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2020-02-17 10:39阿不力孜吾拉莫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习惯兴趣小学生

阿不力孜?吾拉莫

摘要:培养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究其根本,是在顺应素质教育的深度改革和推广,让小学生通过自觉的体育锻炼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价值,逐渐萌发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表现出新时期的综合人才培育,不局限于丰富学识的积累,同时也注重学生个人素质和意志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学的工作者,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资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在实践中获得基础的体育锻炼知识、基本技巧和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为人才培育的初步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兴趣;习惯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体格、品格、人格以及性格的形成与健康成长。在新时期,实现素质教育是各个学校办学的基本方针,学生的身心素质更是培养和关注的要点。因此,当前的体育教学课堂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探寻合理且高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从而通过各类活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

1 养成小学生自觉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从小学阶段就着重抓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是因为好的体育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极强的兴趣,通过自觉的坚持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通过这项活动,养成健康、坚强、积极的品质和精神[1],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个人体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社会输送新型高等综合素质人才提供助力。并且,个人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对于体育锻炼来说,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终身体育,笔者认为,学生从中收获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对于心理素质和精神世界的健康引导,真正的将体育锻炼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体育竞技的精神和价值。

2 注重小学生心理特征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能力、习惯、方式都处在初步萌芽,尚需引导塑形的阶段,学习时的注意力也较为发散,自制能力较弱[1]。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能力较强,善于模仿学习,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实践、探索。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而且,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或难以完成的情况,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人体质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个性化的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帮助学生战胜畏难心理,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比如说,给体质差的学生多给予细心的引导和辅助,并注意观察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公开表扬,避免学生因难以完成体育项目,而对其产生抗拒心理。

3 改变小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认知

传统的教学更为注重的是学生文化成绩的高低,将目光放在学生的升学率上,缺乏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关注,不重视体育锻炼,所以有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存在敷衍的心理,对待体育锻炼不仅不热衷参与,甚至因为体育锻炼会占据文化学习的时间,还会造成身体上的疲乏,从而产生抗拒、厌学的心理。因此,要想让学生形成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首先要做的就是扭转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认知[2],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开设同样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这一活动,他们所获益的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润养。这需要体育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通过各种手段去丰富体育教学的表现形式,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育讲座,向学生宣讲体育锻炼对个人身体素质和学科素质提升的价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摆正学习的姿态,自觉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形成长期的习惯。

4 注重周边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

个人行为的养成,即让其从被动性的学习到自发性主动学习,最后成为自觉性的学习行为,需要周边的环境对其进行长期的引导和影响[3]。小学生都自觉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要求从外界进行发力,要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共同协力,给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出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学校来看,一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场所和设备,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首先,体育教师在课堂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式和原则,避免在课下进行锻炼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然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按照科学的锻炼方式,促进身心的健康。二是需要时常举办与体育相关的校园活动。比如说,开展校际运动会、亲子体育活动、班级竞赛等,通过新颖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拓展学生对各类体育器材的掌握与应用,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增进家校、师生、亲子之间的联系。三是,学校的领导及文化课的教师们要加强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借助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从社會环境来看,由社会各界联合举办的体育活动、生活场所的锻炼资源、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小学生自觉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体来看,可从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可通过媒体、社区活动、报刊亭等渠道,对体育赛事和体育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彰显体育竞技的魅力,让广大市民这次能够了解到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形成正确的体育官,促进自觉锻炼意识的养成,给小学生带来正面引导。二是,合理规划社区的活动场所,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器材,便于中老年人和学生操作,完善并定期维护体育设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场所,丰富体育技能,让他们通过自觉锻炼,加强与家人的联系,或与朋友结伴锻炼,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收获友情。

从学生家庭来看,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是身边家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日常锻炼的习惯,并且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家庭应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配合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比如,主动参与学校举办的亲子体育活动,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增强与孩子的联系,通过互动进一步加强对孩子的了解,并在活动中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获得肯定与成就感,从而坚定自觉锻炼的决心。另外,对于学校布置的课后体育作业,家长要配合并协助孩子在空余时间完成,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总的来看,这些因素主要是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起到助推的作用,当周边所处的环境呈现出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这样的氛围在无意中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并且,小学生处于一个容易从众、模仿的时期,他会不自觉地做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举动。相信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润养,学生们会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精神和获得成就的满足感,从而逐步使体育锻炼成为自己的快乐源泉之一,真正的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5总结

笔者认为,小学是个人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开展各类有趣的体育活动,将校园与学生的家庭、社会形成有机的一体,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空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融合体育课程教授的内容,帮助体育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巩固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式,确保他们在自我锻炼时采取的方式是科学合理的,从而实现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萌芽,让体育锻炼成为一件让人终身受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春娟.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效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生管理,2015,12.

猜你喜欢
习惯兴趣小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是小学生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