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莉,干振华,姜 舒,孙 伟,陈 鑫,张思兵
0 引 言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全军抽组千余名医护人员于2020年2月3日起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按照“边建设、边收治、边完善”的原则,尽早尽快实现快速收治患者目标,全体人员努力奋战,于2月4日医院接诊收治首批患者,1周内收治1000余名患者。为让医疗队员尽快适应传染病医院工作模式,确保大批量患者救治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实现全体队员“零感染”目标,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临时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医疗队严格管理、紧抓快干、科学施治、攻艰克难、成效明显。此次行动在受领任务、任务研判、紧急抽组、疫情分析、病区规划、患者救治、检测检验和床位快速周转等多个环节中,医疗队反应迅速、忙而有序周密衔接,体现了我军卫勤力量支援保障能力。
1.1 主要任务全军抽组千余名医务人员执行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救治任务。此次任务采取分片负责的原则,联勤保障部队8支医疗队各负责1个普通感染科2个病区,陆海空3支医疗队抽组力量组成重症医学一科,联勤保障部队5个中心的医疗队分别抽组力量组成重症医学二科,8支医疗队分别抽组人员组建综合科和其他辅助科室。
1.2任务特点
1.2.1 行动反应迅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突发重大疫情,正值春节疫情肆虐,收到预先号令后,军队医院快速反应,立即抽组召回人员,迅即多方筹措医疗防护用品、抗疫物资及药材,开展临战训练,做好随时遂行任务准备。受领出征命令后,医疗队快速机动,以空运机动的方式迅速到达任务地域,迅即展开工作,行动反应迅速。
1.2.2多方高效协同此次多军种多单位协同作战,抽组的管理干部和医务人员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军种、不同单位。机关、科室和病区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联合救治、联合抗疫。所有队员既要服从工作所在科室的管理,还要服从医疗队和基层党委的统一管理;所有队员都处于双重管理和监督之下。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大局意识使医疗队队员迅速克服各种困难、快速融合、高效配合,为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1.2.3环境情况复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为最快速地展开抗疫救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采取“边建设、边验收、边收治”的方法,病区建成即立即展开收治。除医院保障部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外,为了尽快开展收治,每个医疗队和感控小组也早期介入分管的病区工程建设推进和合理规划布局。2020年2月,武汉正值潮湿多雨、道路交通不便、施工队伍磨合时间短、又值春节期间物资采购困难,增加了执行任务的难度。此次任务活动时间跨度长、人员交叉分布广、工作住宿点位多、人员磨合时间短、人员管控难度大、会议培训难集中等特点,也给这次参加行动的医疗队管理工作和安全带来了挑战。
2.1 科学抽组人员,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2.1.1 医疗队队员构成医疗队队员根据此次抗疫的任务需求进行遴选,涵盖管理、医、药、护、技,医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8%,高级职称占35%;护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占98.7%,中级以上占52%;医护比为1∶2。40%的医务人员参加过抗击非典、疫情防控、应急医疗救援等重大任务,包括多人曾赴小汤山医院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专业遴选重点考虑抗疫任务所需的呼吸、重症医学、急救医学、传染病、感染控制、放射、检验等专业。
2.1.2执行任务能力医疗队员多数历经国内外重大任务和抗疫工作锤炼,先后出色完成2003年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重大腺病毒疫情、汤山毒鼠强事件、汶川“5·12”地震后送伤员救治、“8·2”昆山爆炸烧伤伤员救治、响水“3·21”爆炸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和防疫任务,以及海地人道主义救援、老挝车祸救援、利比里亚维和、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军事医学援助等国际性任务[1];多次参加实兵演习、跨区基地化演训和世博安保等卫勤联演联训和保障任务[2];多次开展防疫知识宣讲、防控指导和为军便民服务活动,在国内外应急救援、卫生防疫、医疗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顺利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任务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2.2快速筹措药材,提供物资保障基础
2.2.1 药品筹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物。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在药品保障时确保有常规药品、急救药品、口服药、注射剂等。治疗上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呼吸系统对症治疗等。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患者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实际,依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特点以及国家的诊疗方案制定药品目录,科学制定抗疫药品保障预案,备药181种,主要包括抗病毒药11种、抗感染药30种、呼吸系统用药14种、消化系统用药14种、心血管系统用药16种;还包括糖皮质激素、急救药、电解质及免疫调节剂等。药品整体配置比例合理,抗感染药物前期配备较多,尤其是针对呼吸道感染的喹诺酮类,对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
