降本绿色为目标的理论特征。但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驱动因素的研究较少,且较为分散,多为定性、案例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并将诸多因素纳入一个系统、全面、综合的实证框架中。
(一)内外部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
关于驱动因素的研究源自利益相关者理论,萨尔基斯(Sarkis)等[ 23 ]认为,客户、政府、员工、股东、社会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给企业的运营过程带来压力,利益相关者本身既可以约束管理行为,也可以促进管理行为。同时现有研究也扩展到技术升级、经济利益等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如郝书池[ 24 ]从意识、社会、经济、政策、环保、技术等方面分析智慧物流的动因;王帅和林坦[ 2 ]认为,经济、物流需求、市场整合、智能技术、劳动力等五个方面将加速智慧物流时代到来。综合现有研究以及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实践,本文将驱动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因素分为两类:内部驱动因素,包括高管支持、组织因素和IT能力;外部驱动因素,包括制度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
内部驱动因素是指物流企业自身特征对智慧化升级的影响。首先,高管支持是内部驱动因素的一个重要维度,因为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本质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高层管理者需要承担技术和组织变革的责任[ 25 ]。本文在梁(Liang)等[ 26 ]研究基础上,结合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实践,认为高管支持是指高管对物流企业智慧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参与物流智慧化升级的战略规划、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组织变革等行为。现有研究中,冯伟和李嘉佳[ 27 ]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奥利维拉(Oliveira)等[ 28 ]认为,高管支持对企业采用新技术有着积极作用。其次,组织作为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实践主体,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现有研究发现,企业规模[ 29 ]、组织结构[ 30 ]、组织文化[ 31 ]、组织支持[ 32-33 ]等组织因素对企业的技术采纳、技术创新、战略制定等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是物流企业面对动态变化和不确定的物流环境做出的一种变革行为,是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因此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最后,IT能力作为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基础保障因素,其核心价值体现为对信息更有效率的获取、存储、转化、传送和发布[ 34 ]。因此,拥有较强IT能力的物流企业不仅能够有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物流设备[ 35 ],也可以促使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理念、经验等信息在企业内部高效传递和共享[ 36 ]。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1:内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H1a:高管支持對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H1b: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H1c:IT能力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与内部驱动因素一样,外部驱动因素也是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重要的动力来源。首先,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来提高自身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本文综合孟古(Menguc)等[ 37 ]和郭(Guo)等[ 38 ]的研究,认为制度因素通过制度压力和制度支持两种方式影响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制度压力是指政府、行业及相关部门在物流智慧化方面发布和形成的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法规和专业化规范规则等;制度支持是指政府、行业及相关部门在物流智慧化方面发布的促进政策或支持手段。胡美琴等[ 39 ]发现,制度压力对企业战略反应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制度压力也对企业信息安全合法化、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信息系统制度化、管理创新或技术创新等明确的企业战略行为有着积极影响[ 40-43 ]。李召敏和赵曙明[ 44 ]运用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观,验证了制度支持对任务导向型战略领导行为有正向影响。所以,制度因素是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其次,物流企业接受和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物流装备是企业智慧化升级的必要过程。在戴维斯(Davis)[ 45 ]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基础上,本文将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扩展到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行为。同时根据技术扩散理论和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结合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实践及相关技术的自身特性,将技术因素集中在技术相对优势性、技术兼容性、任务技术匹配三个方面[ 46 ]。技术相对优势是指智慧化升级过程中新技术相对旧技术的先进程度。物流企业感受到的技术相对优势越明显,其智慧化升级的意愿越强。技术兼容性一方面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物流设备与物流企业当前使用的物流系统、技术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另一方面是指与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兼容性。现有研究已经明确论证了技术兼容性与技术采纳意愿的正向关系[ 47 ]。任务技术匹配是指新技术对物流业务及运作的支持程度[ 48 ]。技术与任务的匹配度越高,则该技术越有可能被采用[ 49 ]。物流企业有着不同的业务和运作需求,新技术对这些业务和运作需求的支持程度越高,则被物流企业采纳的可能性越大。最后,左小德等[ 50 ]认为,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改革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市场因素视为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51 ]。一方面,市场需求是一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 52 ]。虽然物流业总体运行态势是从快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物流需求规模增速持续放缓,但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与高新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相关的物流需求比重持续上升[ 53 ]。同时物流行业客户的期望不断提高,希望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透明的流程获得更高效更便捷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既要满足客户对物流的新要求,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智慧化升级是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最优策略。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2: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H2a:制度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H2b:技术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H3c:市场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二)内外部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
