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剑锋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近日发布。深圳、香港和上海蝉联三甲。二十强城市中,18个城市位于南方,只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属于北方,北方城市数量严重不足;从东西方位来看,二十强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南北分化加剧,“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
什么原因导致南北分化加剧、“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可能有历史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南方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原因,可能有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环境方面的原因;是不是“一样的春天”,就一定要“南枝向暖北枝寒”?难道这种差距,就一定不能改变么?
笔者以为除了客观、历史等因素外,還有主观上的一些原因。
“南强北弱”差在思想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即便南方有技术、资金、人才上的优势,如果北方有后发制人的自信,就会“不甘落人之后”。尽管生在北方,所处的城市不是一线,也完全可以“出人头地”。刘禹锡《陋室铭》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要跳出劣势看全局、看发展、看未来,努力调动自己的潜能和积极性,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让潜能在“弯道超车”中爆发出惊人的速度。
“南强北弱”差在氛围上。在发展上,南方有一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地方,在南方,特别是东南一带,你都会感觉到有人推你走。这种“争先”的氛围和精气神,常常会带到工作或创业中,使人总是处于一种“起跑状态”和“冲刺状态”;身处别人推你走的环境,你就不敢懈怠,你就不敢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满足,你就不敢“老牛赶山,哪黑哪宿”。就是小有成就,也不敢掉以轻心,要时刻警惕着被别人超过、落人后面。
“南强北弱”差在服务上。《人民日报》报道过一件事:在东北某市召开的一场表彰会上,领导桌上一人一瓶矿泉水,获奖者席位上则空荡荡。一位南方参会者虽没有“离会而去”,却表示出愤愤不平。如果因为一瓶矿泉水,一场表彰会,而影响到一家企业、一位老板的创业积极性,怕就是得不偿失。曾任鞍钢董事长的张广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感慨:“央企再大也是企业,科长再小,也是官员。”或许这一瓶矿泉水的距离,正是阻碍发展振兴的一个原因。
“南强北弱”还差在“说到没做到”上。对待人才、提供优惠,是不是真心,是不是实意,人才们最有发言权。有报道说:东北一些地市领导到南京、杭州等高新区考察,发现在那里创业的“海归”博士中,东北人特别多。“这些政策咱也有啊,为什么不回来?”一问才得知,虽然优惠政策都不缺,但真想申请,就得找路子托门子,费周折。你看看,在某些为企业服务、办事的政府部门中,那些“只说不做”,“说到没做到”“绊倒”了多少人,吓跑了多少人?
“南强北弱”差在营商环境上。今年3月,青岛在深圳举行推介会,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向台下数百家企业代表“承诺”:“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区市用一个月时间,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这里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个部门做不到,有关部门、区市的主要领导就要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作出解释。”改善营商环境,才能“引得凤凰来”,这是实践证明的真理。
“南强北弱”差在紧迫感上。走进南方,你感到的是一种不甘落后的紧迫感,在追梦路上,他们是“一路小跑”,让人总是精神饱满瞄准更高更新更快更好,让人总是和发达国家比,和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比,他们不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他们保持着进取意识、追赶意识、领先意识。不甘落后,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勇气,更是激发创新潜能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人总是以创新为常态,让人总是把我们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带到工作中。
北方要想缩短与南方的差距,要想比学赶超,非在方方面面都下足功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