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华,朱长东,倪呈祥,汪 谦,官习炳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宜昌 441600)
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建设,现有输配电网络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变电站总数量逐年增加。市场上的变电站内设备型号规格种类多,新变电站与旧变电站的设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现场情况复杂,运维人员在日常运维工作中难以做到对每个变电站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管理上的盲点是影响电网运维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且由于变电站和变电设备长时间暴露在野外露天环境,运行环境相对恶劣,设备、线路及配套设备老化严重。国家电网的运维需求与当下的专业人员配置存在严重不匹配的问题,专业人员在数量上的缺失是导致电网运维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今一般采用的方法为电子表格人工录入,这种方法在相关查询以及添加等操作方面效率较低,且对于变电站设备的调试、试验、运维、消缺等相关记录缺少相应的流程管理,存在记录不详细、记录内容随意篡改的现象,这样的运维记录很难承担起培养运维人员的重任。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运维工作人员可以将来自不同变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处理,实现对输配电网络的综合化、系统化的管理,提高变电站及其配套设备的运维质量和效率。
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电子标签、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和数据库。其中,粘贴在设备上的电子标签利用的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将电子标签进行读写,达到识别目标、对应设备、数据交换的目的;移动终端设备,具有NFC功能,安装有检修信息管理APP,能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内容,该APP通过数据库查找到相关设备完成信息的展示与修改;服务器安装MySQL数据库,与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响应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对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数据操作;电脑终端是汇总变电检修信息的终端,运维人员、管理人员均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来查询、下载相关变电站及其配套设备的运维数据,用以后续的分析、人员培养等工作。移动互联的变电检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简称为RFID,这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在非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读取其中的相关数据,实现数据的交换。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多个特性,首先是适应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无视灰尘、塑料、木材等障碍物的阻隔完成读取,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下。其次是独一性,每个无线射频识别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产品的身份证明。然后是简易性,无线射频识别的读取设备和电子标签结构都比较简单,目前已经实现了智能手机上的普及。最后是高效性,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速度非常快,且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信息数据交换效率高。在变电站巡检工作中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巡检作业顺序、进度的实时监督,有效规避了运维人员的巡检遗漏问题,提高巡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析设备运行和检修的历史数据,对运行设备的异常情况给出相对应的提示,保证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能够在变电站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发出预警。
移动终端的变电检修管理APP能够自动识别图片、PDF等文件中的文字,智能建立索引,用于用户搜索。同时还能够扫描压板状态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变电所合并检修的效率。
服务器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SpringCloud进行构建,数据和逻辑同时存储于两台服务器,确保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任然能够正常工作,提高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移动互联的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更加高效的变电站运维工作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了输配电网络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为变电站及配套设备设备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