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侠
[摘要]微群阅读的目标更集中、指向更明确,教学的效果也更理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微群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比较主题、关注表达、自制图表以及主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微群阅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群阅读;主题比较;主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21-02
群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它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作品整合起来展开阅读分析,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如果让他们自主展开群文阅读,不仅会使他们感到茫然无措,而且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微群阅读的方式,结合课堂学习的文章,选择主题相同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展开群文阅读。这样的群文阅读所需要的时间不长,同时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能让课堂更具有灵活性、交互性,促使学生更白由地展开探究阅读。
一、比较主题,深化思维
语文教材的不少故事类课文,一般都有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将这些文章的人物形象拿出来进行对比,整体阅读一则或几则写人的文章,并展开思考和探究,说说自己的感受。以人物为主题展开微群阅读,使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方式有所了解,认识到从哪些方面人手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特点。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会更加深入。
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的时候,我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展现狐狸形象的寓言故事。如,让学生结合《狐假虎威》等作品的阅读,思考狐狸的形象。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首先鼓励他们说说狐狸在作品中的形象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认为:“在这两个故事中,狐狸都是十分狡猾的。在《狐狸分奶酪》一文中,狐狸故意分得不均匀,结果它将整个奶酪都吃掉了;《狐假虎威》中,狐狸连老虎都敢欺骗。”接着,我鼓励学生聚焦描写狐狸的细节,看看在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作者是怎样展现狐狸形象的。通过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在这两篇文章中,狐狸都十分擅长说话,而且总是带着笑,让对方不由自主地相信了它的话。”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发现在寓言故事中狐狸成了狡猾形象的代表。
除了以人物为主题展开微群阅读外,我还以其他的主题作为阅读的重点。如,以文章的环境描写为重点进行阅读,或者以怎样合理地说明一种事物为主题展开阅读。主题阅读,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关注表达,咀嚼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首先,我鼓励学生找出文中表达具有特点的词句;然后,引导他们将这些词句和其他课文中具有类似特点的片段整合在一起,展开微群阅读活动。这样,在更多范例的引导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表达方式,咀嚼作品的语言,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时候,我将《葡萄沟》《黄山奇石》中的片段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分析,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展现一个地方的独特风光和民俗特点的。我先鼓励学生整体阅读《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然后将《葡萄沟》《黄山奇石》中的精彩句段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有的学生说:“在《葡萄沟》中,作者用‘热情好客的維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来体现出少数民族的好客。在《难忘的泼水节》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体现出了人们的热情好客。但是,在《黄山奇石》中,主要写的是景物,所以就没有展现人物特点。”有的学生说:“《黄山奇石》中运用了比喻等手法来展现了黄山奇石的特点。《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也用了‘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等比喻句来描绘泼水节的环境。”这样,在阅读中,学生初步了解了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具体的有效办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能采用灌输的方式,也不必系统地进行讲授,而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指导学生展开微群阅读活动时,我鼓励学生从一篇到多篇进行阅读,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不断地有新发现,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系统的语言认知体系。
三、绘制图表,重构信息
由于阅读能力有限,小学生很难快速而准确地从作品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采用绘制图表的方式获取信息。通过绘制图表,学生能进行信息重构,快速地捕捉到作品的主要信息,并形成比较清晰的阅读思维。在指导学生梳理作品结构时,我常常给学生提供同类型的几篇文章,让学生对比其结构,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其中的异同点。
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运用图表法进行辅助阅读。我首先引导学生拟定表格的主题——“青蛙卖泥塘的经过”;然后设定了“卖给谁”“卖点”“是否成功”“为什么不成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地制作表格;最后,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填写,整理作品信息。通过表格,学生发现:青蛙虽然卖过很多次泥塘,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倒是自己住在了泥塘里。同时,我还给学生出示了《狐狸分奶酪》等以小动物为主题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尝试绘制表格:“大家尝试自己拟定表格,在表格中写一下狐狸、青蛙的性格有什么不同点,做了哪些不同的事情,和其他小动物的关系怎样。”这样段篇结合,引导学生展开微群阅读活动。
图表能促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重构信息。图表除了能用于对比不同作品的表达、结构外,还可以用它列出各个阶段人物的言行特点。可以说,图表法能灵活地运用于微群阅读的各个环节,能起到辅助教学的良好作用。
四、主题探究,强化过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我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先设定探究的主题,接着从微群材料中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再展开讨论和整合,最后能形成自己的观点。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将其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文章中描写景物的片段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并组织学生展开探究的活动。“大家觉得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景物描写呢?”由于整合了多篇作品的片段,所以学生的阅读更为广泛,了解了不少的写作手法。有的学生提出:“在写作的时候要更全面,从不同的角度人手展开写作。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就写了海水、海底的岩石、海洋生物等多种事物,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是分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写了景物的特点。”……
主题探究,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他们懂得了怎样白主发现问题,并获得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这种微群阅读中,学生能形成比较完整的阅读认知,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展开微群阅读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围绕段落或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思考。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围绕一定的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头脑中逐步形成认知体系。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