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视野下的印太战略

2020-02-20 08:46章子龙
唯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印太印度战略

章子龙

按照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的观点,世界政治的首要属性是社会性而非物质性,主张从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国际政治,研究国际关系的社会规范结构而不是经济物质结构,强调观念在建构国家行为和利益中的作用。具体到近年逐渐热络起来的印太战略来说,印太概念显然不是亚太概念的简单替代。对这一概念的提出、传播和反复鼓吹,反映出的是相关行为体的价值取向和战略诉求。

一、印太为什么复杂

全球的海洋相连相通,印度洋与太平洋自然也相互连接,因而印太这一地缘概念并非新的指涉或界定,而是反映出既有海事空间因地缘政治需要被强化解读的现实。

印度-太平洋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扩大了亚太概念,加强了印度洋在整个地区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印度正在成为国际海洋舞台上更积极的经济和战略参与者及采取“向东看并行动”政策这一动态。从实践意义上讲,这意味着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的“重返亚洲”或“亚太再平衡”过程中,美国的军事角色将得到提升,将触角从亚太地区延伸至印度,而印度本身就是美国长期拉拢的对象。从美国战略角度出发,印度-太平洋的地理边界大致对应其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军事“责任区”。

印度-太平洋地区可能是全球情况最复杂的地区。从地理构成上看,它由30余个大陆、半岛和群岛国家组成,包括上万个有人或无人居住的岛屿,覆盖太平洋和印度洋以及亚洲内海的大部分地区。从人口分布上看,根据最新世界人口统计数据,它拥有使用超过3000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近40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以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从对全球贡献上看,印度-太平洋地区拥有全球40%以上的经济产出,其中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经济体。从军事实力上看,它包括了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俄罗斯几个有核国家及朝鲜、韩国、日本等重要的军事力量。印太还有关键的战略水道将亚洲与中东和欧洲连接起来,如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每年承担着70%左右的全球贸易运输量,有75000余艘船航行其上。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衡量,印太地区任何主要国家的经济衰退、国内动荡以及彼此间冲突都可能对区域和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印太的区位独特性和差异性正体现在以上所描述的地理、政治、文化复杂性中。相较于版图紧凑完整的欧洲和美洲地区,印太的陆地国家或地区拥抱的是一片岛屿星罗棋布的海洋,中、印、日、澳四国总体呈现合抱之势,与夹杂其中的东南亚诸国共享印度洋和太平洋,这种地理形态虽然有利于孕育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但也势必增加了彼此争取海洋权益的冲突性,在海洋资源储备日益受到各国觊觎和争夺的当下,利益声索重叠严重的印太地区势必很难真正成为一片和平之海。“碎片化”的印太格局是域内各国争夺海洋权益的根本原因所在。

日本作为岛国的地理局限性从来就充满了深重的危机意识,始终担心来自陆地和海上方向对于本土的攻击,因此历史上注定是一个进击型角色。但日本狭长的国土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源供给和战略纵深,因而确保海上自卫力量的强大成为现时日本的必然选择。

韩国历来自我感觉良好,自诩“大韩民国”,战后积累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工业化水平确实也是韩国希望向大国迈进的信心来源,但朝鲜半岛的分裂现状制约了韩国目前的发展前景,来自朝鲜的潜在威胁也使得韩国无法真正摆脱半岛分治的镣铐,放心实践大国野心。

印度作为传统意义上非亚太国家,一段时间内并不十分热衷参与亚太纷繁事务,但印度现在似乎已准备好在印太发挥比过去积极得多的作用。事实上,追随奥巴马政府面向更广阔的亚太地区的重返或再平衡战略的脚步,印度也在启动自己的“重返”政策。印度指明南海是对捍卫海上安全和确保航行自由具有重大意义的地区,此举引起了北京的关注。

澳大利亚独占一洲,四周既无强国环绕,和邻国也基本没有历史宿怨,地理位置在印太中堪称优越。澳洲北部土地荒凉、人口稀少,经济开发殊为不易,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也相当高。但澳大利亚国内近年来主动跳进了印太本来就已十分复杂的大酱缸里,浑水摸鱼捞一把的心态很明显。

