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精准管理探索

2020-02-19 20:39:23林海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学品试剂

谭 斌, 林海燕

(湖南农业大学a.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

0 引 言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拥有优势资源的开放型科研实验室成为高校“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孵化基地[1-3]。然而,科研的快速发展与安全建设的相对滞后,以及长期以来重科研产出、轻安全投入的陈规陋习,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重重,危化品管理被严重边缘化[4-5]。据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通报,近10 年来全国高校共发生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14 543 起,死亡29 人,而事故大多与危险化学品有关[6];北京交通大学“12.26” 实验室爆炸事故就源于危化品(镁粉)管理不当造成,惨痛教训再次警醒我们,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永恒的主题。

1 开放型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现状分析

近年,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和政策的日趋完善,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优质的实验条件成为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各类科研项目快速加入,使实验室承载能力呈现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转,安全管理失去平衡,危险化学品监管成了实验室安全的短板和导火索。日益增多的研究人员和科研课题;种类繁多的实验材料;安全设施和预警系统的不匹配;课题组之间的不协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成了大多开放型实验室的现状和困惑。

1.1 危化品种类增多,分类管理困难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7]。依据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及《危险化学品目录》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和2828 个类属条目[8]。而国家颁布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中每年都在调整和新增条目,并对其购买、运输进行了严格规定[9],由此可见国家对危化品管理日趋细化和严格,并实现了在制度层面的有法可依。

科研实验室作为高校“双创”的一个重要平台,集聚了多学科领域的项目研究,实验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范围广、危险系数大[10-12]。随着国家对危化品管理范畴的扩充和细化,越来越多的试剂被归入到危险化学品条目,特别是对易制毒、制爆化学品的强制管控,实验室一些常见和常用的试剂被纳入管控条目,每次使用必须向学校申请,办理相关手续。为图方便大家就一次性申领大量的试剂存于实验室,给实验室安全带来诸多隐患。精准分类、安全储存、区分各试剂的风险等级是一项烦琐、细致和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实验室工作中常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2 科研项目多,缺乏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是危险源监控管理的基础和应急处理的重点[13]。GB / T22225-2008《化学品危险性评价通则》中规定危化品必须有物理危险、健康危害、环境危害三方面的内容评价。科研实验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项目使用的实验材料和危化品种类、数量随着实验方法的不断调整而变化,危化品的量化很难把握。加上科研项目申报中也未作硬性规定,故大家只注重项目效益评估而忽视了安全风险评价。

随着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开放型实验室承接的项目越来越多,有的项目负责人由于缺乏对国家法规、行业标准与规章制度了解,忽视了对项目材料安全性评价的认识,带入实验室的材料不履行安全风险申报,危险化学品不做台账登记和安全风险说明,导致实验室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增多,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和隐患大大增加。

1.3 试剂采购各自为政,废弃物追溯难度大

科研实验不同于本科教学实验,它是一个探索论证的过程,其试剂专属性强、随机性大、种类多、用量少等特点很难纳入学校统一采购计划,且大多由课题组自行采购、分散储存。此外,科研中通常习惯一次性将所需实验材料领走,不按规定收藏于自己的工作区,久而久之实验室台柜中便积压了大批残留、过期、无标签的试剂,每当科研项目结题、学生毕业,实验室内未经备案、标识不明的废弃试剂大增,这些试剂不仅占用了存储空间还污染了实验室环境,给后续危险废弃物分类增加难度。随着国家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强制执行,实验废弃物分类管理必将纳入法律法规进程。

1.4 科研经费独立,资源浪费大

危险化学品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科研经费支出的重头。科研团队由于经费相对独立,且专款专用,实验所需材料大都自行采购(包括危化品),未涉及强制管控的试剂有的就直接交学生采购管理。为了确保实验的一致性,科研中习惯于一次性采购大批试剂,一旦实验方案调整多余的试剂便被闲置,而团队与团队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很容易造成试剂的重复采购,尤其是不经正规渠道采购的危险化学品很难监管,学生毕业或课题完成,这些脱离管控的多余试剂被遗弃。化学试剂在存放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挥发、氧化、潮解、失活等,时间一长便成了废弃物,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1.5 实验材料存放不规范,催生新的危险源

