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盾,田 亮,王 波,张厚发
(1.山阳县气象局,陕西山阳 726400;2.商南县气象局,陕西商南 726300)
气象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庾岭镇位于丹凤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40′~110°58′,北纬33°42′~33°58′之间, 80%区域海拔高度在千米以上,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0.6 ℃,年降水量715.4 mm,其中6—8月降水量342.1 mm,占全年降水量的近一半,雷暴日达43.5 d;有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分属长江、黄河两个流域,气候差异较大。该镇下辖11个村。当地自然气候条件较差,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损失较严重,成为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有多位学者对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张建康等[2]利用GIS的自然断点法及经验订正法对榆林市暴雨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李艳莉等[3]对陕西苹果种植区北扩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田光文[4]通过使用GIS对各项因子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南郑县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柏秦凤等[5]基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陕南玉米涝渍灾害,建立陕南玉米涝渍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风险区划。但是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的对象达到镇村一级的较少。本文根据脱贫攻坚需要,对庾岭镇开展了详细气象灾害风险调查,进行灾害风险分析。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意见,进而实施精准帮扶。
收集2008—2017年丹凤县气象站及庾岭镇区域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汇总相关部门灾害损失、防洪堤坝、抗灾工程建设投入、非工程措施、各村农特产业收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运用环境灾害风险系统理论和方法,开展镇村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鉴于小区域范围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历史资料缺乏,风险源(如暴雨、雷暴冰雹)区域分布着重分析地形对灾害影响。
根据环境风险理论[6],风险系统由风险源、控制机制和受体三个部分组成。据调查核实,该区域气象灾害的风险源确定为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雷电冰雹等;受体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控制机制为防灾设施建设,灾害预报警报水平,减灾决策与组织实施水平,依据上述因子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风险源是引发系统安全事件的前提,其危险性的大小决定受体损害程度。众所周知,地形影响大气环流,使局部地区气象灾害增强,改变区域气象灾害空间分布。因此,在镇村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时,主要考虑地形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影响。
秦岭暴雨多发于南—北向河谷和海拔高度较高山脉迎风坡的喇叭口地形区域内,海拔高度1.0~1.8 km暴雨频次随高度而增加,1.0 km以下低山丘陵地带,出现频次较小[7]。庾岭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势陡峭、高耸,1.5 km以上的山峰有23座。境内的蟒岭平均高度为1.2 km,呈东西走向,其偏东南方地势呈阶梯状,北高南低,海拔高度0.6~1.0 km,山体松散,越往南越开阔,是较典型的迎风坡。此类地形不仅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易形成暴雨,而且形成的洪水流量大、流速急、成灾快。其他1.0 km以上山峰的东南坡和宽敞的喇叭口地形是诱发暴雨山洪的典型地形。另外,坡面雨量在迎风坡和背风坡还存在明显差异。有人通过观测得出,在平均状态下,坡度为30°的迎风坡雨量(雨强)比平地偏多(增强)7%,而相同坡度的背风坡雨量(雨强)减少(减弱)8%,迎风和背风两个坡面相差15%[8]。短历时暴雨一般受中、小天气尺度系统影响,强度大,在南北走向山脉的西向坡面上易造成山洪和泥石流;长历时暴雨一般受天气尺度系统影响,过程雨量大,时间长,在西北走向山脉的东南向坡面容易产生滑坡和塌方,这在实地调查中得到了验证。综上分析,蟒岭东南麓,23个主要山峰的朝西向坡面及其沟溪、河流的下游划分为山洪灾害的危险区域,较低的山地地形、河流上游区域为中度风险区,而背风坡为一般风险区(如图1)。