最后要特别提到的印太國家是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所以又被称为“赤道翡翠”。印度尼西亚全境贯穿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毗邻或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54716千米。最新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人口近2.67亿,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尼西亚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印太地区最有可能成长为大国的力量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方面禀赋都很优越。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印度尼西亚在东盟一体化建设和东亚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一贯奉行积极独立的外交政策,主张大国平衡原则,重视同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欧盟等世界主要力量的关系。借助“民主温和穆斯林”的国家形象,印度尼西亚还积极沟通伊斯兰与西方世界,在一些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发挥独特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印太的地理特征造就了这一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正因为如此,所谓的“印太战略”才变得很有市场,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或是搭便车,或是积极采取措施力图制衡,或是拉帮结派,这一切使得印太区域形势愈发复杂化。

二、谁想掌握印太

地缘政治理论代表学者马汉和斯皮克曼都很重视海权的重要性,前者看到了控制水道对霸权的积极作用,后者则提出旧大陆的两边的边缘地带(包括西欧沿岸地区、西伯利亚沿海至中国沿海一线)的控制权是实现对欧亚旧大陆影响力的关键。伴随着冷战后美国实力走向巅峰,美国日益认识到控制边缘地带的紧迫性,并坚决防止欧亚地带的边缘地带被单一的大国控制。具体到印太地区就是它想当然地认为要坚决避免中国成为区域海洋主导者的可能性。

在中国崛起的当下,美国越发认为它的大陆界限并非就是它的防御性边界。这反映了地缘政治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的战时观点,他说,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必须是保持欧洲和亚洲的权力平衡,以此作为美国的第一道防线。他认为,没有包括南美在内的防御,大陆防御(他称之为四分之一球面防御)是不可行的。反过来,如果没有在东半球的欧洲和亚洲实现有利的力量平衡,就无法确保这一点。因此,美国军队必须驻扎在这些遥远的地区,这成为1945年后美国军队在欧洲和亚洲近乎永久性地保持驻扎的理由的一部分。

现在的问题是,印太到底是谁的印太?这句话似曾相识,因为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家们都说过类似的话。门罗总统说过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戴高乐说过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那么,亚洲到底是谁的亚洲呢?或者说印太到底是谁的印太?印太战略又是谁的战略呢?

1.美国的印太战略:力图全面掌控,但日益依赖同盟

美国再一次发挥了它神奇的地缘特点,当它面向南半球时,它说自己是一个美洲国家,而当它向西望去时,它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印太国家。尽管“9·11事件”转移和消耗了布什政府的注意力和精力,但中国的迅速发展、朝鲜问题久久未能解决以及美印关系的突破促使华盛顿猛地开始更多地关注印度-太平洋地区。美国认为中国和朝鲜正日益改变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挑战先前其关于亚洲和平崛起的假设,并质疑华盛顿为维持稳定和促进印度-太平洋繁荣所做出的承诺。在不断地尝试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一个总体性概念,即所谓的“重返”亚洲或“再平衡”。当时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奥巴马和一批政府官员加以重申,表明美国将采取多方面的行动来进行军事建设、加强外交接触和确保自由贸易。然而一直到2017年特朗普就职,美国在亚洲的战略连贯性、有效性和资源充分性都不断受到质疑。尽管奥巴马时代做出了确保美国存在的核心承诺并取得了一些成就,美国仍然感到它正在从亚洲撤退,而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担心的是印太会成为中国的主导范围,而这将使美国长久以来所确立的“防止欧亚边缘地带被单一大国控制”目标的破灭,尽管美国认为换作是自己控制就没有关系。

特朗普政府采取的是一种更为务实的方法。对于中国,特朗普采取了一种交替的合作与对抗策略;对于朝鲜,特朗普接受了与金正恩举行峰会的前所未有的提议。关于联盟关系,美国一方面继续加强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合作,另一方面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发展更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有所谓自由政治制度或倾向自由主义的国家。尽管在美国看来与这些国家结成正式联盟并非必要,但越是可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华盛顿就越觉得有可能为其维持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努力找到政治甚至安全支持。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可以成为扩大区域海上合作的宝贵伙伴,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导致更紧密的政治关系。