2.2.2耗材筹措医用耗材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保障。前期专家组会审制定了防护物资及必备医疗耗材目录,根据医疗队人员数量及医院预计展开床位数,筹措耗材130个品种,并携带部分急救设备。耗材目录制定上,以输液、注射、氧疗类为主,兼顾急救、生命支持类,同时准备较为充足的常见基础疾病救治耗材;医用试剂上,主要准备了冠状病毒检测相关试剂盒、常规生化检查试剂及部分常见基础类疾病检查试剂。医用防护物资是执行新冠肺炎救治医护人员的必备物资,包括一次性使用帽子、隔离衣、医用防护服、手套、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靴套和护目镜、防护面罩及正压式呼吸头套等。疫情发生后,医用防护物资需求量剧增,严重打破了供需平衡,疫情暴发又正值春节假期,大量工厂停工,物资供应紧张,造成了医用防护物资筹措难。
2.2.3相关物资准备因任务期限不明确,医疗队以两个月量为基础,准备了必须的生活保障物资、被装和防疫洗消用品。
2.3分段科学组训,增强疫情防治专业技能
2.3.1 开展适应性训练邀请5名专家从呼吸、传染、重症医学、感染控制等不同专业角度组织队员授课辅导;组织2003年赴北京小汤山医院参加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现场传授经验,严密组织个人防护操作训练和上岗考核;请经验丰富的传染、呼吸科临床医师、护士长和护理骨干以及部分参加小汤山医院工作经历的医护人员担任教员,进行规范化的穿脱防护用品、各种技术操作示范,讲解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按不同岗位划分小组,进行穿脱防护用品全流程模拟训练、工作模式各种技术操作模拟训练考核,达到队员技术过硬、高效配合,确保队员全体过关[4]。考虑到疫情暴发期间不适宜集中组织培训,创新应用网络“学呗课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全员进行培训考核,降低了集中培训的风险。
2.3.2组织针对性强化训练医疗队队员到达火神山医院后,根据现场实际,采取线下和线上结合训练考核的方式,组织队员强化训练及工作规范培训。一是熟悉工作流程,开展实地演练。让医务人员熟悉信息系统操作、科室布局与工作流程,开展病区三区两通道个人标准化防护全流程演练,从患者交接、入院、治疗到医务人员进出各区的流程按防护要求做规范化培训,促进医务人员迅速熟悉新的工作环境。二是强化感染防护训练,确保“零感染”。根据实际统一规范医用防护物资的使用,通过录制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服使用视频、拟制操作流程和现场分批考核等方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不断促进全员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的提升。三是加强救治技能培训,提高救治成功率。利用APP上传诊疗方案及各种技能培训课件、视频,让医务人员进行系统自学。分批次现场组织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高流量吸氧仪、除颤仪、输注泵、呼吸湿化治疗仪等多种仪器设备使用进行强化培训和考核。
2.4健全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功能
2.4.1 完善组织管理架构为加强医疗队队员思想管控和行政管理,实行“扁、平、快”管理架构,临时党支部重点突出病区人员管理,管理小组重点住宿点人员管理。结合病区实际,医疗队按照抽组单位、专业、年龄梯次、集中居住点和值班安排等情况设置各级党组织,确保各小组工作时间相对集中,便于开展组织生活和集中管理[5]。为加强全队的行政管理,根据医疗队由11个单位组成分散在15个点位工作的情况,以各单位为基准,设立17个行政管理小组,每日组织体温监测、人员点位抽查和小组情况报告,随时掌握人员思想状况、工作情况、身心状态、需解决的个人和家庭困难等,医疗队每日汇总、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
2.4.2发挥组织管理功能充分发挥临时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和三互小组作用,针对队员抽组单位多、成员组成复杂、居住相对分散、人员值班时段不同、减少集会要求的情况,利用网络会议系统,在严守保密要求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党组织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先进事迹、强化使命教育,增强队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注重用正面的舆论导向引导和激励医务人员,通过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会和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宣扬好人好事,鼓励新风正气,营造和谐、团结、奋进、互助的良好氛围,促进执行力、战斗力提升[6]。广泛开展“一对一”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掌握队员的思想动态,适时开展安全形势分析会,解决安全隐患及降低安全风险。在评功评奖和火线入党上,按照组织原则推荐;在军队优秀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评选上,按照全员公告、个人自荐、小组推荐、组织研究的流程,采取基层党委委员书面审查、对标评分、实名推荐、会议研究确定推荐人选,保证公平公正。注重解决官兵实际困难,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帮助下,充分运用军地协作机制,先后协调解决队员亲属看病、住院、抢救、扶贫帮困、子女入学、档案材料补充和慰问补充防护消毒物资等50余条实际困难,解决了队员后顾之忧。
2.4.3发挥心理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心理医师和心理咨询师作用,将心理知识和技能融入管理,采取设计发放《工作状态调查表》、配戴健康手环等方式,了解掌握官兵的工作情况、身心状态、需解决的困难问题,及时掌握并跟进解决,开展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理关爱和疏导60余人次。组织开展国际三八劳动妇女节“慰问当日值班护士送鲜花”、“给战疫女神送祝福”活动;并开展爱的接力棒“给住院女患者送鲜花和祝福活动”、“在病区设立心愿墙与患者互动”等活动,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在工作之余开展最美战“疫”妈妈评选、战“疫”好声音、“疫”战到底摄影展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舒缓大家紧张的情绪、缓解疲劳,用亲人、朋友、战友及患者的互动鼓励振奋士气,拉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距离,调节放松患者和医务人员身心、活跃团队气氛、促进协作精神。
