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消防博物馆

2020-02-17 11:30潘春华
生命与灾害 2020年11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参观者消防

潘春华

人类从懂得使用火时起便打开了文明之门,同时也相应遭受到火灾的侵害和威胁。相比于其他灾难,火灾危害性大,是人们最早认识并加以管理防范的。早在古代,人们就有了消防意识。《周易》中写道:“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广大群众消防意识,了解中国消防历史文化及古今各个历史时期消防观念、消防组织、消防法制、消防科技,学会火灾时采用应急避险措施及逃生救护技巧,公安部消防局于2011年筹建了中国消防博物馆。

中国消防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公益性消防减灾类博物馆、国家级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0 000平方米,展陈面积9 500平方米,地下和地上建筑加起来共四层。一层是序厅和临时展厅。二层、三层分别是展示消防历史的古代厅和近现代厅,主要收藏、陈列有北京山顶洞人用火遗迹化石、甘肃大地湾大型建筑火灾木炭、商代火灾文字记录甲骨残片、宋代潜火军兵灭火、清代宏村水系、故宫博物院消防设施等文物、图片4 600余件,它们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消防的思想、立法、管理、组织、技术,以及自古以来我国人民识火、用火、防火、治火等消防历史。每个展区都用文字、图片、实物和复原场景相结合的展示方式,生动讲述不同时代的典型火灾和消防特点等,并用饼状图和柱状图列出不同时代火灾原因和火灾场所的统计数据,让人一目了然。地下二层,则是以安全互动体验形式为主的防火防灾体验馆。

步入消防博物馆序厅(亦称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标志性图案——馆徽。馆徽样式采用水龙和火焰造型,巧妙运用了龙、凤两大中国传统图腾图案,抽象的龙凤外形和蓝红双色紧密结合,内藏“119”字样,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隽永,消防专有元素与色彩统一,既突出了“历史”和“消防”主题,又蕴含着“以水克火”“水在火上”的自然辩证关系。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形意兼备,同时兼具了消防历史文化内涵、现代消防理念和社会教育寓意。馆徽下面的十八个字,十分亮眼突出:“传承消防历史,弘扬消防文化,发展消防事业”, 向人们昭示了办馆理念和办馆宗旨。

博物馆一层序厅,属于火灾事故案例教育展厅,主要是通过一些图片展示了一些火灾的事故现场,还有现在消防员使用的消防服、高科技消防用品等展示。一辆被烧毁的汽车残骸,展示在厅内一角,看后让人触目惊心,是一个消防安全教育的极好平台。

顺着斜坡式楼道上二层,就到了展示消防历史的古代厅。伴随着“呜呜呜”的阵阵风声,可以看到左手边的倾斜式巨大屏幕上飘着大朵雪花,寒风凛冽。昏暗的环境中,一团“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三个用石膏雕塑的古人围绕在篝火旁,一个在钻木,一个在抱柴,一个拿着细细的弯钩。原来,这是远古时期“钻木取火”的复原场景,讲述的是火的起源。

不远处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块来自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遗址的灰烬层化石,它足以证明,50万年前人类便懂得了如何识火、用火、治火。旁边的柜子里陈列着一根粗圆的近于腐朽的木头,上面有一个个发黑的小洞,挨着它的是几根细小的木棍,这些是远古时期海南人使用的钻木取火的工具。

半坡遗址复原场景展区,展示了远古时期古人居住房屋的基本样式及人们用火的方式。远古时期,由于人们防火意识淡薄,且不懂得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消防,房屋建筑又是由木头、茅草等易燃材料搭建的,一旦失火,便危及生命。因此,火灾成了当时人类所遭遇的最大灾祸。

