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要素、生成逻辑与路径指向

2020-02-19 12:04梁晓宇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逻辑中国共产党

梁晓宇

[摘要]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有着基本的理论要素构成,准确理解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就需要把握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要素;深入理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就要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层面认知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意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从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弘扬政治文化、提升政治能力等方面积极推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路径;逻辑;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2-0018-06

中国共产党不是普通的政党,而是肩负着光荣历史使命、担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型政党。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总体的要求,也进行了整体的部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分析探讨黨的政治建设理论构成要素、逻辑意蕴,总结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对于新时代丰富党的政治建设内涵,深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要素

“党的政治建设理论要素可分为任务、基础、保障和目标四个层面”[1]。这四个层面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机体,也反映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发展的思维来审视党的政治建设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有所不同,但维护党中央权威、听党指挥始终是政治建设最重要的任务。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地位是最高的政治原则,就必须首先做到“两个维护”。一是做到“两个维护”符合党章精神,做到“两个维护”在本质上也是在维护党章权威,而党章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依据,要求党员做到“两个维护”也是以党的章程为依据的。二是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前提,只有全党自觉服务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才能确保党的政治路线落地落实,确保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

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组成了政治建设的基础。党的政治建设极具有外在的形象性,也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性。政治信仰是党员对政党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逻辑起点,有了坚强的政治信仰,党员才会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即人民立场。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信仰可以放弃生命,这种牺牲精神铸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灵魂。此外,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力量来自人民,党的政治建设依靠的主要力量也来自人民。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保障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体党员的刚性约束,是政治建设的硬性规定,二者共同构成了党的制度约束体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锤炼党性的重要途径,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抓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都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动力机制,也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

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而展开的,是为了提升党建质量。换而言之,不管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加强政治纪律建设,还是提高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等,其直接目的都指向了党建质量和水平,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三重逻辑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论述中,都能感受其强烈的“政治性”。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共中央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举措。理论来源于实践,新时代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论断,是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理论逻辑:回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特点决定了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命题,但发表了与党的政治建设密切相关的论断,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借鉴。

倡导党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中诞生的,而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指导欧洲工人运动的诞生的。纲领是政党最基本的要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制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纲领。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旗帜鲜明地亮出本党的政治纲领和主张,更好地团结和凝聚无产阶级,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自己的纲领还必须制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提出的策略原则坚持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但明确了经济斗争必须服务于政治斗争。

必须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政党是阶级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一定要把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将对群众的政治宣传和教育作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局限在“学术界”的范围之内。他们认为,增强工人阶级对党的政治认同是为了把党的理论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理论宣传。他们通过发挥报刊的影响力来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以便积极开展对群众的政治宣传和教育。例如,他们通过在《莱茵报》《前进报》《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文章,阐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主动宣传党的革命理论和原理,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

必须维护党的政治权威。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总结,他认为“没有权威的政治”[2]会导致革命的失败。针对巴枯宁反对权威、主张自治的错误思想和言论,恩格斯奋笔疾书,写出了《论权威》一文,系统阐述了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思想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对立,彻底批判了其反对权威、主张自治的谬论,揭露了巴枯宁放弃斗争、放弃党的领导的本质面目。列宁针对当时沙皇的专制统治、党没有合法的生存空间以及党内存在的一些无政府主义思想,反复强调了党的集中制。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要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党中央必须要有权威。

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直接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也没有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直接论述。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如何树立政治纲领、如何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以及如何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论述非常丰富,成为今天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

