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慧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00)
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能体现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语习得理论指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所有成功外语学习者的特征[1]。那么,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来说,语言输入应以何种方式呈现?这已然成为教学者和研究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国教育部也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2007年我国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就明确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在课程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2]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种类型的英语测试当中,听力理解题在试卷总题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普遍已经高达百分之三十五。但是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当中,听力所占的课时却处于边缘化状态。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对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是课程设置中有限的课时,这就给老师的听力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现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模式依旧沿袭着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会辅助使用一些如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就书本上的某个话题进行相关的训练,步骤多是由简到繁,从单词到句子再到篇章。授课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又受到种种限制。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新颖性,所以难以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我国2015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互联网+”的国家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意味着在国家发展趋势上,互联网思维跟传统行业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当下,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都是来自于权威性较强的几大出版社,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等。这几大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数量有限,而且更新的速度也较慢,有些素材的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度,比如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章,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版时的数据术语等到了当今可能已不再精准。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在备课时认真仔细核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更新或进一步地补充说明。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方法多半是以本为纲。以听力教材为中心,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播放音频后核对答案的方式。老师认为学生的听力技能能够在大量的听力练习当中自然提升,所以并不重视传授听力技巧。他们没有意识到我国学生在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志趣、爱好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句,但却不能听懂内容[3]。Powers就发现,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存在于超语段的听力困难尤为突显[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授课老师还依然故我地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但难以帮助学生提升听力水平,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听力课的兴趣,出现了完全依赖老师讲授的满堂灌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对声音的接受帮助理解意义。”[5]学生在不接受听力材料的时候,就无法理解,于是干脆选择放弃,等着老师给出答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
当前,全国很多高校对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改革思路不清晰,所以改革方向也不明确。有些学校是对不同基础的同学采取分级分类的改革探索,有些学校开设一些自主学习的课程,让老师在线上发布一些听力训练的材料和习题,以供学生练习。还有些学校购买一些软件,软件里的听力课程和测试题可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这些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都值得尝试,但也不乏弊端,如不利于统一管理,学习进度不一致等。所以,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
“互联网+” 模式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谓,它是互联网思维与现实产业相结合并不断向前推进演化的实践性成果,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全球的社会形态不断地发生着演变,这就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新的生命力,为社会各方面的探索、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在线服务平台。通俗点来解释,“互联网+”实际上指的就是“互联网加上传统产业”,这个“+”指的是传统行业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或者是互联网上搭建的各类型平台,将二者进行深层次地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行业生态发展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所学校加上几位老师再加上几间教室就构成了一个小的教育环境。“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需要有硬件保障——教学专用网和若干部移动终端,更需要有软件保障——数以百万计的学生,任你挑选的学校和老师。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教育领域,面向多层次人群展开。我们需要可以提供学籍注册和入学开放等一系列的课程,同时,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一样,在线学习要能够让学生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统一考试,他们足不出户,只需要通过在线学习,就能获得相应的文凭和相关的技能证书。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未来的一切——“教”与“学”都必须紧紧地围绕着互联网展开,授课者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学,学习者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一切相关信息都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和流动,线下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可以弥补线上的教学活动的不足,为之进行补充和拓展。
现如今, 各高校大学英语都面临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 听力在四六级考试当中所占比重已增加到35%,在四六级机考当中, 更加注重听力部分,比重高达70%。但由于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强,所以考试中的听力部分长期以来都是很多备考同学的弱项。除了四六级考试之外,在熟知的雅思或托福考试当中,听力也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与四六级不同,在这些出国考试的听力部分中,选择题只占一定的比重,而使用文字回答的题目却相当多,如问答题,填空题,表格题等。这一点对于很多习惯选择题的中国考生来说更是极为不利的。在进入社会后,听力水平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到很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互联网平台所特有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特点为大家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新思路。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加工、传播,以求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6]。