科研实验室一般同时承担着多个项目的开展,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导师在忙于教学的同时较少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环境,而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配制和使用试剂不按要求标注,随意摆放,很容易被他人误用,由于实验室空间的局限有的学生就将实验材料与试剂混存,久而久之变成了新的危险源。

冰箱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暂存点,有的学生把它当成了万能的“保险箱”,长期存放配制好的试剂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在储藏过程中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这些被污染、降解了的材料会严重影响到实验结果。一些长期占用的冰箱,由于忽视其安全性,不进行定期清理,空间容量超饱和,还可能发生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

1.6 人员结构复杂,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随着协同创新的发展,跨学科大融合的项目越来越多,管理人员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的安全挑战层出不穷,大家已疲于被动管理。由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多以科研老师和研究生兼管为主,随着科研任务的加大,大家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近年来,为了充分实行实验室的开放、创新,本科生创新课题也开始融入,从而造成人员组成、编制身份更为多样化。临时组合团队由于流动性和零散性较大,较难系统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能培训不能制度化和常态化,导致部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危化品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认识不够,应急处理突发事故能力较差[14]。同时相当一部分科研实验室由于多头管理,归属复杂,安全培训和设施投入经费较少;长期以来基层管理不重视,使管理者缺乏创新和学习的动能,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提供全球统一标准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是博泽的宗旨。除了服务本地市场,太仓新工厂还将为博泽北美、欧洲地区提供生产和技术支持。此外,太仓新工厂在设计建造过程中严格按照博泽全球工厂的质量标准进行,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也遵照最高标准设计。

2 危险化学品精准管理模式探讨

精准化管理是一个以量化管理为基础,不断改进循环的管理模式;要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落实各细节管理,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效益最大化[15]。通过精准分析科研实验室管理运行特点,将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突出以抓重点(人),啃难点(危化品的动态变化)、盯落实(强监管)为抓手,不断完善、协调好内部管理,实现人、物、过程三要素的良性循环,为科研保驾护航。

2.1 以人员管理为切入点

人是安全事件的主导因素,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安全不变的主题。参与实验活动人员是危化品直接使用者,只有加强人员管理,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性,才能有效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1)加强安全技能培训,夯实宣传成效。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有一支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通过参加各种安全培训、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活动,提升管理层的专业技能和安全应急能力;自主组织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实践水平,培养其宣传贯彻能力。

多途径加强安全宣传。安全宣传的方法除了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培训外,还可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以大家较易接受的模式开展直观、快速的安全教育:如建立微信群、公众号、APP等向导师和学生宣传安全的法律法规,推送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知识,发送实验室安全手册、分享安全管理故事等;同时针对发生在实验室的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及时通报,快速响应。安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还可促成学生其他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严格准入制度,让安全实验深入人心。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跨学科、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特别是文理兼招专业),由于学历背景不同,对安全认知各异。每个准入人员必须进行详细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实验内容等审核,方便老师分层次有针对性进行安全指导和培训。其中本科生采取一加二(老师、学长)模式指导;新入室的硕士生以一对一(学长)指导。

科研实验室由于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学生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安全守护的重任。让学生懂得“安全第一,实验(生产)第二” 的道理,掌握保护自己和他人实验安全的常识;通过安全知识考试、跟班实习、环境熟悉等考核,加深体会安全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2.2 重视危险化学品管理

2.2.1 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

熟悉实验室危险源的种类和分布,才能有的放矢地管好实验室安全。对照《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实验室常用试剂进行梳理,将试剂的来源、类别、数量、使用频率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制作涵盖试剂品名、危险性类别、品种占比、分布情况、应急处理方法在内的标识牌,以便快速查找实验室危险源和日常督促检查。