(二)历史逻辑: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历史探索

1927年党的五大第一次决定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针对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針对党内民主不健全,领导人独断专行暴露出来的右倾错误,提出党内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针对党员队伍复杂,中央领导不力的情况提出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并首次将政治纪律列入党内纪律检查范围。这对于在大革命失败时期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非常重要。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在古田会议上,针对红四军内部出现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单纯军事化观点,毛泽东严肃地指出,红军不同于一般的军事集团,“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3]。古田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党的领导、政治工作放在人民军队的首要位置。1944年4月,毛泽东又提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的论断。由此可见,毛泽东建党思想虽然是从“思想建党”开始和起步的,但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政治路线来保障党的建设方向不偏离,也没有忽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这“三大法宝”中的政治要素和内容。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第一次提出了党要在“政治上进行建设”的概念,要求全党要密切结合党的政治路线、政治领导来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政治路线问题上最大限度地排除了错误思想的干扰,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全党的高度统一,最大范围地实现了全党的团结,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特别注重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作用。党中央先后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了党对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中央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逐步恢复和扩大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针对“文革”对民主集中制的破坏,邓小平同志强调“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4]。进入新时期,针对个别的领导干部不注意政治甚至忽视政治的问题,江泽民同志适时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讲”的要求。其中,讲政治包括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5],这六个方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体。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党的建设具体要求上,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作这样明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得益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加强和政治领导力的不断提高。在党近百年的历史上,正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属性,发挥好了政治建设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才保证党在各种复杂局面下的团结统一,保证党及时有效的克服各种自身的错误和内部消极因素,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状态。

(三)现实的逻辑:勇于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与挑战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首先,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更加明晰、全体党员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加明确,这些都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党的政治建设决定了思想建设的内容、决定着组织建设的性质和结构、决定作风建设的政治立场、保证着纪律建设的方向性、为制度建设提供根本依据,在党的建设具体部署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能够为其它建设及反腐败斗争提供有力支撑,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能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利于提升管党治党的成效,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6]。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巩固近年来党的建设成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党内问题的重灾区延伸,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例如,近年来,党中央着眼于从政治上建设党,依纪依规依法查处了一大批贪污腐败分子,清除了重大政治隐患,挽救了党,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获得了双丰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巩固成绩,就必须在丰富党建理论、提高党建质量上下功夫,而党建理论的丰富、党建治理的提高均需要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来实现。

3.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度进一步提高,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蔚然成风,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意识明显增强、责任有力落实,构建出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不强、缺乏政治敏锐性,一些基层党组织长期忽视政治建设;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政治信仰,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漠不关心,党内政治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等。从管党治党的实践来看,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是政治问题衍生的结果,这就说明了必须通过加强政治建设才能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新时代提出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突出政治建设能够增强全党的政治意识、筑牢政治定力、汇集政治力量,为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依赖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绝不是一个自发行为,而是依靠全党各级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自觉行动,是一个不断拓展的系统工程。

(一)坚定政治信仰

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这一点已经被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反复证明。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角度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角度来看,政治信仰始终对加强政治建设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

从党的政治建设高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领导干部讲政治,必须把坚定政治信仰作为逻辑起点。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必须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应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局势,思考我们党的发展方向;要不断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研究深度,建立双向互动、虚实结合的政治信仰教育体系,根据党员群体分类实施专题教育,定期学习党规党章、突出政治信仰教育在党员培训学习中的比重,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政治自信力。要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以理论的创新成果彰显马克思主义亘古不变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为新时代政治信仰的塑造提供实践的理论说服”[7]。

从党的政治建设高度锤炼党性。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激烈交锋,给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共产党人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强化道德意识。“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远离腐朽的东西,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要崇尚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朴素的生活作风,努力做到“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同时领导干部自觉提升政治修养,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强的政治定力,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把党纪国法作为带电的高压线,始终相信和依靠组织,砥砺政治品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坚守政治立场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牢记全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力量源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源泉上;要坚决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解决好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关系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真正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决策,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和智慧结晶,只有发挥出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依靠人民群众深化改革,才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要加强和改善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做到既能从长远为群众考虑整体利益,又能关注群众的当前利益,帮助其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严肃政治生活

要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首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离开了团结这个出发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失去了积极意义。其次,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只讲团结不讲批评,互相批评不较真、自我批评不认真的思想行为和取消党内思想斗争的好人主义,也要反对只讲批评不讲团结,破坏党的团结的过火斗争和自由主义。

要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方法。针对当前党员教育中存在的“泛理论”“纯说教”现象,切实改进教育手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形态和方式方法,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传播媒介,探索网上组织生活新模式,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立体化、全覆盖。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在党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把清朗的政治生态保持下去,就是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管理党员、约束党员的作用。