自耶尔文佩和艾夫斯(Jarvenpaa & Ives)[ 54 ]开启高管支持和信息技术关系的研究后,学者们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了高管支持对信息化建设和绩效的积极作用。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研究以物流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为基础,与物流信息化的研究一脉相承。因此,高管支持的水平会影响物流企业绩效。其次,组织是物流企业经营的载体,一切企业经营活动都由组织实施和落实。现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各种组织因素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29-30,55-56 ]。所以组织因素是影响物流企业绩效的重要基础因素。最后,IT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这在业界和学术界已是共识[ 35,5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T能力对提升物流企业绩效和竞争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3:内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H3a:高管支持对物流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
H3b: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
H3c:IT能力对物流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
与内部驱动因素一样,外部因素也对物流企业绩效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阻碍了物流企业发展,而制度支持是破除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面对国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政策要求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等制度压力,物流企业不得不进行更广泛的绿色管理和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扩大市场份额,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58-59 ]。其次,物流企业在采纳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后,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物流成本相对降低,将具有更强的客户竞争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物流服务附加值。这些积极的变化将会使企业绩效有较大改善[ 6,15,60-61 ]。最后,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要求物流企业充分关注市场因素,不断发现并适应客户需求变化,积极了解竞争者新动态以维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获得长期的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62-64]。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4: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假设H4a:制度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假设H4b:技术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假设H4c:市场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三)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中介作用
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是一个过程,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信息化实践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 65 ]。首先,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通过对物流活动中所有物流要素、利益相关者以及物流环境进行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实现所有物流要素的数字化和业务的数据化、物流活动全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其次,通过物流装备内置或物流云中的命令和算法进行控制,对约束条件和物流环境的变化做出实时判断和处理,提高物流活动的程控化。以物流大数据深度挖掘与人工智能赋能物流环节和领域为支撑,精准预测仿真,优化资源配置和物流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决策,提高物流活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程管控和优化自治。一方面,既可以减少人工干预,降低风险,又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无效物流的能耗和排放,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通过对物流环境和物流实践的深度学习与反馈,实现技术方法与应用实践的持续改进,提高物流企业的柔性和动态性,为物流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提供保障。同时,物流企业在智慧化升级过程中应该秉承协同共享理念,促进信息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广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实现存量资源的社会化转变和闲置分散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综上所述,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并使企业发展更加绿色环保。
综上,现有研究已经证明,诸如制度因素等外部因素和高管支持等内部因素通过影响企业的战略反应、服务创新、信息化变革等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39,63,66-67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5a: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内部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H5b: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外部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选用国内外已有的成熟量表,结合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实践,形成初步的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正式调研前对物流业从业的MBA学员进行预调研,实地走访本地典型物流企业,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建议,并利用全国物流信息化大会机会对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预调研后,对收到的反馈意见进行梳理,由多名物流专业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研讨小组,经过反复商讨,对问卷整体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正式问卷。随后展开正式调研,自2019年7月份开始,历时三个月,涉及北京、上海、山东、吉林等地区的物流企业。本次调研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第一,通过行业论坛和行业微信群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31.67%。第二,通过问卷星的样本服务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68.33%。
