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明确了要求,其中将“科技支撑”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也为江苏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一、科技支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助推力
社会治理始终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在江苏,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基层社会改革逐步深化,城鄉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加强。与此同时,由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社会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转变,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也决定了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不断通过对自身的变革和创新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治理的预见性、回应性、精确性、高效性。
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必须依托于科技支撑,体现智能化的效果。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从本质上改变了社会信息的传输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向多向交互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垄断和信息歧视,推动了权力主体的多元化和权力层级的扁平化发展,这些特点无疑有助于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事实上,伴随着大数据时代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诉求多元化和治理场景网络化,基于大数据构建多主体协同、信息均衡、数据驱动的科技支撑型社会治理体系日益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支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作为科技进步对社会和政府发挥技术赋权和技术赋能共同影响的结果,凭借对民情民意的系统把握、对社会风险的动态评估和对公众诉求的精准回应,将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科学性和治理民主性。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大势,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在促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有责任在关键时刻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把准航向。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全国经济和社会面貌深刻重塑,需要我们抓住技术发展的机遇,继续巩固数字经济大省优势,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塑造全国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江苏话语权。其中,科技支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应该是决定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并将在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科技支撑的智能化治理可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科学化。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决策的前瞻性,把社情、警情、案情、舆情等数据全面汇聚起来,及时研判基层社会稳定态势,超前谋划应对之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决策从依靠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而且,这将有助于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决策的互动性,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决策信息、参与论证过程、凝聚思想共识,最大限度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科技支撑的智能化治理将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新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科技支撑的智能化治理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有助于探索数据思维与数据治理的新路径,能够进一步促使治理模式从以流程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等新模式将会不断涌现。使社会治理从事中干预、事后响应,向事前预警、超前预判转变;从网格化向区块数据、区块链升级;从条块分割、孤岛林立,向条块融合、数据开放深化,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科技支撑的智能化治理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朝着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和精致化方向发展。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可以提供数据智能服务,通过移动互联采集、信息化联动、大数据研判,做到“在网格发现问题、在区县消除隐患、于事前洞察风险、到身边推送服务”。从具体的治理手段来看,利用“互联网+社会治理”建设,可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服务平台,把窗口服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用“小程序”“小服务”解决“大事情”,从而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和精致化。
二、成效与问题:科技支撑助推
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从成效来看,为了以科技支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江苏从政府到社会,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其一,以科技手段打造治理平台,促进治理主体协同。以科技支撑的信息化治理平台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也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载体。江苏众多区域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基础数据平台为支撑、以综合治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初步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基层社会治理系统。一是建立统一的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平台,整合人社、民政、公安、卫生、消防、信访等各部门的社会信息,以地理信息库为依托,关联人口信息和法人单位信息等,并对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实时管理、交互共享。二是以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专用网络、无线网络为通道,开发部署功能齐全、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全面覆盖的综合治理平台,利用视频监控网、物联感知网、治安防控网、舆情监测网,实现对基层社会“人地物情事”的信息化管理,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信息化支撑。三是依托基层网格化服务团队,采取信息化手段,利用呼叫中心、短信、微信、QQ、微博、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整合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力量,为居民提供多元、便捷、高效的服务。
其二,以科技手段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为了优化社会治理资源的配置,江苏依托科技赋能,将分散在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以及公众手中的与基层社会治理有关的各种资源加以系统整合,围绕资源向基层下沉推进治理权力向基层下放,治理服务向基层延伸。一是整合各级各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政务数据资源,人力资源,依托视频监控技术装备建成链接不同地区,贯通不同行业部门的公共安全网络。依托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并提升政务数据信息的互认共享水平,依托优秀人力资源形成排忧解难和强化治理的重要力量。二是将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助力,推动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楼栋,每户家庭。
其三,以科技手段抓流程优化,提升基础社会治理效能。乡村治理智能化的关键在于围绕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改进治理方式、优化治理流程,提高乡村治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提升基础社会治理的效能,江苏按照信息化支撑、智能化管理、实体化运作的要求,推进涉及基层“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据开放,打通政府内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区组织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鸿沟,突破部门界限和原有流程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互动,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于社会治理创新不够重视。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由于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对于可能会大幅增加其工作量的治理创新活动产生了一些消极情绪。同时,由于其对社会治理创新没有敏锐和准确的判断力,有时可能会将社会治理创新当成瞎折腾。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领导干部对于要颠覆与重构原有工作流程的社会治理创新就容易持观望态度,这就会使科技支撑型治理创新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其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不足。尽管江苏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其他不少地方已经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但总体而言,这些探索大多具有局部性、试点性和零碎性特点,所得经验缺少普适性,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创新模式。而且,由于社会治理创新事关重大,涉及部门众多,责任部门和统一的协调机构尚不明确,要进一步组织部署以科技支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难度很大。
再次,网格化治理的人员队伍还不能满足科技治理与智能化治理的要求。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智能化、网格化治理省域全覆盖,近两年设立12万个网格,配备了约30万名专职和兼职网格员。但是,网格化治理的人员队伍还很不成熟,配齐配强网格员的要求还未能被落实,网格员的构成极其复杂,其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担当治理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重任。
三、多维度推进:进一步以科技支撑
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相关精神进一步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从多维度采取推进对策。
第一,以科技支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深化基层领导干部的认识,充分总结和推广现有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要让基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活动中,科技支撑是一个关键切入点,是重要的助推器和鲜明标志。同时,要对已有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创新经验进行透彻的研究,争取在此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为进一步以科技支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指导。
第二,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应在核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引领下进行。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关键的诉求是解决民生问题。因而,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把“民生优先”的理念贯穿始终,在秉持服务为先理念、共同治理理念、依法治理理念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为治理创新拓展运作空间、提升治理质量和效率。就理念创新和科技支撑各自的地位而言,理念创新是基本的价值选择,科技支撑是工具理性。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活动,若是忽视基本的价值选择而单纯追求工具理性,这个活动就可能成为没有灵魂的盲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治理智能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治理过程中,而是应该围绕解决民生问题,注重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公共服务的有机统一,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治理,在治理中提升服务。真正树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合作治理”和“公平正义”的现代社会治理观。
第三,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既要重视顶层设计又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仅靠基层政府自身难以推动,所以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注重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尤其要注重观念转变、要素集成、资源整合、方法改进,努力破解各种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超越简单粗放式的传统社会治理模式,要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不同的基层社区之间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差异较大,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尽相同,在推进基层治理智能化的过程中,不应贪大求全,盲目运用新技术,片面追求高标准,而应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坚持务实、管用、有效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序推进。
第四,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用“互联网+”丰富公众参与治理的途径,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应激励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一起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治理的局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等,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要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使社会公众能够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等的限制,及时向政府部门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政府部门通过动态收集公众需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基層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第五,以科技支撑助推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升级相结合。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硬件平台建设,但如果仅有硬件平台的建设而没有治理主体素质的提升、治理机制的完善、治理环境的营造等软件支持,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也将无从谈起。因此,要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升级并重,在建设信息化治理平台的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网格化治理的人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夯实自治基础,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张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