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正
假日,我携家人到射阳海港游玩。港口码头停着几艘轮船,几座巍峨的装卸吊塔屹立在港口,码头工人忙碌地把一件件、一箱箱货物吊到岸上。我不禁思绪万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这就是在我年幼的时候所见到的码头吗?当年我的叔父和工友们把货物从船舱扛到岸上……此刻,叔父们肩扛大包艰难地迈步在跳板上的身影又在眼前闪现,那“哼哟,哼哟……嗨噢,嗨噢”的码头号子声又回响在了耳边。
1956年左右,我的叔父家住鲍家墩,紧靠射阳河边北岸。那时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来往运输重量级货物,全靠这条苏北最大最长的自然河流。叔父30来岁,身强力壮。因他为人厚道,做事诚实,村里请我叔父牵头,在距河边不远的三间破旧泥墙茅草屋里,成立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装卸搬运队。叔父招来了熟悉的码头工人和地方失业者及农民,共有28人。
作为码头工人的后代,我是听着叔父的“码头号子”长大的。家里穷,父母便把我送给了叔父抚养。叔父母心地善良,二话没说就收留了我。6岁时,我便常被叔父带着去上班。听着那从码头工人心底发出的号子声,我幼小的心灵深受震撼。我也想参与进去,帮叔父减轻一些劳动强度,更是为了能与他们一道高喊、一道共鸣。但叔父不准我靠近码头。直到13岁,我才慢慢接近了码头。一天,码头进行水泥装卸。叔父把一袋袋水泥放在平板车上,我跑过去帮着叔叔们一道将车子推进船舱。来回推了几趟。那天风大,我的脸上和身上都沾上了水泥。
叔父工作时会喊“码头号子”,不仅在搬运货物时呐喊,有时在家里也边喝老酒边哼唱,以这种精神娱乐来弥补生活的贫乏。长期耳濡熏陶,我也学会了一些。我问叔父:“抬扛棒为什么要喊号子?”他笑笑说:“喊号子可减轻码头工人繁重体力劳动的强度,就如人生病要‘哼哼唧唧’来减轻疼痛的道理一样。另外,两人抬、四人扛,通常需要齐心合力,如搬几吨重的大件就要12根扛棒24个人来扛,从上肩、起扛、开步、上路、跟进,如果没有人喊口令,行动就难以一致。一人喊了,大家精神集中,步伐统一,这就是我们码头工人的号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码头机械化、自动化代替了人扛肩挑,“码头号子”已很少听到,尤其是父辈们年高老去,“码头号子”声正逐渐消失。但每当我伫立于港口码头,叔父的“码头号子”就会在我心中有力地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