2.日、印、澳三国的印太战略:确保已有地位,争取更大份额

美国拉上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组成的印太四国联盟在“共享民主国家的意识形态”大旗下走在一起,但美国之外的日、印、澳三国毕竟不是美国,还没有到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段位,因此三国各自都有自己的盘算。日本长期以来都希望可以自主独立地发展对外关系,但历史原因使得日本必须仰人鼻息。虽然一直以来都希望从经济大国变为政治大国,但现实因素制约着这样的想法,因此,日本一方面继续与美国保持紧密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动修改国内宪法,争取早日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以使自己的外交政策更加具有自主性。同时,由于和中国的地理位置毗邻,日本必须尽量避免与中国发生明面上的对抗,更希望通过默不作声的悄然行动提升在印太的实力。印度自从莫迪当政以来,将“向东看”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向东行动”。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敦促印度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战略作用,即要求与印度想要投射的强大民主国家形象相称,也与印度领导人称其国家是美国“天然的伙伴”声明相称。印度加强与东亚接触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能源,更具体地说是石油。印度石油消费量中进口比例将近80%,在这种情况下,新德里显然越来越担心海上安全。然而印度毕竟在传统地缘意义上不属于亚太国家,渲染印太概念也难免有趁机入伙的嫌疑,因此印度虽然也在竭力发声,想掌握印太还是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合理性。至于澳大利亚,更多的是希望借重美国的政治声望、日本的经济援助抗衡中国在大洋洲区域内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澳大利亚参与四国联盟动机的牵强以及没有明确的政策主见,注定了其未来可能成为印太地区被中美两国都不待见和重视的跟班,起的作用更多的是将水搅得更浑,如果有掌握印太的想法,也真的只能是想想而已。澳大利亚和韩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一直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韩国希望解决朝鲜问题并实现统一,将需要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进行合作。

3.东盟国家的印太战略:保持平衡同时有所作为,左右逢源

东盟国家处于四国联盟形成的四边形区域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必然要求东盟与各大国保持相对等距离以实现自身最大利益。长期以来,东盟都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运作的,并致力于保持中立的姿态。东盟一直都在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争夺对亚太地区的主导权,这使得该区域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东盟试图在中美两国之间维持平衡,这符合东盟的自我定位。东盟也许无心掌握印太,但对于主导亚太一直是在不懈努力的。事实也证明,东盟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东盟本身的实力,这也是印太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现象。需要特别注意东盟中的印度尼西亚,虽然印度尼西亚长期坚持大国平衡原则,但其自身成为大国的潜质以及历史上排华的传统使其成为东盟国家中变数最大的国家之一。

三、中国怎么办

印度-太平洋区域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加上它的地缘复杂性、政治多样性和其他许多特点,意味着没有一个大国能够复制在欧洲那样一个范围较小的、领土相邻的国家之间形成绝对主导的模式。

美国2017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关注了印度-太平洋的安全层面问题,首次明确将中國定义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试图取代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地位,扩大其国家驱动的经济模式的覆盖面,并以有利于中国的方式对该地区进行重新排序。”这与五角大楼2018年的国防战略相呼应。该战略鼓吹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表示“我们将与该地区的主要国家一起建立双边和多边安全关系,以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此外,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明确指出:“美国国会宣布,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是美国的一项首要任务,这需要将包括外交、经济、情报、执法和军事在内的多种国家力量整合起来,以保护和加强国家安全。”

美国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就是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中国在不断展现自身和平发展形象的同时,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提升实力,另一方面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意识到印太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仔细观察,妥善管控冲突。中国必须对一些国家的印太战略进行区别分析、仔细研判,主动引领、积极塑造,趋利避害、争取共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抓住主要矛盾不动摇,最终牢牢把握住应对形势变化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

责任编辑:彭安玉

猜你喜欢
印太印度战略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解析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如果可以去印度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美版“印太战略”越来越现形了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最高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