2.5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各项工作末端落实
2.5.1 建立管理工作组,加强工作落实督导为配合医院完成好各项工作,以医疗队为基础,设立感染控制、医疗质量、安全保密、政工宣传、教学培训、科研管理、心理管理、后勤保障8个工作管理组对应医院相关部门,与医院工作同步,促进所属科室严格运行管理,规范诊疗流程,严格环节质量管理、严抓病历书写质量,开展病历书写互查,重视出院患者随访和健康指导,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管理力量,促进医院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的落实,有效解决了管理人员少、风险环节多、人员管控难的问题,调动了全员的管理积极性,加快了指令的末端落实,提高了整体行动效率。
2.5.2结合临床实际,分阶段实施科学救治第一阶段,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阶段。工作重点是根据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特点,按照“边建设、边收治、边完善”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抢建、抢修、抢时间,尽早尽快实现病区建设完善和快速收治患者目标。第二阶段,为体系建设、规范救治阶段。此阶段的重点是规范落实制度和工作流程、借助辅诊支撑、推进医疗救治手段综合应用,推动患者快收快治快出,加大床位周转,为更多患者提供救治机会。第三阶段,为精准施治、科学考评阶段。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任务变化,该阶段特点是“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以危重症救治为重点,围绕致病机理、发病规律研判、典型病例分析、诊疗方案优化等问题进行集中力量攻坚,总结经久不愈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经验,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根据考评标准,推动救治工作规范开展,促进医疗护理质量全面提升。第四阶段,为应出尽出、总结收尾阶段。通过经久不愈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经验的总结,加快推进疑难患者救治效率,梳理总结救治工作经验,检讨反思不足之处,形成救治经验总结,为今后防疫救治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2.5.3注重科研创新,提高患者救治实效紧盯临床需求,积极推动药物联合使用、新技术新疗法开展、防疫装备研发等科研创新工作。至2020年2月底,医疗队承担火神山医院列项课题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撰写多篇相关论文及研发申请多项专利。注重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积极参与医院伦理委员会工作,以保护患者安全和权益为准则,加大所属医务人员的创新思维引导,积极开展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干细胞治疗、法匹拉韦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新技术新疗法临床应用,尽最大努力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患者转化,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床位周转率,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
2.6关注风险防范重点,及时消除不良隐患
2.6.1 结合关键重点,开展风险评估根据抗疫工作各阶段特点,针对医疗安全、感染防控、行政安全、舆论安全、保密安全、人员管控等各个风险环节,组织全方位的风险评估,研究分析风险因素和对策措施,明确重点防范要求,各环节指定安全责任人和监察人,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临时检查,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早消除[7]。
2.6.2强化安全管理,严格制度落实先后明确《新闻宣传报道注意事项》、《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等,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及时发现疏漏环节,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以此指导来严格管理全体队员。根据队员适应性情况,合理安排值班和加班,确保人员劳逸结合、休息充分。拟制《安全管理责任书》,包含医疗、防护、舆论、网络、车辆、防火、保密等安全,时刻提醒队员要紧绷安全这根弦。
2.6.3注重感染防控,聚力“零感染”目标制订《医务人员感染防护工作注意事项》,组织队员签订感染防控责任书,强化主体责任。严抓感控工作督促检查,监督提醒队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医院检查的基础上,医疗队安排检查和抽查计划,交叉管理、增加检查频次。针对战士、宣传人员感控意识薄弱的实际情况,由专人负责相关人员感控知识培训和防护操作训练,并做好监督考核。此外,针对医护人员在医务人员通道、病区值班室等理论“清洁区”感控意识淡薄,及医务人员执行任务一段时间后出现懈怠心理的情况,通过反复强调和培训、医疗队领导随机抽查、科主任护士长常态检查督导、感控专家现场督导、违规操作通报等多种方式,不断督促队员增强感染防控意识,抓好感控工作落实,杜绝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发生[8]。
此次抗疫任务,是军地卫生力量有机融合的一次联合实战,是军队卫勤力量开展平战快速转换、联合救治及军地卫生力量动员、分配、使用全过程的一次实践,也是军民融合供应保障与快速动员机制的一次检验。此次行动从受领任务、任务研判、紧急抽组、空运机动、疫情分析、病区规划、患者救治、检测检验和床位快速周转等多个环节[9],医疗队反应迅速、忙而有序周密衔接,体现了部队听从指挥、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使命担当。虽然抗疫救援高效有序地在执行,但抗疫救援行动其联合指挥模式、预编混编方法、联动协同方式和多方融合形式,陌生地域医疗队快速机动开展工作、多种救援力量的快速衔接,救援地域医疗资源的快速科学筹措和高效补充保障,应急医疗防疫救援不同阶段特点变化等卫勤支援保障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形成规范,以进一步提升我军卫勤联合支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