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坤烘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舆情就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对各种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言论、态度、观点和情绪表现的总和,也称舆情信息。它包括正面舆情,即互联网上积极正面的信息和评价;负面舆情,即互联网上消极、负面的信息和评价。一般而言,这些信息和评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主观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强影响力,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一场风波或事故。
一是事件的敏感性。能够产生舆情的事件一般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敏感性较强,容易触发人的共鸣。二是态度的主观性。一般而言,舆情事件的信息与评价都态度鲜明,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容易形成情感的普遍认同。三是爆发的无规律性。有时在事件的开始,有时在事件的中间或结束阶段,没有规律性,确定性,没有白天黑夜、工作日和周末之分。四是传播的多元性。引发舆情的可能有官媒,也有可能是自媒体;有大规模正规渠道传播,也有点对点的海量转发。五是传播的快速性,可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热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也有可能持续发酵几天,高烧不退,“快”是网络舆情最主要特点和最致命方式。六是社会影响的不可控性。网络舆情一旦无序发酵,得不到有效控制,其社会影响轻则激发社会矛盾,引起各类纠纷,重则引发大量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一是对网络舆情的突然产生的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危机意识淡薄;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信息源多元化,信息获取不充足、不全面,缺乏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测;三是对舆情的研判不够准确、专业,对网络上出现的热点、焦点事件的后续走势预测不准或没有预测,对其发展动向和演变趋势不能给予专业判断;四是应对不力,联合处置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对可能形成爆发点的舆情、对重要敏感信息无法及时预警并给予有效应对,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舆论引导、防患于未然,舆情应对后续工作不能顺利展开,联动联勤的联合危机处置机制没有形成。
2.1.1 国家大力倡导
2016 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并在《国务院2018 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等多个政策文件中强调政府要做好舆情引导工作。2019 年1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开班仪式上指出,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
2.1.2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目前,广东、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都先后组织专班,建立科技舆情监测系统,实施地区省域范围的科技舆情监测工作;在各省、市级政府机关层面上,政法系统、交通系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自然资源系统、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等单位也先后建立了行业舆情监测系统,实现网络舆情监测的行业全覆盖。
2.2.1 网民急剧增长,网络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手机网民达8.4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随着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达的重要场地,这种交流和沟通表达所反映出的社情民意形成强大的互联网舆情,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成为政府、企事业关注的焦点。
2.2.2 技术飞速发展,相应舆情产品机构发展日新月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快速普及,相应网络监测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舆情产品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各种网络舆情监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部门服务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宽泛,有的专攻某个领域的,有的做全面监测,有的专注大型企业单位,有的专职服务政府机关。如北京林克艾普科技有限公司的政府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先后服务于中国银行、天津市地震局、长沙城乡规划建设局等政府机关。这些网络舆情的监测机构之间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拥有较为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和工作流程,掌握一套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方法和应用技术,可以对网络实施24 小时监测,并进行自动的统计和分析,最终形成监测分析报告是共同之处。
2.3.1 创新区域建设需要防范科技风险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由线性向非线性转变,科技领域的风险影响越来越广泛。既有由于国际科技竞争激烈,我省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而产生的被卡脖子风险;也有大量由于科技发展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人类征服自然能力、提高幸福指数的同时,由此可能产生对人类发展的巨大威胁。如转基因食品、基因技术编辑、器官移植等;也有学术不端、科技资金使用不规范等区域科技自身发展的风险,这些都要认真分析和识别,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为创新湖北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3.2 创新区域建设需要营造良好氛围
在创新区域的建设进程中,还会面临一些科技社会不良舆情,甚至是负面的舆情。这种舆情既有可能是外部的,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提升就业压力,造成短期内社会矛盾集聚的不良舆情;也有学术不端、科研经费挪用等引发的社会舆论等,都需要加快科技舆情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掌握区域科技舆情动态,积极引导正面舆情发展,及时制止、消除各类不良负面舆情的扩散和影响,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区域科技良性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目前,国内外关于舆情监测系统的研究较多,但针对科技舆情的较少,特别是针对区域科技舆情监测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完全空白的现状,急需在理论界给予关注并投入实际研究。
2.3.3 丰富科技智库高端产品服务