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来看,从业年限5年以上占比63.33%,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良好的教育程度及丰富的从业经验有助于确保被调查者对问卷内容的正确理解;中高层管理者占比超过90%,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协作情况充分掌握,由此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和信度。
从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基本特征看,企业规模多在1 000人以下,约占85%。企业成立年限5年及以上超过70%。在企业类型中,运输型企业占49.33%,邮政和仓储型企业各占11.33%,其他占28%。样本构成与我国物流企业现状相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本次调研的要求。
(二)变量测度
(1)驱动因素。内部驱动因素中高管支持主要参考梁等[ 26 ]、奥利维拉等[ 28 ]的量表。组织因素主要参考贺小刚等[ 68 ]、坎托(Cantor D E)等[ 32 ]的量表。IT能力主要参考巴拉德瓦杰(Bharadwaj)[ 35 ]、曾敏刚等[ 69 ]的量表。外部驱动因素中制度因素主要参考郭等[ 38 ]、李怡娜等[ 42 ]和李(Li)等[ 70 ]的量表。技术因素主要参考古德休(Goodhue)等[ 48 ]和邵明星[ 71 ]的量表。市场因素主要参考王坤等[ 67 ]、阿图阿内(Atuahene)等[ 72 ]和奥古斯都(Augusto)等[ 73 ]的量表。
(2)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基于物流智慧化定义,本文参考柳(Ryu)等[ 74 ]的“服务创新”量表和孟凡生等[ 75 ]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量表,从物流企业对技术、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协同并形成量表。
(3)物流企业绩效。本文采取卡普兰和诺顿(Kaplan & Norton)[ 76 ]的平衡记分卡框架,参考拉杰什(Rajesh R)等[ 77 ]和李亚等[ 78 ]的量表,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改进四个方面进行测量。
(4)控制变量。针对上述主要变量间的关系,本文将可能影响物流企业绩效的企业规模、成立年限和企业类型等其他要素列为控制变量[ 79-80 ]。
四、假设检验
(一)信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信度方面,表1显示,所有变量的克隆巴赫系数(α)都超过0.8,表示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所有组合信度(CR)值大于0.8,表示量表具有较好的组合信度。在效度方面,由表1和表2可知,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都大于0.7,每个构念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都大于0.5,AVE的平方根都大于与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因此,本文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本文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验证同源方差问题,结果显示,未经旋转析出的第一个公因子解释了所有测量题项26.497%的方差变异,没有占到总变异解释量的一半,说明本文的同源方差问题不严重。
(二)结果分析
1.回归结果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H1至H4,本文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另外本文控制了企业规模、成立年限和企业类型(分为运输、仓储、邮政和综合。以运输企业做参照用三个虚拟变量:仓储业=1,其他=0;邮政=1,其他=0;综合=1,其他=0)变量。结果如表3所示。
在表3中,所有模型的F值都显著,说明模型1到模型7都有意义。模型1的三个控制变量中只有企业规模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β=0.142,P<0.05)显著,表明企业规模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这是由于物流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物流企业的业务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网点的扩大能显著降低物流企业单位运营成本并有效提高单位收益。而企业成立年限和企业类型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不同的成立年限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模型2是将内部驱动因素的三个维度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回归,结果显示,高管支持(β=0.285,p<0.001)、组织因素(β=0.201,p<0.01)和IT能力(β= 0.281,p<0.001)对物流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H1(H1a、H1b和H1c)得到验证。同理,在模型3中,外部驱动因素即制度因素(β= 0.212,p<0.001)、技术因素(β=0.214,p<0.001)和市场因素(β=0.227,p<0.001)对物流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H2(H2a、H2b和H2c)得到验证。通过回归结果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都对物流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物流企业应该根据外部驱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结合企业内部因素,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而提高绩效。
模型6和模型7以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为因变量,在加入控制变量基础上再加入自变量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在模型6中,高管支持(β=0.267,p<0.001)、组织因素(β=0.174,p<0.01)和IT能力(β=0.233,p<0.001)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H3(H3a、H3b和H3c)得到验证。同理,在模型7中,制度因素(β=0.227,p< 0.001)、技术因素(β=0.163,p< 0.01)和市场因素(β=0.201,p< 0.001)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H4(H4a、H4b和H4c)得到验证。
2.智慧化升级的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根据巴伦和肯尼(Baron & Kenny)[ 81 ]的逐步回归法检验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中介作用。如表3所示,在模型2和模型3中,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显著;模型6和模型7表明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影响显著;在模型4和模型5中,加入中介变量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后,调整R2变大,F值显著,同时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仍显著,但两者的回归系数都变小。上述几个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内外部驱动因素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均是部分中介作用。
其次,本文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明确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内外部驱动因素各维度和物流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利用SPSS中的Process插件运行数据,选择5 000样本量和95%的置信区间,检验结果见表4。其中,A、B、C、D、E、F、G、H分别表示高管支持、组织因素、IT能力、制度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智慧化升级、物流企业绩效。
