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傲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唐吕村盲人兄弟周付喜、周成喜,没有视觉,仅靠耳朵和双手,27年来,修理农机3.6万多台,培养徒弟30多人,开办维修部,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助乡亲们共同致富。
身残志坚 乐观生活
这是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叫周付喜,弟弟叫周成喜。1968年9月出生于古驿镇唐吕村的周付喜,自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农机设备产生浓厚兴趣,渐渐也掌握了一些农机维修知识。1992年,在周付喜24岁时,视网膜脱落,因无钱医治导致双目失明。生性不服输的他并没有一蹶不振,经过长期摸索练习,逐渐练就了靠耳听、手摸的技术绝活。随着周付喜修理技术的提升,周边需要他帮助的农户越来越多,担心哥哥四处奔走不方便,在弟弟周成喜的帮助下,1995年,“盲人修车”维修部在古驿镇开办起来。兄弟俩的维修技术远近闻名,慕名前来维修的人络绎不绝。
2009年1月,厄运再次降临,一次意外让弟弟周成喜同样因为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周成喜一度痛苦万分、很是消沉。在哥哥的鼓励下,周成喜也开始在黑暗中摸索练习绕电机,给机器打孔、钻孔,修理秸秆还田机、旋耕播种机等。“我爸装播种机、传种器的速度,比正常人还要快很多。”周成喜的儿子周万虎说。
眼盲手巧 技艺高超
当地楼板厂厂长郑文青第一次见到这对盲人兄弟时很是惊讶,因为不管是生活上的琐事,还是修理设备、给厂房安装线路等这些具备技术含量的工作,他们都不需要别人帮忙,做起事来完全与常人无异。曾有一位当地的老人对兄弟二人的维修技术产生怀疑,一次他的东方红1104拖拉机出了故障,一直“咯吱咯吱”响,找人检查后只说是变速箱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找到周付喜这里,他们一听就知道是軸承坏了,当场换了一个轴承故障就解决了,老人惊得目瞪口呆。两兄弟的手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有很多客户在其他地方修不好的农机,来到兄弟二人的修理厂后,最终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每当有人问兄弟二人有什么修理绝活时,他们总是这样回答:“哪有什么绝活,做多了就有经验了。”
如果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兄弟俩就慢慢思考琢磨,实在不行,就让家人买了相关的书籍念给他们听,从中学习摸索。在2010—2014年期间,周付喜还设计了拖车车厢,车厢需要什么材质,多大尺寸……这些周付喜都在心里打好草稿,然后安排工人和徒弟去做。由他们设计出来的车厢深受大伙好评,不仅古驿镇上的老百姓喜欢,宜城、丹江口等地的人也前来购买。
周付喜还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改造了玉米、花生、高粱精播机和撒化肥机。周付喜设计的精播机减少了播种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撒化肥机,在拖拉机的带动下一天可以撒1 000亩,不仅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由撒化肥机撒的化肥更均匀,效果比人工撒的还好。
勤劳致富 回馈乡亲
凭借辛勤地付出、敢想敢干的勇气,以及高超的技艺,兄弟二人的修理生意越做越大,门面从一开始的四间变成了现在的八间,维修部变成了修理厂。手艺好,平常的修理量就大。整个修理厂忙时一天要修理10多量车,每年维修收割机1 400余台、拖拉机1 700余台、其他机具1 500余台。
2016年,兄弟俩把周边农场的农用车、拖拉机集中在一起,成立了襄州区佳富天宇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设立在古驿镇吕镇村217省道旁边,拥有200多亩流转土地,合作社主要从事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配件加工等业务,服务范围覆盖了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和河南省郑州市、周口市、南阳市、邓州市等地的40多个乡镇。合作社带领95个社员跨区作业机播3.28多万亩,机收2.5万亩,机耕3万亩。其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年收入达240万元,维修网点服务年收入达140万元,年总收入380多万元。
心有光亮,自予光芒。在黑暗的世界里,周付喜和周成喜俩兄弟用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创造财富,取得成绩后不忘回馈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们的技术声名远扬,他们的故事被广为传颂。2017年,周付喜被评为襄阳市“残疾人自强模范”;2018年,兄弟俩先后荣获湖北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 “特别奋进奖”;2019年3月兄弟俩获得湖北“荆楚楷模” 荣誉,2019年3月兄弟俩获得湖北“荆楚楷模” 荣誉,“敞开心襟,能驱黑暗;精工手艺,敢作明星。横批:巧夺天工”。湖北省楹联学会王娟为他们特撰联给予赞赏。
对于未来,兄弟俩还有更大的梦想:“扩大农田,增加社员,让合作社造福更多的乡亲;扩大修理厂的服务范围,将手艺教给更多的人。”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办公室邮编:44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