互联网技术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7]。网络教学平台有着很多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互联网平台上,可以把多种感官素材合成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参与度。且互联网上的听力材料来源广泛,时代性强,更新速度快,资源非常丰富。有了对热点话题的了解做铺垫,学习者在听相关素材时更容易理解,学习过程不仅增加趣味性,还有利于良好听力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促成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自从四六级改革之后,听力部分在原有试题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闻听力这一块,网络平台上的即时新闻材料能够让学生练习到这方面的内容,对提高听力成绩大有帮助。世界是多样化的,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发展也是如此[8]。网络上的信息可以通过合理编排,由一个个知识点向整个知识面扩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和灵活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提供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网络平台还可以提供海量的听力学习策略,针对不同学习者各自的听力薄弱环节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合了听力方法,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听力课听力策略传授缺失的不足。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是,授课老师先播放音频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做练习。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McDonough就指出,这并非一种教学方法,充其量是一种测试方法[9]。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者缺乏主动性,听力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从听力方面入手来打破僵局?一些学者展开了一系列听力策略的研究,部分研究者对听力策略和听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调查论证,其结果证明了听力策略的有效性[10]。但是我们知道,听力策略的培养不是短期能够达到的,需要授课者和学习者共同积极投入,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可最终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随后迎来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纷纷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确实是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如:老师的不同反应——思想固化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抵触和部分年轻教师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学生被花哨的音频视频吸引而不专注于听力训练;由于班级的人数众多造成师生互动性不强等问题。笔者对本校2017级非英语专业的2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多媒体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和传统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表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评价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是认可多媒体的作用的,他们认为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听力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种集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授课方式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帮助他们拓展知识,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视听材料。但是仍然有8%的学生并未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还有20%的同学更倾向于传统的听力训练模式。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最优原则进行组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1]。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搭建自己的听力教学网络平台。这种平台包括在线教学、课程点播、在线测试、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既可以配合老师的授课时间在线直播,也可以配合学生的时间线下录播,而且支持多终端切换,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学习方式。可以下载手机APP软件,支持微信平台操作,支持iPad或个人电脑等多种网络设备终端的接入,学生的听说等系列学习数据可以同步到云端的各终端来自如地切换,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网页都可不受限使用,IE、360、Safari、QQ、Chrome等主流浏览器可以全兼容打开,手机同步使用。
教学观念的改变必须通过教师角色的改变来体现[12]。“互联网+”模式下,在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将项目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将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细化为几个部分,实现项目式展开。实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向应用型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产教研几方面的结合。以“互联网+”为指导,从以老师为主导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多种听力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练机会。例如可以创建任务,进行板块式教学。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学生听力水平的素材,比较好的有BBC的系列短时节目,有较强时效性的美国TED演讲系列节目和一些原版的综艺节目片断等。这些栏目涉及面广,信息新,是学习者了解英语国家的好材料[13]。也可以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潮流资讯来进行听力训练。此外,高校可以顺应形式,创建自己的英语听力微信公众号。目前,手机上大家可以接触到不少与大学英语学习相关的公众号,听力方面的素材也是数不胜数。但正是由于材料过于庞杂,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学生需要一些简单、实用、高效、针对性强的听力材料,“教师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4]老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微信公众号试点,老师可以选取每日推送的听力材料,把握好内容和语速,给学生一定的反应时间,让他们能够逐步适应英语表达模式,从有趣味的听力练习中体会语感、语义,帮助他们提高辨音能力,语感把握,关键意思把握等,让他们能够逐步进入英语语境的思维模式。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确实收效良好,可以向全校范围甚至面向社会进行推广。
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是大势所趋[15]。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成绩考评与大学英语综合课没有什么差别,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和考试成绩几部分。而且各高校的考评比例也不同,可能某高校课堂考勤就占平时成绩的50%,那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按时来上课就可以得高分,他们的上课投入程度和听力课堂效果难以保证。在“互联网+”模式下,随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这种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不符合课改发展方向的传统考评体系就要加以更新。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评价体系的变革,不仅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更是评价体系自我完善的需要[16]。
如表2所示,笔者设计的考评体系由考勤成绩、项目成绩、作业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考勤成绩比例最低,只占总成绩的10%。原因是按时出勤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课堂管理方面的纪律要求。项目成绩比例最高,占到总成绩的40%。因为学生的上课学习态度、投入程度、学习效果、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均可在项目成果中体现。这种考评设置更合理,更能有效地反馈和体现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表2 大学英语听力成绩考评构成
在现行高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实行的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受课本限制,内容缺乏新颖性[17]。在新时代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肩负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彻底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和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要借助和搭建宽广的网络平台和无限的网络资源,细化听力课程并加强师生协作,同时推进项目任务式学习,使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接轨[18]。最终实现听力策略与语言教学、技能教学及文化教学相融合。与此同时,促进大学英语听力考评体系的更新,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为高校大学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创一片“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寓教于乐”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