(四)严明政治纪律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要充分发挥好包括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各种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如民主党派等政治组织的监督、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监督、大众传播媒介等社会舆论监督以及社会成员的监督等,这些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加大对监督举报者的保护力度;注重过程监督,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让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群众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加大政治巡视的力度,以巡视监督推进政治纪律建设。巡视制度弥补了同级纪委不好监督同级党委的缺陷,是一把“利剑”。巡察是巡视的延伸和补充,要推进巡察全覆盖,开展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延伸巡察,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对发现的政治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完善党内法規体系,推进依规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需要有纪律可遵循,有规矩可守。要使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互相衔接,这实际上指出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即加强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因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最终还是要靠党章、党规、党纪,用党内法规来管人、管权、管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多项党内法规,修订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对于规范党员的政治行为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今后要以党章为根本政治遵循,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弘扬政治文化

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发挥好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厚植政治建设的文化土壤。

要积极弘扬忠诚文化。重视发现和挖掘中国传统政治观中的忠诚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为品质,中国传统忠诚思想强调在为人处世中遵守忠诚的道德格律。忠诚是品德和能力的统一,如果党员干部缺乏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其能力也没有用武之处。新时代积极弘扬忠诚文化,需要领导干部抵制诱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对党始终表里如一;需要领导干部主动担责、知难而进,在大风大浪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

要积极弘扬规则文化。党要保持团结统一必须要弘扬遵守制度的规则文化,反对潜规则和圈子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特权思想,平时在工作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托关系,熟人好办事,其实这本质上也就是在寻找合适的“圈子”。愚忠的“站队”文化、“虚报”的官场文化、“陷害”的斗争文化等都是与正规则背道而驰的潜规则。弘扬规则文化,就是要依规治党,党员干部做到遵守正规则、敬畏法律和制度,做到法律和制度面前一律平等。

(六)提升政治能力

提升政治洞察力。政治洞察力是领导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洞察力,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认清形势,自觉保持政治定力。政治洞察力的培养需要强化政治认同,统一全体党员的意志和行动,按照党章要求,切实加强政治大局观教育,依托各级党报、党刊和主流媒体,多渠道宣传党的主张,保证意志与行动统一。领导干部要做到开展活动考虑政治影响,处理问题考虑政治后果,谋划工作考虑政治要求,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实现政治效果和发展效益相统一。

提升政治辨别力。及时关注和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动向,正确对待不同的社会思潮,在纷杂多变的乱象中不迷失方向,在各种思想和观点的交锋中辨别政治是非。提高政治敏锐性、筑牢思想防线,划清是与非、对与错的界限。善于站在政治的高度考虑和分析问题,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

提升政治凝聚力。充分认知我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看清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永葆斗争精神,自觉从各种错误的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对否定党的领导、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言行旗帜鲜明地批评和制止,增强维护党领导地位的坚定性,提高政治凝聚力。

提升政治组织力。善于将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嵌入到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善于总结和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做到最大范围地、最大程度上团结、教育、动员群众,注重在关键节点、重要问题上对群众的政治引领力度,使群众真心真意地接受党的政治领导。

提升防范政治风险能力。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特别是防范重大政治风险的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主义制度安全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和掌握防范政治风险的策略和防范,做到既能稳中求胜、又能化险为夷;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认清各方面风险发展趋势和关联度,把握风险传染、转化和联动规律,特别注意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国外问题被境外敌对势力所利用,网络空间风险酝酿成为现实社会风险等”[8],避免出现连锁反应。

当然,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不会自发提高,不会轻易养成,必须通过实践的磨练。因此,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挑战,在大风大浪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积累政治经验、注重政治历练,全面提升执政本领和政治能力。

参考文献:

[1]上官酒瑞.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意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3):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3]毛澤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1.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86.

[6]刘先春,葛英儒.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6):50.

[7]熊辉,李琳琳,谭诗杰.苏共政治信仰塑造的嬗变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9,(1):43.

[8]陈一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略主动战[N].学习时报,2019-06-19(1).

责任编辑:王玉倩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逻辑中国共产党
逻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