随着朝代的更替,人们对于火灾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展览通过展示古代的消防车、消防书籍、消防书信、消防工具,还有古代消防局的模拟房屋等,讲述了不同朝代的消防观念、消防管理、消防方式和消防组织机构等。如《周易》中最早出现“防患于未然”的消防思想;东汉时期铭陶井上的“东井灭火”图案,井壁正面装饰图案为一男子肩扛“灭火”铭旗帜,左手握瓶,大步行走,展示了中国最早的消防队员赶往火灾现场的情景;以多媒体方式模拟了中国历史上首支官办灭火军队——宋朝的“潜火军兵”灭火的场景;以模型方式展出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建于灵谷寺的“无梁殿”;以实物搭建的方式复原了清朝的“天津乐安水会会所”,无论是建筑风格、牌匾还是里面陈设的水龙、火钩、火叉、水桶、铁网等消防灭火工具,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走出古代厅,登上三层的近现代厅。这里收藏和陈列着从民国时期到现在的消防车、水枪、消火栓、各种防火服、消防器材、海上消防船的模型及汶川地震救援装备等,反映了近现代的防火消火、防灾减灾思想、机构、技术等。

在近现代厅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汶川地震救援的多媒体复原场景。昏黄的灯光下,数名消防队员带着搜救犬在废墟中艰难地寻找着生命的迹象……这一场景中的人、搜救犬和物塑形逼真。背景的屏幕上放映着地震现场和救援画面,布局在房顶的多处音响形成实景环绕立体声,让参观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博物馆地下二层的防火防灾体验馆,则是整个消防博物馆的亮点和重点,运用了高清投影、电子沙盘模型、数控机械、光电感应、180度弧幕等多媒体展陈技术与模拟场景,设计了城市消防规划、建筑消防设施、火灾应急疏散、家庭火灾灭火、“119”电话报警、地震应急避险等8个互动体验项目,值得体验一番。

首先体验的项目是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当灯光开启时,体验者可见到设置在大玻璃房内的写字楼里有常见的办公桌椅、电脑等。背景声音响起,解说人员便开始介绍高层建筑内所配置的消防设施。解说到哪个消防设施,灯光便打在哪儿。当解说到写字楼内发生火灾时,玻璃房内突然冒起一团烟雾。解说人员紧接着介绍消防喷淋设施的功用,设置在玻璃房上方的几个喷淋设施便开始喷水,很快浇灭了“大火”。通过这一项目体验,参观者明白了高层建筑写字楼内消防设施的配设位置、功能及如何使用,增加了消防知识。

接下来走进火灾体验剧场,去观看模拟真人和真实场景的180度弧幕立体声影片,亲身感受一场火灾的始与末。一家正在施工的宾馆,因紧邻加油站,加上施工人员不注意作业安全,导致电焊火花溅落到二楼平台把草木燃着,引燃了宾馆,进而引发加油站爆炸,最后消防人员赶来扑灭了大火。影片中的着火爆炸效果营造得十分逼真,在消防车灭火时还有水滴落在参观者的脸上。

此时,体验剧场里突然响起警报声,参观者们顿时紧张起来,立刻按照背景声音介绍的火灾逃生避险技巧,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地跑向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内烟雾四起,只能看到昏暗的红色灯光和显眼的安全指示标志。参观者们立刻进行应急疏散,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个跟着一个,弯着腰,沿着“安全出口”标识,快速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

接下来的地震应急避险场面更加逼真震撼了。模拟体验的是一家酒吧。解说人员引领大家走上台阶,分别坐在酒桶形状的凳子上。背景声音开始介绍地震基本常识和应急避险知识。首先感受的是3级地震的震感:背景声音刚落,地面开始微微震动,吧台上的玻璃杯轻微地相互碰撞。接着感受5级地震的震感:这时坐在凳子上的身体被带动着震颤,伴随着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吧台上的玻璃杯发出越来越大的碰撞声,随后便是玻璃破碎声、电线短路声、门嘎吱响声,墙上的相框都被震歪了。随即感受7级大地震带来的震撼:“咣”的一声响,顶部木板差点掉下来,盆景也倒向一侧,人也站立不稳,四周皆是轰轰隆隆的地震声响,酒吧震动更厉害了。参观者们如同身临险境,亲身体验了各个震级的地震感受,同时也了解了地震基本常识和应急避险知识,受益匪浅。

中国消防博物馆是国家防火防灾教育基地,自2011年11月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以来,每年接纳八九万名观众前来参观学习,帮助广大群众了解中国消防历史文化及消防发展脉络,学习消防科普知识,接受防灾警示教育,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尤其在“119”消防日,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中国消防博物馆现已成为全国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防火防灾教育的大课堂。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参观者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最美的蝌蚪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漫画说消防
脑洞大开
消防也幽默