从表4可看到,内部驱动因素即高管支持(LL CI=0.096 5,ULCI=0.220 3)、组织因素(LLCI= 0.057 9,ULCI=0.210 9)和IT能力(LLCI=0.081 5,ULCI=0.183 4)—智慧化升级—企业绩效的三条路径中,间接效应的LLCI至ULCI区间中都不包含0,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47 7、0.130 4、0.126 1。同时在控制中介变量后,内部驱动因素即高管支持(β=0.224 3,p<0.001)、组织因素(β=0.214 1,p<0.001)和IT能力(β=0.248 7,p< 0.001)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显著。这表明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内部驱动因素各维度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均是部分中介作用,即H5a得到验证。同时,假設H1(H1a、H1b和H1c)再次得到支持。
同理,在外部驱动因素即制度因素(LLCI= 0.095 9,ULCI=0.200 1)、技术因素(LLCI=0.072 3,ULCI=0.176 6)和市场因素(LLCI=0.081 7,ULCI= 0.211 4)—智慧化升级—企业绩效的三条路径中,间接效应的LLCI至ULCI区间中也都不包含0,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39 2、0.117 5、0.137 1。同时在控制中介变量后,制度因素(β= 0.199 7,p<0.001)、技术因素(β=0.232 3,p<0.001)和市场因素(β=0.226 9,p<0.001)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显著。这表明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外部驱动因素各维度与物流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均是部分中介作用,即H5b得到验证。同时,假设H2(H2a、H2b和H2c)再次得到支持。由此可知,内外部驱动因素均可以促进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战略制定和实施,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绩效。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物流企业对内外部环境认知的视角,探讨智慧化升级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利用300家物流企业的实证调研数据检验理论假设,结果支持所有假设,并形成以下主要结论:
1.内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和物流企业绩效均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即物流企业内部驱动因素水平较高,或者感知外部驱动因素的强度较高,可以促进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提高物流企业绩效。
2.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对物流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即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可以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绩效。
3.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在内外部驱动因素和物流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智慧化升级,协同整合内外部驱动因素,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促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提高物流企业绩效。
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已有研究做出了补充,能够为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提供一定启示。
第一,加强高管支持、组织因素和IT能力等内部驱动因素的建设,推动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提高物流企业绩效。实证分析结果中,高管支持、IT能力、组织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和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企业要充分发挥高管在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变革创新等方面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要提高高管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认知和参与,保证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相关管理活动切实落实,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价值。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IT能力,制定合适的智慧化升级方针,充分发挥自身IT能力在智慧化升级中组织变革和技术引进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同时,企业要提高组织学习、组织柔性等组织因素的水平,促进企业人才集聚和知识积累,为智慧化升级打下基础。
第二,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驱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的引领作用。实证分析结果中,制度因素与市场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升级的影响程度相近。制度因素通过规范、监管、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行为,促进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而市场因素则促使物流企业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行智慧化升级。因此,政府既要完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又要规范和监管物流企业行为,确立物流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公平有序的物流市场,借助市场机制优化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价格机制的作用,推动物流企业进行智慧化升级。其次,在技术因素方面,物流企业通过技术采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的二律背反关系,在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和风险,促进物流企业进行智慧化升级。虽然新技术有诸多优势,但是仅靠采纳新技术实现局部智慧化是不够的,最终必须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实现技术、组织和管理的有效融合,从根本上全面实现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提高物流企业绩效。
第三,物流企业要积极设计和实施智慧化升级战略。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统筹管理。首先,物流企业需要积极识别分析主要的内外部驱动因素,明确智慧化升级对企业人员、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升级路线方针,指导管理者和员工智慧化升级实践。其次,加强智慧化升级配套管理制度的建设,培育企业智慧化文化,调整组织结构和技术体系,提高组织与技术的兼容性以及业务与技术的匹配性;提供充分有效的资源保障,保障智慧化升级的成效。最后,建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机制,实时监控物流企业智慧化升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智慧化升级实践过程做出相应定位和评价,为后续的智慧化升级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最终达到改善物流企业绩效的目的。
(二)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严谨性,但限于现有条件和作者的研究能力,尚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变量测量缺乏客观数据。其次,被调查对象的个人认知不能完全代表企业认知。最后,本文仅探讨了内外部因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的影响,而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何黎明.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6):3-7.