雷暴强度及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山区地形有一定关系。地形热力效应使底层大气气旋性辐合,易形成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垂直环流的不稳定发展[9]。当不稳定层结的空气移到山区,受地形抬升作用容易产生雷雨。另外,喇叭口地形对气流有明显的辐合作用,当暖湿气流进入喇叭口谷地,由于强迫抬升作用,对流增强。据此划定海拔高度1.0 km以上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和较大的轴线偏南的喇叭口地形为雷电冰雹高风险区,1.0 km以上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和较大的轴线偏东的喇叭口地形为中险区,其余地形为一般风险区。
图1 丹凤县庾岭镇暴雨、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调查显示,庾岭镇山洪地质灾害具有片状分布特征,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庾岭镇东南部,而山洪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其西北部,西南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少。东北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为高风险区,偏西南部山洪地质灾害较少为一般风险区,其余为中度风险区(如图2)。
图2 丹凤县庾岭镇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表1给出了气象风险系统各因子状况。与暴雨中心距离一定程度上决定灾害程度大小。表1中,与暴雨中心距离是各村到暴雨中心区域外围的最短距离。不同坡度坡向的地形山洪、泥石流灾害强度不同,坡度坡向因子风险大小确定依据是:坡度超过40°,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朝向东南的坡面,确定为3级;坡度25°~40°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朝向东南的坡面,或者坡度超过40°的其他地形坡面,确定为2级;除上述两种情况的,确定为1级。
由于所选因子的单位不同,各个因子之间数值无可比性,为了便于计算,把表1中各因子按照风险源的危险性、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受体脆弱性分为3个等级。其中,风险源的危险性按低、中、高,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受体自身抗灾能力分别按强、中等、弱,划分为1、2、3级,相应赋值1、2、3分,参与模型计算。
表1 丹凤县庾岭镇各村气象风险系统调查表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因子对系统的贡献率(权重系数)。将表1中各因子进行定量化、标准化处理后,代入式(1)
(1)
计算得出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值(表2)。式中,R为区域环境气象灾害风险综合指数,pi为评价因子等级,ωi为评价因子权重系数,n为评价因子个数。
在气候条件和流域特征、植被、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庾岭镇山洪灾害具有成片、成带分布的特点。根据气象灾害危险性、控制机制有效性和受体的易损性,按高、中、低三级进行山洪灾害风险区划。黄坪村、石门塬村、塔儿坪村是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吊蓬村、窑沟村、和平村是中风险区,其他太白村、两岔河村、花椒沟村、龙骨岩村、街坊村为一般风险区。高风险区的石门塬村、塔儿坪村处于暴雨中心,而黄坪村虽不在暴雨中心,但山洪灾害多发,有5个山洪灾害隐患点,隐患区人口多,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纳入高风险区(图3)。
表2 丹凤县庾岭镇各村气象风险系统因子评分表
图3 丹凤县庾岭镇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1)庾岭镇地处武关河上游,植被环境良好,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加上近几年防洪河堤建设投入较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较小,相当多群众和部分村干部对气象灾害有麻痹大意思想,未开展应急准备认证,部分村没有气象灾害防御预案,只有少数村开展了灾害应急演练,防洪设施的标准普遍较低。该镇全境处于雷电冰雹高发区,要加强防雷安全设施管理,高度重视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减小风险源的危险性。
(2)黄坪村、石门塬村、塔儿坪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区是区域环境风险的优先管理区域,是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工作重点,风险管理资源优先分配在此类区域;吊蓬村、窑沟村、和平村是中度风险区属于重点风险管理区域,相关单位需密切关注此类区域的风险动态变化情况,防止其向高风险区演变;其他低风险区的工作重点是加强极端气象灾害防范,做好气候灾害预防,明确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区域,进一步明确风险主导因素,有针对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分配环境风险管理资源,实现区域环境风险的优化管理。
(3)以村级行政区域这一行政单元为界,便于收集与整理研究所需数据,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与传统的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方法相比,风险系统概念明确,思路清晰,风险管理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小区域灾害风险评估。
致谢:王卫民、瑚波两位高工对论文进行了指导,提供了资料;驻村工作队于艳鹏、李翀龙、王辉三位同志协助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