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执行文化,助力中小银行合规经营

2020-02-20 14:30韩美清
时代金融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小银行执行力建议

韩美清

摘要:文章通过保罗·托马斯与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指出执行力对中小银行的重要性,根据工作中执行力弱化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主要原因,并从打造执行文化、提升合规意识、提高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加强过程管理、严肃问责、加强学习、完善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提出提升执行力的管理意见。

关键词:执行力  中小银行  合规经营  建议

一、前言

美國著名管理学大师保罗·托马斯说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家的洞察力加上员工的执行力!企业成功=5%的正确决策 +95%的高效执行”。中小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稳健发展,合规经营与风险防范是前提,而贯彻落实内外部政策与规章制度的关键就是执行力。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曾说过:“千重要万重要,防范风险最重要;千制度万制度,不执行等于没制度;千成绩万成绩,出了案件没成绩;千要求万要求,不落实等于没要求”,切实指出了银行风险防范重在制度的落实与执行。

那么,到底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是指对某指令的执行能力和执行力度,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实践活动,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重要环节。执行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只有拥有高效贯彻执行力的集体,才能打造卓越的工作业绩。

一般来说,制度是执行力的先决条件,没有制度,执行力无从谈起。当前,国内外银行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严重威胁着银行的信用与客户的资金安全,其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风险防范不力所致。

二、制度执行力不强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随着“三三四十”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合规文化建设等监管措施的推进,监管力度不断的增强,各银行业机构自上而下的内控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银行员工的合规意识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国内外大案要案频发,违规违纪行为屡禁不止,部分制度完全没有发挥其相应的管理、导向作用。

实际工作中,制度执行力不强的主要表现:第一,有章不循,惯性操作。有的机构对新制度组织学习不及时、不系统,使员工在具体业务中,对新的规章制度事前不知或理解不深入,依常规办事,随惯性操作。第二,执章不严,投机操作。有的机构在执行政策、制度时,忽视制度的严肃性,主观上选择性或递减性执行制度,“搞变通”心怀侥幸,投机操作。第三,知错不改,屡查屡犯。有的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明知同类问题已经违规通报,但认为不是针对自己,故缺乏严谨的态度,类似的违规行为照样出现。第四,“人情难耐”,服从性违规。一些员工原则性不强,以人情替代制度,以服从替代执行,以关系替代规章,所谓 “领导要求”大行其道,使制度执行被扭曲,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第五,违章不究,究而不严,助长违规。有的机构管理人员对工作中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不问责或从轻处罚,怀着“慈悲心肠”“大事化小”的心理处理问题,致使部分员工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一定程度上助长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制度执行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设计不合理

一个有效的制度应该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程序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制度设计缺乏整体思考,制度出台前,部门之间的联动统筹不足,不同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足够的协调,出台后的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感到无所适从,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还有一些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如标准不明确,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

(二)制度主动执行意识不强

有些机构对监管政策、管理制度、领导讲话等重要文件的传导、学习不及时、不深入,不时出现基层机构转发上级有关规定、文件严重滞后,甚至有对文件、规章视若无、睹束之高阁的现象,进而导致一线经办人员对上级行精神不了解,或对制度理解不透彻,依常规办事,随惯性操作。有的机构管理人员主动执行制度的意识依然淡薄,对违规、越权、逆程序操作等问题见怪不怪,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亟待加强。

(三)重结果,轻过程的理念,是制度执行力弱化的主观因素

一些人员在对制度的认识上更多地局限于“不要触红线”“不要出事故”,即更多地注重合规的结果,对执行过程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缺乏自律和戒心。操作中应有的程序被简化,操作流程被习惯所替代。

(四)责任追究避重就轻,或重对责任人处理轻对领导问责

有的机构面对上级行或监管部门的检查通报,只是简单将涉及本机构的问题查看并整改,而没有对通报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进度挖掘,从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而防范同类问题在本机构的发生。对违规人员的责任追究上,依然存在重追究当事人责任轻追究管理者责任的问题。由于双线问责不到位,各级领导无须对下级成员的违规负责或即使负责也责任较轻,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管理人员的监督责任心。由于处罚不到位,降低了制度的威慑力。

四、提升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银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并获得竞争力,合规经营是基本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对规矩的执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执行力:

(一)打造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就是把不同思想的人形成一种共同的理念,形成一种凝聚力。要想打造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不能只靠道德行为约束,要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心聚力促执行。

(二)制度执行常态化,提高员工对制度的敬畏意识

一般而言,制度的出台不是作为一种临时性或阶段性“运动或活动”规范,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与规范。制度本身具有权威性、约束性与相对稳定性,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循,制度期望达到的效果需自上而下、持久地贯彻落实——即通过执行力体现制度的生命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常态化管理,有助于树立以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帮助员工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维转变,提升员工对制度的敬畏意识。

(三)提高规章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一项规范制度应该是客观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事态预测,客观要求制度本身应该符合操作实际。因此,规章制度出台之前,加强不同部门间沟通协调,防止不同规章之间的矛盾,充分听取一线人员的意见,全方位考虑后出台的制度才能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而且,随着业务的发展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需定期不定期的对制度进行修订与更新。

(四)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员工行为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专业性强的流程作业单位,对制度的遵守必须贯穿于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对合规操作的判断不能只注重目的和效果。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多个环节,与多项规章制度相关,如果只看目的和效果,很容易使操作过程规范缺失。大量事实证明,许多违规操作及其引发的风险事故都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违规并由过程监管疏漏产生的。

(五)加大检查力度,严肃问责

实际证明,有效的检查、督导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途径。银行内部要重视合规风险排查,加大检查力度,切实排查重点领域风险,提高工作质效,进而促进执行力的提升。同时,要严格按照 “双线问责”“上追两级”的原则,对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明示违规成本,以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

(六)强化对通报与案例的学习,增强警示作用

检查是对于布置工作的检视,也是对执行情况的落实,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通过对监管部门及上级行的检查通报主动剖析、深度学习,对同业或行内其他机构被通报的问题,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并举一反三,及时整改本机构当前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提升自我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

(七)绩效管理,促进执行力提升

科學完善的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热情、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间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执行力、执行结果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和评价。确保政令畅通,对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坚决查处,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近年来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对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风险,有利于小中银行健康发展。制度要想产生持久有效的动力源,不折不扣的执行是前提,坚持不懈的贯彻是关键,故赢在执行,贵在坚持。

作者单位:遂宁银行总行信贷业务管理部

猜你喜欢
中小银行执行力建议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