[2]王帅,林坦.智慧物流发展的动因、架构和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9(1):35-42.
[3]魏际刚.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9.
[4]UCKELMANN D.A definition approach to smart logistics// BALANDIN S,MOLTCHANOV D,KOUCHERYAVY Y. Next generation teletraffic and wired/wireless advanced net working,Proceedings[M].Berlin:Springer- Verlag Berlin,2008:273-284.
[5]胡安安,黃丽华,张成洪.解读“智慧物流”[J].上海信息化,2014(3):44-47.
[6]CALATAYUD A,MANGAN J,CHRISTOPHER M.The self-thinking supply chain[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9(1):22-38.
[7]王之泰.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14(3):4-8.
[8]张春霞,彭东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10):35-39.
[9]鮑琳,张贵炜.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物流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18(4):140-144.
[10]李佳.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物流模式重构[J].中国流通经济,2019(2):20-29.
[11]KIM M G,HWANG Y M,RHO J J.The impact of RFID utilization and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focusing 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up ply chain culture[J].Maritime economics & logistics,2016(1):78-100.
[12]KIRCH M,POENICKE O,RICHTER K.RFID in Logis tics and production-applications,research and visions for smart logistics zones[C]//KABASHKIN I,YATSKIV I,PRENTKOVSKIS O.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reliability and statistics in transporta tion and communication,2017:526-533.
[13]SHEE H,MIAH S J,FAIRFIELD L,et al.The impact of cloud-enabled process integration on supply chain perfor mance and firm sustainability:the moder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8(6):500-517.
[14]WANG G,GUNASEKARAN A,NGAI E W T,et al.Big data analytics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ertain investigation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Inter 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6):98-110.
[15]BIRKEL H S,HARTMANN E.Impact of IoT challenges and risks for SCM[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 tional journal,2019(1):39-61.
[16]TIJAN E,AKSENTIJEVIC S,IVANIC K,et al.Block chai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in logistics[J].Sustainabil ity,2019(4):1 185.
[17]WANG Y,HAN J H,BEYNON-DAVIES P.Understand 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for future supply chains:a sys 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9(1):62-84.
[18]ZHANG N.Smart logistics path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 with internet of things[J].IEEE Access,2018(6):70 808-70 819.
[19]LIU S C,ZHANG Y F,LIU Y,et al.An internet of things enabled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mart vehicles and logistics task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4):806-820.
[20]BETTI Q,KHOURY R,HALLE S,et al.Improving hyper connected logistics with blockchains and smart contracts[J].IT professional,2019(4):25-32.
[21]JABBAR S,KHAN M,SILVA B N,et al.A REST-based industrial web of things framework for smart warehousing[J].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2018(9):4 419-4 433.
[22]LEE C K M,LV Y,NG K K H,et al.Design and applica 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based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 tem for smart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8(8):2 753-2 768.
