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及改进措施

2020-02-18 07:20
四川水泥 2020年8期
关键词:混合材料面层集料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0 引言

“要想富,先修路”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现代交通系统如果缺乏高质量的道路,将会严重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常用的道路施工技术分为多个环节,而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为道路外表,无时无刻不在彰显道路的整体质量。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很有必要。

1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原材料的选择标准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必备材料及其选择标准如下:

第一,粗集料。对粗集料的核心要求是,其粒径必须在2.35mm 以上,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采用矿料。比如在某工程中,沥青混凝土中、下两个面层以石灰岩的碎石(粒径必须满足条件)作为粗集料;上面层则可以选择玄武岩的碎石。具体的数值为:压碎值必须控制在25%以下(如果精度要求较高,可以进一步下调数值);质量÷(实体体积+碎石孔隙体积)得出的视密度数值必须在2.5g/cm3之上;吸水率控制在1.5%以下;与沥青相比,黏附性达到4 及以上;如果粗集料中含有较多的针片形态碎石颗粒,将会影响施工质量,必须予以重视。此外,如果粗集料中混入了泥土等“杂物”,务必做好清除工作,将之控制在总重量的1%之下,方可满足作业要求。

第二,细集料。经过精密计算后,若要保证工程质量,细集料的粒径应该在2.35mm 以下,但不能呈过度散沙状,故而下限应该在0.075mm 之上。现代道路沥青混凝土工程一般采用机制砂,能够对含泥量进行有效控制。

第三,附加填料。选用粒径在0.075mm 以下的矿料,如石灰岩矿粉、水泥粉等。

第四,沥青。标准要求如下:首先,100g 的沥青,处于25℃的环境下,5 秒内的针入度务必保持在60/0.1mm~80/0.1mm 之内;当作业温度降至15℃时,其延展度必须达到100cm 以上。一般来说,延展度代表沥青的综合性能,该项数值越大,证明其可塑性越高。其次,当作业温度达到45℃以上时,沥青必须开始呈现出软化状态,如果温度达到55℃时还没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则说明该沥青质量不过关。最后,在25℃的环境下,沥青的标准密度应该维持在1.032g/cm3.

2 道路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情况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共有上、中、下三项分层。其中上面层的材料组成为:1~2cm 碎石占比27%、0.5~1.5cm 碎石占比32%、砂占比36%、填料占比5%、油石比(沥青用量)为5%;中面层中:1~3cm 碎石占比为10%、1~2cm 碎石占比为30%、0.5~1%cm 碎石占比为20%、砂占比为37%、填料占比为3%、油石比为4.6%;下面层中:1~3cm 碎石占比为25%、1~2cm碎石占比为19%、0.5~1cm 碎石占比为20%、砂占比为24%、填料占比为2%、油石比为4.4%[1]。

3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及改进措施

3.1 道路混合材料的拌和方式

当前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常常运用生产能力至少为80 吨/小时的间歇性拌和机,实现对材料的混合处理。此外,为了精确控制作业的温度环境与成品质量,可以在机械的合适位置安装传感器,通过计算机程序实施全程监控。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将未经处理的原材料放置在指定地点,之后完全由智能化系统自主操作。上料、拌和、过料的全过程均可以通过显示器进行监控。此种改进方式基于计算机智能控制软件,由于各项原材料的配比、添加过程十分精确,故而极大地降低了混合材料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而导致的工程质量较低情况的出现频率。根据混合材料需求量的不同,间歇性拌和机每次运转的时长最小为30s、最大可达50 秒。此外,进行沥青加热作业时,需要使用导热油,并将温度控制在160℃~170℃之间;矿料的加热温度比沥青稍高,可以提升10℃~20℃;执行混合作业时的理想温度应该适当降低,控制在155℃左右为最佳。

3.2 道路混合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当混合材料拌和完成后,如果无法即时转运,应该按照标准要求暂时存放在贮料仓中,并派遣专业人员定期巡视,避免其性能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进行混合材料的装卸、运输时,一般采用具有自卸功能的挂车。为了防止出现材料离析的情况,通常以“斗”为单位,每顺利卸完一斗之后,车辆需要改变一次位置。

3.3 道路混合材料的摊铺施工技术要点

执行摊铺作业时,可以根据道路的宽度选择合适型号的摊铺机。现代摊铺机需要具备厚度自动调整功能,熨平板应该具有调整频率、振幅的功能[2]。摊铺结束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适应度应该保持在85%以上,否则摊铺过程将会被视为不合格。在某项工程中,摊铺作业连续进行,为了配合ABG-423型号摊铺机(其作业宽度最大值可达12 米)高效率的工作,将5 辆挂车置于空挡状态,在摊铺机前方10~30 米处依次排开,在摊铺机的“顶力”下逐渐前行。为了保证摊铺质量,混合材料卸车时的温度应该不小于140℃,但进入摊铺作业阶段后,该温度必然进一步降低,理想状态下,应该维持在120℃~130℃之间。

对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执行摊铺作业时,可以采用钢丝引导的方式,对面层的厚度进行精确控制;中、上两个面层可以选用雪橇方式控制厚度[3]。摊铺下面层之前,应该按照0.5kg/m2的计量首先喷洒一层黏层油(务必保证均匀度);与之同时进行的是铺洒一层石料碎屑,每100m2的铺洒量应该控制在2~3m3之内;之后运用钢轮压路机,在下面层之上执行1~2 次压实作业。上述流程处理完毕后,需要将杂物清除干净(水冲)。为了保证摊铺质量,中、下两个面层的摊铺作业必须连续进行,出现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道路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摊铺完成之后,还需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无损探测作业,及时发现并清除一切隐患[4]。

3.4 道路混合材料的碾压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作业与摊铺作业是相辅相成的。通常情况下,摊铺长度达到30m 后,碾压作业务必立刻开展。此时混合材料的温度已经从摊铺初始的130℃左右的温度降低至115℃左右。根据初压温度必须达到110℃以上的标准,此时的作业条件最为理想。结合相关工程案例来看,对此期间的温度监控作业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故而可以将改进重点放在对摊铺结束后混合材料的温度监控、测量环节,使作业更加精确化。进行初压作业时,常常选用钢轮压路机,按照5km/h 的速度在摊铺层上匀速行驶,执行一个往返周期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混合材料已经被初步压实,且性能逐渐趋于稳定[5]。之后必须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执行复压作业。复压作业阶段可以,选用轮胎压路机,以7km/h 的速度,在面层上匀速行驶三个来回。此过程运用轮胎的柔和特性,能够对混合材料起到反复的“揉搓”作用,从而使材料中的缝隙不复存在,达到“紧密黏连”的目的[6]。为了提升面层的美感,可以再次运用钢轮压路机,采用与初压的作业相同的方式,在面层上匀速行驶两个来回。此举的目的在于清除复压过程中,轮胎对混合材料表面造成的痕迹[7]。

4 结语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最终质量不仅取决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技艺,还与施工过程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前置工序遗留的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时,除了不断改进常规作业的工艺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应对一切突发问题的处理方式,使道路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猜你喜欢
混合材料面层集料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研磨功对再生集料性能改善的量化评价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性能研究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
铁路机车废机油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液化天然气在别锡公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混合材料咀嚼效率测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