开展科技舆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可以为科技管理部门在科学决策建设区域科技舆情监测系统中提供有益参考,提供理论支撑,为科技舆情监测系统建设后的日常运维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储备。舆情监测也是新时期科技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国内外舆情系统建设和运维机制,包括相应的监测产品和工具,将助力于丰富高端科技智库建设的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3.1.1 科技舆情监测技术
目前,涉及舆情监测的技术非常多,主要有:
1)信息抓取技术,也称网络爬虫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利用网络爬虫工具进行信息抓取;
2)网络信息提取技术,将文本里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提取出中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进行数据和统计格式转换,最后多被处理为表格形式;主要有基于Web 挖掘法、基于树结构分析法、基于正则表达式法;
3)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这是舆情整理归纳的关键步骤,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语言问题。通过分词、关键词提取等将收集的舆情进行自动分类分析,主要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分类和文本聚类等技术从而达到舆情监测的目的;
4)话题识别与跟踪技术, 依据监测需要对语言文本信息进行组织、利用,是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后通过算法找出热点问题并进行话题跟踪的过程;主流研究模型有基于向量的模型和基于概率的模型;
5)倾向性分析技术,也称意见挖掘,是对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也是了解信息传播者的感情、态度、观点、立场、意图的过程。
加工速冻蔬菜的设备包括进料运送机、果蔬清洗器、汤漂机、水冷却机、检测带、沥水和均匀入料提高机、冻结机、打包机等[1]。冻结机是生产速冻蔬菜的重要设备,通常采取空气强制循环,像隧道式持续速冻机、螺旋式持续速冻器与流化床式速冻机。近几年也逐渐采用液化气体喷射器,像液氮速冻机。而流化床速冻机是当前IQF方式下的主流设施。
3.1.2 舆情监测产品功能
舆情监测产品的主要功能有:
1)抓取的覆盖面广,舆情监测产品可以覆盖所有中文搜索引擎,包括主流的新闻网站、上百万个自媒体、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
2)预处理正确率高,对抓取到内容合格率在98%,对正负舆情判断准确率在90%以上;
3)人工智能分析,舆情监测产品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自动判断其情感倾向与危机度,自带情感分析,区分正负面,为结论分析及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
4)自动生成报告,通过数据挖掘处理与语义分析,能自动统计分析监测内容,自动处理当前监测主题,几分钟直接输出舆情分析报告,这种规范格式的舆情分析报告一般包括文字概述、图表、数据排行等。
3.2.1 国内部分舆情监测软件产品
3.2.2 国外部分舆情监测软件产品
在国外,有关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产品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基于网络心理学和网络虚拟社区的舆情监测研究、网络论坛的舆情监测系统研究、网络论坛舆情分析研究;BBS 讨论规律和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比较而言,国外舆情监测产品主要是为各类企业等经济社会机构服务,用于监测经济形势、企业口碑、声誉等舆情。国外常用的软件有Twelvefold Insights、Radian6、BuzzMetrics 、CisionPoint 等。
3.3.1 专业软件公司衍生的舆情监测软件企业
这类企业由软件技术公司和市场调查公司联合成立,以方正电子、拓尔思等公司为代表,它们技术实力雄厚,挖掘数据能力强、自动化水平高。还有深圳乐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林克艾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创网络信息科技公司、中建国泰科技公司等专注于政府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服务于研究开发。
3.3.2 国内主流媒体建立的舆情监测平台
依托传统媒体优势,开展科技舆情监测,如新华网“舆情在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浪舆情通系统平台、湖北日报荆楚网大数据舆情中心、湖北电视台长江云等。这种舆情监测系统主要关注时事热点、社情民意,对科技风险等监测能力较弱。
3.3.3 高校或学术机构创办的舆情研究所
善于捕捉舆情变化,精于整理归纳,学术氛围浓厚,研究能力突出、总结规律并且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是这类舆情监测机构的强项。如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舆情分析研究所等。
3.3.4 机构和高校研究所合办的舆情实验室
如清华大学一优讯舆情实验室、南京大学一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暨南大学——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这类机构将高校的研究能力学术优势与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科技舆情监测系统,具体上讲,就是借助网络信息采集技术、挖掘技术和自动处理技术,对互联网上涉及湖北科技的海量信息进行自动抓取、自动处理,自动分析,并通过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形成简报、专报、处置建议等多种需求文本,实现区域科技网络舆情的监测、预测、处置和引导功能,为科技管理部门全面掌握网络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决策依据。
4.2.1 及时发现不良舆情,有效处置舆情危机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网民人数的急剧增长。网络逐渐成为反映民意、反映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由网络引发的舆情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科技舆情监测系统,首要的意义是及时发现涉及区域科技系统的危机信息,及时反映涉及科技系统网络负面新闻,紧急行动、快速响应,争取反应处置时间,充分把握舆情处置的“4 小时黄金期”,对于错误的、失实的不良舆论做出及时的纠正、及时的解释和正面的阐述;对负面舆情,及时了解动态,积极研究对策,启动舆情危机处置机制,果断出台政策措施,积极进行正面舆论引导,有效处置引导舆情危机。
4.2.2 宏观把握整体舆情,正确引导舆情走向
互联网作为社情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成为社会各界信息发布的渠道、社情民意反馈窗口和社会情绪展示平台。科技长入生活,科技更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大众生活紧密联系,有关区域科技的信息、评论、分析、吐槽更是海量般存在于互联网。科技舆情监测系统的构建,在智能化全时段的网络监测系统支撑下,科技管理部门随时可以获知各个利益阶层的具体诉求、网民对科技的真实情感和倾向、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些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无论正确与否,在开放性的互联网下,很容易形成放大效应、聚合效应,有利于科技管理部门宏观把握,整体把控,避免极端事件发生,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维护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