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兵
(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移民工程服务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十三五”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六盘水市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8 个,搬迁安置27481 户116156 人。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地域跟居住人口之间的关系,促进地区贫困人口的长期发展。同时其也是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安置小区,对于易地搬迁工作来讲,也渐渐的转入居住稳定以及良好发展的后续阶段。但是在此进程中依旧也存有不少的问题跟风险。对此,就应当将“稳”字作为后续工作跟发展的优先原则。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尽可能的提前谋划跟设计具有针对性方案跟措施,从而对后续工作、发展中可能存有的风险予以切实有效的防范跟化解。
(1)来自不同地域的群体之间存有语言表达以及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上,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安置社区中的交流跟融合。同时生活习惯也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的[1]。
(2)由于易地扶贫搬迁民众在文化水平方面参差不齐,搬迁过来也对城镇社区的运作模式不太熟悉,因此会致使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较低,影响居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1)站在内部角度,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由于信息闭塞、生态脆弱以及资本、技术跟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将致使其后续发展非常困难。
(2)站在外部角度,引入外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易地搬迁地区而言具有着“三难”问题。“引入难”,主要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处于劣势;“发展难”,主要是因为本地市场规模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能低,产品单一化,不利于后续发展;“满意难”,易地搬迁地区缺乏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欠缺内生动力、基础教育不足以及就业技术培训方面的内容缺乏实用性。
(1)通过探索并构建易地安置社区中的各类“微项目”,从而实现增强社区黏合性的目的。比如安置社区所安排的各类小型娱乐活动、工程建设资助以及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明跟生活的各类活动等[2]。对此,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社区居委会应当积极广泛听取本社区中居民的讨论意见,并将此作为基础进而构建各类“微项目”的申报书,交付街道办或是归属地的相关政府部门予以汇总、筛选、评估之后,获得相关活动的配套专项资金,通过为项目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异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跟社区的粘合性[3]。
(2)通过提高群众在安置社区事务当中的参与度,来有效提高社区的自治管理水准。对此,可以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中通过设立楼长、户长以及构建自治协会等方式,来充分调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群众在社区方面的认同感跟归属感。
(3)通过开展移风易俗的社区行动,来引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文明习惯。比如由居委会带头构居民文明守则,通过积极宣传、普及来督促居民养成文明习惯,适应当时生活。再比如开展社区文明个人、家庭等活动,给予评选出来的优秀个人跟家庭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从而构成学习先进、改除陋习的良好社区氛围。
(1)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中对地区企业税收以及金融方面的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地区产业投资方面的吸引力。比如对于合乎条件至此些地区进行投资设厂,所实际开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友好生态企业者,可以适当的对其降低增值税税率。对于那些合乎本地扶贫产业项目参与条件的、可以为本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可以在贷款期限、准入以及利率等方面适当的为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2)通过提升财政方面的保障力度,来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的速度[4]。对于国家以及省级财政方面来讲,应当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所实施的转移支付规模,继续将新增脱贫资金运用至深度贫困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新增的脱贫项目大多布局在深度贫困地区,新增的脱贫制度、政策也主要集中于此些区域。同时,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民生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中央基建投资方面。也应当继续朝着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而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跟综合服务能力。
(3)对于东西部扶贫合作以及中央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给予持续且深入化的推进。在此进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帮扶的灵活性、实效性以及针对性,接续推动帮扶减贫。
(1)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开拓多样化的就业渠道。比如推进安置社区中的“扶贫车间”建设[5]。通过保障增值税减免以及就业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够按时且足额得获得兑现,从而来稳步提升整个扶贫车间的规模跟产能,进而促使异地搬迁过来的安置群众可以就地、就近的获得平稳就业。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发公益性质的就业岗位,来安置搬迁群众中具有就业有困难的人员。对于公益性质其就业岗来讲,应当依据实际需求及状况的变化,来对其岗位数量实施动态化的调整。
(2)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给予优化跟完备。通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于一整体的就业服务模式。比如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等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发布线上招聘信息以及就业政策。再比如通过积极搭建线下平台,也就是招聘会跟宣讲会等,从而综合化的提升群众获取信息途径,便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很搬迁群众之间的双向了解跟双向对接。此外对于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为搬迁群众开辟出就业招聘方面的“绿色便捷通道”,也就是推送岗位具体到户到人。通过对贫困人口实施组织化的劳务输出工作安排,有助于引领贫困人口积极的进行转移就业。在此进程中需要深化对口帮扶城市方面的劳务协作,增强岗位信息方面的交流,还应当落实好各项劳务输出方面的补贴政策,从而构建出脱贫致富的典范。
(3)完善技能培训工作,注重提升培训效果。继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助于对具有培训意愿且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群众实施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在培训进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创新。在培训课程以及内容方面应当立足于实际,把握当前市场、企业以及个人发展地方的需且,从而对易地扶贫搬迁的人民群众实施更为精准的就业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易地扶贫搬迁在后续发展进程中是存有一定风险的,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剖析会致使风险出现的原因,为其探寻更具针对性的有效处理办法,以便于更好的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使得人民群众得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