[23]SARKIS J,GONZALEZ-TORRE P,ADENSO-DIAZ B. Stakeholder pressure and the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raining[J].Journal of op erations management,2010(2):163-176.
[24]郝書池.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7(1):28-31.
[25]LEONARD-BARTON D.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 tation of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J].Research policy,1988(5):251-267.
[26]LIANG H,SARAF N,HU Q,et al.Assimilation of enter prise systems: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J].MIS quarterly,2007(1):59-87.
[27]冯伟,李嘉佳.企业家精神与产业升级:基于经济增长原动力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6):29-42.
[28]OLIVEIRA T,THOMAS M,ESPADANAL M.Assess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loud computing adoption:an analysis of th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sector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4(5):497-510.
[29]PAN M-J,JANG W-Y.Determinants of the adoption of en 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within the technology-organiza tion-environment framework:Taiwans communications in dustry[J].Data processor for better business education,2008(3):94-102.
[30]陈建军,王正沛,李国鑫.中国宇航企业组织结构与创新绩效:动态能力和创新氛围的中介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8(11):122-130.
[31]郭秋云,李南,彭灿.双元领导对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文化导向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1):142-152.
[32]CANTOR D E,MORROW P C,MONTABON F.Engage ment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mong supply chain man agement employees:an organizational suppor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12(3):33-51.
[33]LEONARDI P M.Social media,knowledge sharing,and innovation:toward a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visibility[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4(4):796-816.
[34]JAKA L,BALOH P,RIBI RE V M,et al.Deploying infor mation technologies f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lessons from case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1(2):183-188.
[35]BHARADWAJ A S.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 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2000(1):169-196.
[36]邵云飞,庞博,方佳明.IT能力视角下企业内部多要素协同与创新绩效研究[J].管理评论,2018(6):70-80.
[37]MENGUC B,AUH S,OZANNE L.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n a proactive environmen tal strategy and its influence on a firms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2):279-298.
[38]GUO H,XU E,JACOBS M.Managerial political 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an analy sis of mediating mechanis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 search,2014(2):116-127.
[39]胡美琴,倪文洁,张雯.制度压力、战略反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12):60-67.
[40]NIELSEN J A,MATHIASSEN L,NEWELL S.Theoriza tion and transl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ional ization:evidence from Danish home care[J].MIS quarterly,2014(1):165-185.
[41]SMITH S,WINCHESTER D,BUNKER D,et al.Circuits of power:a study of mandated compliance to an informa tion systems security de jure standard in a government orga nization [J].MIS quarterly,2010(3):463-486.
[42]李怡娜,叶飞.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12):1 884-1 894.
[43]林润辉,谢宗晓,王兴起,等.制度压力、信息安全合法化与组织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2):112-127.
[44]李召敏,赵曙明.转型经济下民营企业的制度支持、任务导向型战略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研究[J].管理学报,2016(3):385-394.
[45]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 terly,1989(3):319-340.
[46]张涛,徐莉莉,吴珍华.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物联网采纳影响因素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8(2):254-263.
[47]AWA H O,UKO J P,UKOHA O.An empirical study of some critical adoption factors of ERP software[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17(8):609-622.
[48]GOODHUE D L,THOMPSON R L.Task- technology fit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J].MIS quarterly,1995(2):213-236.
[49]YEN D C,WU C-S,CHENG F-F,et al.Determinants of users intention to adopt wireless technology:an empirical study by integrating TTF with TAM[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5):906-915.
[50]左小德,张进财,陈振炜.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J].管理世界,2015(1):182-183.
[51]李红月,陈鑫强,金秀玉.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探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6-103.
[52]熊勇清,李晓云,黄健柏.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补贴方向:供给端抑或需求端——以光伏产业为例[J].审計与经济研究,2015(5):95-102.
[5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19年前三季度物流运行通报[EB/OL].(2019-10-25)[2019-11-20].http://www.chinawuliu.com.cn/xsyj/201910/25/344815. shtml.