有针对性加强分区管理。①根据科研实验试剂品种多、用量少、采购频繁等特点,实行按功能、研究方向分区管理,每个功能区指定负责人,配比一定的存储空间。②风险评估大的危险试剂建议大家分多次少量购买,购置防爆冰箱和特殊要求的试剂柜供大家临时短期存放。③精准排查实验室涉危试剂,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印制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和应急处理手册,将国家强制管控的试剂名录、采购流程、管理要求张贴于醒目处供大家查阅。

2.2.2 跟踪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全程监管

(1)采购监管。从采购源头开始进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严格的采购申报制度。根据危险化学品管控类别实行监管:易制毒、制爆管控试剂交学校统一采购,实验室负责储存、领用的双人双账式管理;其他危险化学品采购以实验室为主;课题组导师自购的由实验室督查采购、领用台账。

(2)过程监督。进入实验室的试剂必须有完整的使用记录:在研的科研课题,必须有涉危试剂的详细台账;申领的试剂须填写课题组名称、领用人、试剂用途、用量等相关信息。

(3)废弃物督查。课题结束或学生毕业应申报退回未用完的试剂,确定过期的做报废处理;其他实验室废弃物按废弃物分类要求,倒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定期交学校处理。

2.2.3 资源共享,减少浪费

建立实验室内部资源共享机制。开放型科研实验室一般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开展,各项目经费相对独立,试剂容易重复采购,通过搭建共享桥梁,让大家互通有无。①每学期组织一次试剂清理,将即将过期和余量不多的试剂收集起来,发布到实验室工作群供大家再领用;②设立公用试剂柜,将大家富余的试剂收集放到共享柜中,为需要的老师、学生做应急和预备实验的补充;③建立互惠互利调剂平台,将大宗的暂时用不上的试剂通过内部调剂,实现了资源节约减少浪费。同时,物联网的发展也推进了实验室试剂零库存的进程,减少了实验室存放过多有毒有害试剂的风险,营造了一个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

2.3 强化督促执行制度

制度是约束的准绳。科研实验室强调安全制度建设,但执行力度不强。完善内部制度,督促各环节的执行:进入实验室的课题组、研究人员每学年必须与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承诺书;涉危课题必须提交研究内容及涉危险化学品的明细和安全性评价表;学生从事研究必须注明依托的课题项目和导师,便于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督促检查。

自查自纠是保障。学校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很难靠学校、院系的督查来实施,必须形成一套有针对性、专业化的自查机制。增加日常巡查频率、安全信息牌、标识每间房的主要危险源和防控措施;配备以专业老师为主,学生参与的安全卫生检查组,每天进行巡查登记;添加安全消防器材,安装摄像头、烟雾报警器等高端远程监控装置,完善多管齐下的约束和监管机制。

3 实施危险化学品智能化管理

科研实验室由于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其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有差异。在危险化学品精准化管理的探索中,将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模式融入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完善和补充传统的管理方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是一个具体而烦琐的工作,现在大家普遍使用的试剂台账管理制度虽可有效追溯居多重要信息,但不能快速对接,信息反馈滞后,试剂出库后跟踪、查找较麻烦,如果充分利用5G技术搭建高效、优质的互联网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将智能化试剂储存柜、二维码技术和智能手机运用到危险化学品管理,让学生自主操作,管理者远程监控,实现每一瓶试剂的全程动态跟踪,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4 结 语

危险化学品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源头和重点,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已普遍加强,科研实验室由于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大多还处于被动管理。随着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开放型科研实验室在安全领域涉及的问题将更为复杂多样,坚持预防性事前管理重于问题性事后管理的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在实验室智能化管理中的作用,让进入实验室的每个元素都有迹可循、有源可溯,最终实现“全员、全面、全程”的精细化管理。让安全意识成为根植于每一位师生和管理者内心的修养,并成为无须提醒的自觉和行动;构建一支创新能力强、责任心重,知识结构丰富的跨界管理队伍,是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学品试剂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水上消防(2020年4期)2021-01-04 01:51: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16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安全(2015年6期)2016-01-19 06:19:31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