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国际治理实践与未来展望

2020-02-17 15:27罗锦程寇璐
世界环境 2020年6期
关键词:废物塑料垃圾

■文 / 罗锦程 寇璐

一、背景

“白色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据相关报道,全球每年约产生3.3亿吨塑料制品,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倍增至6.6亿吨。塑料垃圾能在陆地和海洋等环境中积累,进入海洋后还可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除了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外,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积极妥善应对塑料垃圾污染,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将制定“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列为重点改革任务。2020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对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出了相关的部署。2020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召开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指出,中国塑料污染治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落实主体责任、重点领域监管、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仍需做大量工作,要如期完成塑料污染治理阶段性成果依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在世界各国联系日趋紧密的“地球村”时代,积极应对“白色污染”带来的风险挑战离不开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参考借鉴塑料污染防治的先进国际经验,有助于提出科学具体的最优防治方案,加快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白色污染”应对的国际实践

(一)研发生物降解塑料,做好污染源头控制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是一类可经由生物途径合成,实现生物降解,性质安全无毒的新兴塑料制品原材料。近期,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大型海藻石莼在进行预处理并发生水解反应后,其水解产物在地中海嗜盐菌(H. mediterranei)的作用下进行发酵,经过萃取后即可得到PHA。这种新型PHA生产工艺无须大片土地与淡水两大要素做支撑,也无须葡萄糖等纯净物作为碳源,仅用海藻培养容器和极少量培养原料即可,非常适于地理位置沿海、淡水资源匮乏、农用土地有限的国家推广运用,有望降低塑料行业对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最终破解塑料垃圾“白色污染”问题。

(二)探索塑料生化降解新途径,实现塑料制品无害化降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明了一种利用阳光处理塑料垃圾的方法。研究人员发现,钒基光催化剂在阳光的作用下可破坏塑料中碳—碳化学键,使之发生断裂。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垃圾投入含有钒基光催化剂的溶剂中,在阳光下仅用6天时间,即可将塑料分解并转化成甲酸——一种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抗菌清洁剂等产品的天然化学物质。该催化剂的性能良好,对非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的转化率可达100%。目前,这项技术的研发团队正在努力缩短塑料降解时间,并在探究优化其他类型塑料的降解效果,以尽快实现商业化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生物学家费德里卡·贝尔托奇尼(Federica Bertocchini)在养蜂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种以塑料为食的昆虫——蜡虫(蜡螟的幼虫)。蜡虫以蜂巢为住处,以蜂蜡为食物,其唾液腺和肠道内含有一类性能独特的酶,能够使塑料中的化学键遭到破坏,起到分解塑料垃圾的效果。对于蜡虫来说,蜂蜡与塑料都是一份不错的“美味佳肴”,将蜡虫用于“白色污染”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潜力。

(三)注重资源循环技术革新,实现塑料废物品位提升

目前,全球电子废物综合循环利用率仍在低位徘徊,回收机构主要着眼于富含金、银、铜等稀贵金属的废电路板,而占到电子废物总量近两成的电子废物塑料壳体由于成分复杂、类型繁多、可循环利用次数和经济价值有限,没有引起回收方相应的重视,垃圾填埋场依旧是大部分电子废物塑料壳体的最终归宿。

为解决电子废物塑料壳体综合回收利用的难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将电子废物塑料壳体通过造粒、干燥、长丝加工等步骤,最终成功将其转变为3D打印细丝材料(3D Printing Filaments),实现了电子废物的升级再造。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电子废物塑料壳体经处理后得到的3D打印细丝材料,其抗断强度和抗张强度可与市面上常见的传统3D打印原材料相媲美,且在材料柔韧性方面的性能较传统3D打印原材料更好。值得一提的是,该3D打印细丝材料的生命周期分析表明,其生产工艺较ABS等传统3D打印原材料相比能够实现28%的碳减排,对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前景展望

目前中国在塑料污染防治领域正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但又充满希望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一是要以2020年最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行动指南,以塑料污染防治行业为切入点,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将塑料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关键任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目标和三大效益有机统一。要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全面提升中国塑料污染防治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强以“白色污染”防治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落实好废弃塑料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显著提升居民、企业等主体在塑料污染防治领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是要以塑料垃圾在循环利用过程中的品位提升为突破口,集成研究、协同攻关、苦练内功,增强中国塑料污染防治行业的整体实力、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进一步落实塑料污染防治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好样板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塑料污染防治企业优秀案例与经典模式。可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定并优化中国在塑料污染防治领域的“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引导塑料污染防治项目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产业园区集聚,激发多元化绿色投资,促进废旧塑料制品的统一回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不断创造由塑料污染防治衍生出的“绿色就业”岗位,助力国家“六稳”与“六保”工作。

三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持续发挥好“绿色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效应。面向未来、聚焦重点,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立足中国国情实际,开展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深层次的“白色污染”防治国际合作,加快形成塑料污染防治行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促进、相互赋能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不断贡献在塑料污染防治领域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废物塑料垃圾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垃圾去哪了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塑料也高级
电子废物何处去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