[54]JARVENPAA S L,IVES B.Executive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91(2):205-227.
[55]谢洪明,刘常勇,陈春辉.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2):80-94.
[56]焦豪.企业动态能力、环境动态性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4):112-117.
[57]杨道箭,齐二石.基于资源观的企业IT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J].管理科学,2008(5):37-45.
[58]彭荷芳,周健颖,陆玉梅.制度压力、员工社会责任行为与民营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11):152-160.
[59]RAO R S,CHANDY R K,PRABHU J C.The fruits of le gitimacy:why some new ventures gain more from innova tion than other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4):58-75.
[60]LEIMEISTER S,LEIMEISTER J M,KNEBELA U,et al.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strategic impor tance of RFID for CIOs in Germany and Italy[J].Internation 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1):37-47.
[61]TAJIMA M.Strategic value of RFID in supply chain man agement[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7(4):261-273.
[62]彭正龙,何培旭,李泽.战略导向、双元营销活动与服务企业绩效:市场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J].经济管理,2015(6):75-86.
[63]吴晓波,陈小玲,李璟琰.战略导向、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1):118-127.
[64]GRAWE S J,CHEN H,DAUGHERTY P J.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strategic orientation,servic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 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9(3-4):282-300.
[65]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信息化、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基于浙江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4):96-104.
[66]贺立军,王云峰,赵钊.企业高管支持及其对信息化绩效的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84-87.
[67]王坤,骆温平.市场导向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服务创新为中介变量——基于中国物流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12):39-43.
[68]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3):94-103.
[69]曾敏刚,林倩,潘焕雯,等.信息技术能力、信任与供应链整合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7(12):217-225.
[70]LI H,ATUAHENE-GIMA K.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in China[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6):1 123-1 134.
[71]邵明星.企业用户云计算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6(1):99-105.
[72]ATUAHENE-GIMA K,KO A.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ri entation alignment on product innov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54-74.
[73]AUGUSTO M,COELHO F.Market orientation and newto-the-world products: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novativeness,competitive strength,and environmental forc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1):94-108.
[74]RYU H S,LEE J N.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service innovation:comparison of three theoretical per spective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8(3):294-307.
[75]孟凡生,趙刚.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9(4):74-82.
[76]KAPLAN R S,NORTON D P.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J].Harvard business re view,1992(1):71-79.
[77]RAJESH R,PUGAZHENDHI S,GANESH K,et al.Ge neric balanced scorecard framework for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 nomics,2012(1):269–282.
[78]李亚,郑广文,黄振辉.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8-109.
[79]CULLEN B J B.Administrative reorganization and configu rational context: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age,size,and change in siz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6):1 251-1 277.
[80]DAMANPOUR F.A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of ef fects of firm siz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n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4):996-1 010.
[81]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 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 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 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6):1 173-1 182.
Driving Factors of Smart Upgrading and Its Effect on Logistics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SUN Lei and ZHANG Shu-sha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China)
Abstract:The authors believe that,from logistic enterprisescogni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we can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on enterprisessmart upgrade. After analyzing 300 logistic enterprises,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at: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mart upgrade and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the smart upgrad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nterprises performance;and the smart upgrad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plays some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So logistic enterpris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internal factors as support from top managers,organizational factors,and the capability for IT,take advantage of the external factorsleading role,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mart upgrade,promote the smart upgrade,and improv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The government should perfect related law and regulation,supervision system,policy and industrial standard,formulate logistic market access,establish the fair and orderly logistic market,optimize resource distribution efficiency,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of supply and demand,competition,and price,and guide and support the logistic enterprisessmart upgrade.
Key words:internal and external driving factors;smart upgrade;logistics enterprises performance;intermediary role
收稿日期:2019-12-05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物流产业智慧化绩效生成机理与智慧物流体系构建对策研究”(18BJY180)
作者简介:孙磊(1993—),男,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创新与发展;张树山(1972—),男,吉林省洮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创新与产业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